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目前已有150多个成员国,现任总干事是帕斯卡尔-- 拉米,世贸组织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WTO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组织,其成立的目的就在于要公平,公正的处理各国贸易活动中所发生的争端,建立平等互利的健康国际贸易秩序。然而在美国向欧盟出口的使用激素的牛肉这一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WTO 不断完善其规章法案,但是仍然有不少国家和经济体,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寻找种种借口,不遵守贸易条款。虽然一些权威的认证机构可以通过实验等方法,证明贸易品完全符合要求,但是贸易方仍会通过其他因素,控制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是WTO OMC,简称WTO,它是全球性唯一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负责处理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和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的任务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世贸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预算两个委员会。总理事会还下设贸易政策核查机构,他监督各个委员会并负责起草国家政策评估报告。对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每两年起草一份政策评估报告,对最发达的16个国家每4年一次,对发展中国家每6年一次。上诉法庭负责成员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1.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2.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3.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 4.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
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
5. 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
边贸易体制。
三、我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理解:
世贸组织是管理和执行多边及诸边贸易的协定;是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它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可以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也意味着中国更全面彻底的开放。我们通常只把可以扩大出口称之为机遇,却很少想到我们的进一步开放亦是一个加速经济发展的机遇。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和资本进入中国,并不只是所谓的\"加入WTO的代价\",开放市场本身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有利因素。
首先,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在封闭经济中,我们不得不通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来为自己提供粮食,不得不通过支付昂贵的价格来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图通过抑制消费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事实上,中国自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代表全球资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中东也有充足的石油资源,我们进口粮食、石油、木材和纸浆等,实际上就是进口土地、矿产和森林,这对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非常有利。
从理论上说,如果中国不加入WTO也可进口这些资源产品,但实际上不容易做到。没有机制上和法律上的保证,任何一国中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是不易开放的。局部的和行业的利益往往会被置于全局利益之上。加入WTO,承诺市场开放,撤销保护,看上去对本国资源产品生产行业不利,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合理利用稀缺资源,有利于长期持续发展。
其次,开放市场,融入全球经济,迫使企业面对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有利于
中国企业提高效率。人们通常把面对竞争作为一种\"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而从一国经济整体来看,可以更多地把加强企业间的竞争看作为一种提高效率加速发展的\"机遇\"。靠中国自己来加强竞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目前不少行业仍由国有企业垄断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加上保护民族工业的理论,使得这些行业长期受到保护,没有效率。打破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垄断光靠国内的改革是不那么容易的,而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服务和资本进入中国的市场,就一下子建立起了一个竞争的经济体制。因此,开放市场虽然给中国企业带来冲击,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亦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 五、中国加入WTO的好处
1,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2,促进我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学习外国经验
3,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在教育领域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使我国教育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顺应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 5,对依法行政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依法治教水平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