指导学生写作什么?回答是:学写生活应用文,反映生活现实,抒写生活性灵。要言之,就是写作生活。要写作生活,前提则是重点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积累和思考、认知生活。。学生写作生活,要抓住两个要件:一是观察、积累生活。首先明确意义:生活中离不开观察和积累,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觉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并用心积累的习惯。其次教给方法:①调动五官观察、用心积累。要眼看、耳听、鼻嗅、手触摸、舌品尝,五官并用地观察并用心积累生活。②扩大空间观察、积累。要由课内而课外、由校内而校外地延伸、渗透到日常所有生活中。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积累动植物等生活的各种现象,要到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企业等去观察、积累周围社会及人们的各种生活。③参与活动观察、积累。积极参与假期调查、社区服务、社团活动、节日晚会、干部竞选、演讲比赛、写作竞试、读书报告等等活动,增加阅历,扩大视野,观察、积累生活。④拓宽渠道观察、积累。。⑤大量阅读观察、积累。要通过博览群书,去观察、积累身边的和身外的、现实的和历史的、中国的和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⑥联想想象观察、积累。在躬行、反复直接和间接观察、积累生活的过程中,要突破时间空间、跨越物质精神,多视角地全面联想、全方位地大胆想象。二是思考、认知生活。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具体分析,从平常的社会人事物景等生活中思考不平常的现象,认知不平常的道理。主要的方法如:①辩证地思考、认知:A.思考正误,判定性质;B.一分为二,确定取向;C.区别情况,限定重点。;B.异中求同,由点及面;C.同中求异,由表及里。③因果地思考、认知:A.就果究因,追溯根源;B.缘因推果,揭示必然。
二.训练的方法问题
心理学认为,写作是一种智力技能。而智力技能的形成,必然经历认知和形成的两个阶段。其中认知是基础,形成是目的且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习得。写作实践也警示:学生对写作的认知,有的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有的是通过各种阅读获得的,有的是在训练中自己感悟的。。因此,教师当然应传授学生文体知识与写作技巧,但更应抓好学生写作能力的扎实训练。怎样抓才会好、扎实?要突出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一是要有核心的目标、强烈的针对性。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应有两个核心目标即重点的突出:提高学生对生活思考、认知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两个能力是学生写作中普遍缺乏甚至是缺失的,因而又是难点。思考、认知的能力,如上所述,可以通过自己在观察、积累生活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发散思维具体分析地去逐步获得并进而形成。但写作的本质是将观察、积累和思考、认知的生活转化为文字,即语言的表达。学生尽管可能有了观察、积累和思考、认知的生活,但不一定就能真实、准确而灵动地用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来加以表达。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言本身两个尤其是后一个要素的训练: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语言积累,通过自己的听说读写是可以去由少到多地自主地获得的;而语言表达,则必须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循序渐进的适量适当的不断反复的写作训练去逐步地习得。所以,教师必须真正落实每学期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的课内的“八(次)大(作文)八(次)小(作文)”的训练,并组织学生自改互批;还应要求学生课外自觉、按时、高质地完成观察日记、认知周记和读书笔记等练笔,教师要抽查督促,展示优作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但却有教师,认为作文在应试中所占比分不高只有40%左右,并且所评的分差很小,而质量提高的时间很长、速度很慢、难度很大,因而训练得很少甚至不训练。教师如此错误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生怎能解决“语句不通”的问题?二是要有科学的序列、渐进的显效性。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训练还应有个科学的序列即难点的突破: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教材写作指导与训练序列中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把初高中两个学历段、每个学年段、每个学期段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并分期规划,制定与阅读教学配套协调、互相促进,既有固定具体的安排又可动态灵活地调整的长、中、短期计划,把思想认知、情感态度、文章体裁、文学样式、思维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项目,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起来,确定先后顺序、部署课时时间、达成难易目标、强化重点反复、明细交叉提升、衔接分项综合、结合限时限题与宽时宽题等。从指导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序列模糊,随意性很大。更有甚者“有破无立”,他们以教材写作指导与训练序列杂乱和朝令夕改为借口,在把教材的序列予以否定之后,自己又无法且无力形成新的序列。因而训练往往是跟风中考或高考,随心所欲地信手拈来,本次A问题、仿A考题,下次B问题、仿B考题,若干次训练的若干问题或考题,其间常常缺乏序列性更无科学性,训练的难点得不到突破,渐进的显效性也就无法实现。。
三.训练的批改问题
最有利于师生尤其是学生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改互批。叶圣陶说:教师“精批细改”“徒劳无功”。“‘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吕叔湘也说:要“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张志公更说:“‘精批细改’,……于教师是件苦事……于学生毫无益处。这种事情,何必去作?”“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高中学生要“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学生作文自改互批,并不意味着教师撒手不管,而恰恰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如之前必需明确总体要求、教给具体方法并提供操作标准,之中先多次示范批改再分组抽查批改再随机放手批改,之后每次自改互批都必须检查或抽查并作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的简要讲评。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不少教师一边抱怨批改作文花时太多、效果几无,一边却还在“勤勤恳恳”、越俎代庖地“精批细改”。如此做法,不仅苦了自己,而且害了学生。
四.指导与训练的其他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在40分钟以内完成400字左右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有了初步的体会。
