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挤土型螺杆桩施工工艺技
术方案
(正式版)
编 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工程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半挤土型螺杆桩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说明:该文件是根据一个施工项目制定的实施方案。其中可能包括组织机构方案、人员组成方案、技术方案、安全方案、材料供应方案、现场保卫方案、后勤保障方案等。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二、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工作:
⑴ 整平场地, 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打桩架不得小于10m;修设桩机进出、行走道路, 做好排水措施。
⑵ 按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 定出桩基轴线, 先定出中心, 再引出两侧, 并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 每一个桩位打一个小木桩;并测出每个桩位的实际标高, 场地外设2~3个水准点, 以便随时检查之用。
⑶ 检查桩的质量, 将需用的桩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在打桩机附近, 不合格的桩不能运至打桩现场。
⑷ 检查打桩机设备及起重工具;铺设水电管网, 进行设备架立组装和试打桩。在桩架上设置标尺或在桩的侧面画上标尺, 以便能观测桩身入土深度。
⑸ 打桩场地建(构)筑物有防震要求时, 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⑹ 学习、熟悉桩基施工图纸, 并进行会审;做好技术交底, 特别是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第 2 页/共 8页
优秀工程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⑺ 准备好桩基工程沉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 并安排好记录和监理人员等。
2、 桩机就位、对中
在实际施工前, 首先要保证实际桩位与理论桩位的偏差不超过10mm, 如已超过10mm, 需重新定位放线;螺杆桩位定好后, 按设计要求在桩中心点上插一标杆, 放好桩位后, 移动螺杆桩机到达指定桩位, 对中。
3、调整钻杆垂直度 ⑴ 钻头就位
指挥人员指挥桩机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移动, 原则上要求桩位于桩机前进的方向;到达指定位置的附近后停机微调, 确保钻尖的中心对准桩位点, 钻头在入土之前不能旋转。
⑵ 钻杆与护筒
钻头就位后, 指挥人员指挥桩机进行前后移动、主机左右摆动, 确保钻杆部分位于护筒的中心。
⑶ 油缸支腿
启动液压系统, 把前支腿摆放到到合适位置, 将四个油缸支腿支起。前后支腿力度适中, 并使履带完全能接触地面, 确保在下钻和提钻过程中主机及立架的的稳定。
⑷ 调整立架垂直度
第 3 页/共 8页
优秀工程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开动斜撑调整机构, 利用铅垂线, 长度不得小于立架高度的一半, 铅垂线必须指向中间, 一根线进行双面控制, 不得前后左右倾斜。使立架处于垂直位置,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桩长。
4、垂直度的校对
垂直度的校对分别在三个关键点:① 下钻前桩点中心校对;② 下钻3~4米校对;③ 钻至桩端设计深度后校对。
校对方法:
① 检测方法为以桩位点为原点, 确定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X和Y, 在X轴取A、B点, 在Y轴取C、D点, A和B分处原点两侧, C和D也分处原点两侧, 通过测量四个观测点到原点(或钻杆外壁)的距离并记录在案, 推算钻杆的垂直度误差;
② 钻至设计深度后, 若检测出垂直度误差不满足当前工程的要求和国家规范的规定, 不得泵送混凝土成桩, 且应回填重新成桩;
③ 提钻灌注之前应校核由于停机惯性造成的垂直度偏差。 5、下钻成孔
钻孔开始时, 关闭钻头阀门, 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 启动电机钻进。一般应先慢后快, 这样既减少钻杆摇晃, 又容易检查钻孔的偏差, 以便及时纠正。在成孔过程中, 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 应放慢进尺, 否则容易导致钻孔偏斜、位移, 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
在钻孔的过程中桩机自控系统严格控制钻杆下降速度和旋转速度, 使二者
第 4 页/共 8页
优秀工程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匹配。形成直杆段时, 要求螺杆钻杆每下降一个螺距, 钻杆旋转二周以上, 钻至螺杆桩直线段设计深度。形成螺纹段时, 要求螺杆桩钻杆每下降一个螺距, 钻杆旋转一周, 钻至螺杆桩螺纹段设计深度。当遇有障碍物时应立即停钻, 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钻进。
6、反向旋转提升钻杆及泵送混凝土