一、发展学生个性是完成限时作文的前提古人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大人作文尚且如此,小学生要完成限时作文就更难了。它必须经历紧张的心理活动,没有强大的心理动力是不行的,而学生在作文时有展现自己个性的强烈冲动是产生源源不竭的心理动力的重要保证。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一句话,写作是个性的解放。在作文教学中个性解放互为因果,个性得到解放,作文时才能顺畅地表达,同时通过作文使个性进一步得到发展。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每个环节的教学都应满足个性解放的条件。如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搞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是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诸多限制;……学生的个性只有植根于平等自由之沃土才能枝繁叶茂。三、优化作文指导是完成限时作文的关键1.开源畅流,激发写作欲望。所谓开源,就是作文题要出在学生的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上。现行教材中的作文,大都是范围题,对学生来说,固然是限制少了些,却有些不着边际。老师如果能根据课文的标题或自拟标题,自行拟题,则会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如第十册基础训练2的作文要求写自己心爱的东西,虽然也作了提示,可以是一种学习用品,也可以是一种玩具、一种动物、一种植物,还是略显空泛。可作具体指导,如: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老舍喜欢猫,写出了《我家的猫》;叶圣陶喜欢爬山虎,写了《爬山虎》;老师小时候喜欢玩水枪,作文《我心爱的水枪》还上过作文园地呢!你们喜欢什么,写出来好让老师、同学知道。所谓畅流,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能较顺畅地表达。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老师可以以材引材,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自己的生活素材中取出自己乐于表达的材料。如第十册基础训练6的作文,要求从快乐的时刻和难忘的教训两个题中任选一题写自己的小学生活。我们在指导时,有意通过谈话提供情景,如:1.你的作文几经修改,终于得了优,当作文本发下来时,看到鲜红的优字,你感到快乐吗?2.你好不容易折好了一只纸船,但为了哄邻居的一个小弟弟,你却毫不犹豫地送给了他。看到小弟弟开心的样子,你感到高兴吗?……老师提供的情景,会引起学生浮想联翩,选材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2.少些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少此限制,就是要求要少,设置的框框要少。特别是范文式的指导应弃而不用,让学生自由表达。有人认为范文式的指导能体现读写结合,其实,读写结合应立足于阅读教学,读中学写。作文课上,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叶圣陶语),更别提临时抱佛脚式的范文指导了。在作文课上用范文指导,好像使作文容易了些,实际上却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因此,范文式的指导应弃而不用。如果非用不可,应该是几篇范文的多角度比较。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说过:写得快不会导致写得好,而写得好则可导致写得快。让学生完成限时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目的,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把写得快同写得好统一起来,低中年级,更要看重词句训练,扎实表达的基本功,如用字正确、语句通顺连贯。到高年级才逐步求快,最后达到修订大纲的要求。(刊于《福建教育》2000年
7、8期)
遵循儿童写作心理指导完成限时作文遵循儿童写作心理指导完成限时作文飞雪
传统的评课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轻情感;重选拔、轻发展;重定理、轻定性;重垂直评价、轻横向评价。
传统的课堂评价注重于对教师自身能力的评价,如教师的组织教学、教态、语言表达,知识的科学性、重难点的突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板书设计等方面的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编、自导、自演”能力的评价。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用、地位则被忽视。一节课结束,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在课堂中表现怎样,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则没有引起评课者的重视。评课者盯着的只是教师,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配角,成为教师上课的一种衬托。
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转变,对课堂教学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的课堂评价是要求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上,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论文的结构层次。根据论文内容的不同,有的论文中心论点包含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属同一级标题,称为一级标题。一级标题下的小标题称为二级标题,以此类推。论文的一级标题不宜超过7个,一般来说以3~5个为宜。论文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4级。标题层次的表示方法有下列2种方式:
第1级标题——1 第1级标题—— 一
第2级标题——1.1第2级标题——(二)
第3级标题——1.1.1 第3级标题——1
第4级标题——1.1.1.1 第4级标题——(1)
现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一种理想替代材料——火葱》(教育与探索,2009.12期)一文的结构层次说明如下:
1 火葱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一级标题
2 火葱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材料的优点----一级标题
2.1 实验效果好---------------------------二级标题
2.1.1 物像清晰-----------------------------三级标题
2.1.2 染色效果好--------------------------三级标题
2.1.3 细胞膜、细胞壁容易辨认--------三级标题
2.1.4 细胞核显目。------------------------三级标题
2.1.5 细胞质、液泡清晰可见-------------三级标题
2.2 操作方便--------------------------------二级标题
2.2.1 个体大小恰当--------------------三级标题
2.2.2 下表皮易剥离--------------------三级标题
2.2.3 易染色------------------------------三级标题
2.2.4 制片容易-----------------------------三级标题
2.3 材料获取容易--------------------------二级标题
2.4 经济实惠-------------------------------二级标题
3 火葱与洋葱实验效果的对比----------- 一级标题
3.1 相同点----------------------------------二级标题
3.2 不同点----------------------------------二级标题
3.2.1 染色效果---------------------------三级标题
3.2.2 细胞膜-----------------------------三级标题
3.2.3 细胞质-------------------------------三级标题
3.2.4 液泡----------------------------------三级标题
3.2.5 细胞核-------------------------------三级标题
3、结语。结语是对论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前呼后应、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文的结语:总之,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有效促进生物学课堂教学。
?字体、字号、字数要求。
论文的标题一般用宋体,正文用宋体、仿宋、楷体等字体。。不同的刊物对论文的字数要求不同,论文的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4 000字。1500~3000字的短小精悍的论文最受欢迎,论文字数要求不十分严格。
? 参考文献要求:
。同一参考文献如果多次引用,用同一序号标出。参考文献择其最主要者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能引用。综述性的论文参考文献为5~8条,一般专论性文章的参考文献为3条以内。如:《对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等位基因”概念的探讨》一文的参考文献:
1 冯德培、谈家岐、王鸣歧,《简明生物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P1463
2 盛祖嘉,《中国大
百科全书·生物学遗传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3,P49 3 第2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遗传学名词》科学出版社,2006,P9
4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P86、90
其它要求。
1 计量单位。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使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例如:kg、km、kpa、ml、m、s、t、min、h、d等,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按国家标准。
2 中英文对照。。综合性期刊不作硬性要求。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那琅琅德书声就是幸福,一张张小小的嘴巴用稚嫩的童声朗诵出清新而甜蜜的诗篇,用心去感受,会发现那是人生中最美妙的声音。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亲人德一句话就是幸福,生活中妹妹无意说出一句:“妈,姐姐不喜欢吃甜的,八宝粥少放一点糖。”拿着遥控器的手指突然僵硬了一下,在寒冷的冬季,心中却有一轮火红的太阳照耀着。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耐心德等待就是幸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心中不停的计算着走过的时间。上学之后,等待放假;放假之后,等待上学;天亮之后,等待夜晚,夜晚之后,等待天亮;考试过后,等待分数。时间就在等待中离开。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放声大笑就是幸福,心中阴霾一片,放声大笑,用笑声驱散阴霾,太阳的光芒慢慢射了进来,霎那间犹如万丈光芒照耀着阴暗的心田。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在雨天读书就是幸福,捧起一杯奶茶,坐在椅子上细细的品读一本名著。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窗内稀稀疏疏的翻书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一曲安静而和谐的乐曲。
很多人在论文写作的时候就头疼,不知道怎么来写,其实只要掌握的写作方法,我们就能写出各种论文了。。。
护理论文写作格式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题目
题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
。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
。
。
三、摘要
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着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
。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宪等,2004
[2]《国际贸易实务》,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黎孝先,2007
[3]《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吴百福等,2007
[4]《国际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冷柏军主编,2006.8
[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邱继洲主编,2006.8
[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缪东玲主编,2007.9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岩编著,2007.6
[8]《国际贸易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胡丹婷主编,2007.6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莫红梅,钟芸香.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1.4.
[2]严艳荣,刘成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3]张伟锋,陈春梅.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5.
[4]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毕永竹.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6]田俊辉,黄辉.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金祥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1
[2]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0
[3]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的法律与实务,施米托夫,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4]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1.7
[5]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张亚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考试指南,宋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周厚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8]贸易实务,张魁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9]进出口贸易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
[10]国际货运与业务,李玉如,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11]交通运输服务贸易与物流,陈海宽,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