螺杆桩成孔到达设计标高后, 停止钻进, 开始泵送混凝土, 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凝土后, 螺杆桩桩机反向旋转提升钻杆, 提钻过程中自控系统应严格控制钻杆提升速度和旋转速度, 顺着已形成的土体螺纹轨迹钻杆反向旋转, 螺杆钻杆其旋转的转数和提升速度应保持同步和匹配, 匀速控制提管速度, 要求螺杆钻杆旋转一圈, 钻杆上升一个螺距。与此同时泵送高压的细石混凝土迅速填充由于钻杆同步旋转提升所产生的螺纹段空间。当钻杆提升到螺纹部分顶面的设计高度时, 螺杆钻杆再次正向旋转或直接提升产生带圆柱空间, 同时钻头泵出高压混凝土浇筑钻杆直接提升所产生的带圆柱空间直至桩顶设计标高。
7、钢筋笼制作
⑴ 根据设计要求, 计算箍筋用料长度、主筋分布段长度, 将所需要钢筋调直后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由于切断待焊的主筋、箍筋的规格尺寸不尽相同, 注意分别摆放, 防止错用。
⑵ 加工完的钢筋笼应分区堆放, 并做好标记, 防止错误使用。 ⑶ 架立筋与主筋电焊牢固, 在钢筋笼吊点处应加强, 避免出现吊方时开
第 5 页/共 8页
优秀工程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焊。
⑷ 钢筋笼箍筋与主筋在每个交叉点处均应绑扎牢固。
⑸ 钢筋笼主筋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__)》的要求, 按规定做焊接强度实验。
⑹ 钢筋在使用前, 要抽样检验钢筋的机械性能, 合格后方可使用。 ⑺ 钢筋笼的上部和下部按水平部分分别设置三个混凝土垫块, 垫块直径不小于钢筋笼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保证钢筋笼安装时位于螺杆桩的中心。
8、钢筋笼套穿钢管与振动装置
钻孔同时, 将振笼用的钢管在地面水平方向穿入钢筋笼内腔。确认钢管与专用振动装置连接良好, 钢筋笼与振动装置用钢丝绳柔性连接。
9、安放钢筋笼
钢筋笼采用后置式安装。当钻头提至孔口时停止泵送混凝土, 将钻头提出, 安放钢筋笼。利用钻机自备吊钩, 塔吊或吊车将钢筋笼竖直吊起, 垂直于孔口上方, 钢筋笼要保证居中安放, 并在钢筋笼上安装振动器, 把钢筋笼下端插入混凝土桩体中, 采用不完全卸载方法, 使钢筋笼下沉到预定深度。固定后调整钢筋笼位置, 使钢筋笼保护层满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钢筋笼沉放完成后, 振动拔出钢管, 放置地面。准备下一循环作业。
10、施工后续工作
⑴ 清理多余混凝土:钢筋笼放置结束后应尽快将多余混凝土取出。
第 6 页/共 8页
优秀工程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⑵ 误差检查:成桩之后, 采用十_大, 立即送交修理, 并重新校定, 精度满足要求后才使用。
⑵ 检查工程已测设的所有永久性标桩并对设计单位交给的测量资料各测点标志进行检查、核对, 如发现问题要补测加固, 移设或重新测校, 并通知设计单位及现场监理工程师。
⑶ 工程开工前, 校核所有的测量控制点, 并加强做好保护。
⑷ 地下水位的观测点要加强保护, 并按要求及时观测, 做好观测记录, 及时反馈数据,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螺杆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法质量标准除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__》、《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__)》执行外, 还需按以下条文执行。
⑴ 成桩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成孔、钢筋笼制作和安装、泵压灌注混凝土等三个工序过程的质量检查。
⑵ 桩使用的水泥品种、标号、砂、石料, 掺入外加剂的品种掺量,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⑶ 对分供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等级等进行检查。
⑷ 在灌注混凝土前, 应严格按照有关的质量要求对已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提升时的泵注压力、泵注管、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
第 7 页/共 8页
优秀工程文件 / DOCUMENT TEMPLATE 编号:
行认真检查, 并填写相应质量检查记录。
⑸ 泵料时, 钻杆提升速度控制在3.0m/min以内, 严禁先提钻后泵料, 确保成桩质量。
⑹ 若施工中因其它原因不能连续灌注, 须根据勘察报告和掌握的地质情况, 避开饱和砂性土、粉土层, 不得在这些土层内停机。施工中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与理论体积的比值即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必须保持在1.1~1.2。
⑺ 桩施工完成后, 保护桩长不得小于50cm。
⑻ 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 焊条规格、品种、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 主筋与箍筋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第 8 页/共 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