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征》导学案
(学校 白沙小学 姓名 李应霞)
学习内容:80页例2——例3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三角形的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学具准备:三角板 直尺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1、什么是三角形?
2、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1、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5、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的特性?
6、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7、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 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课中
1、小组合作。(师生的双边活动)
1、各组分别阐述自己小组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解决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
2、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3、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2、班级展示。(师生的双边活动)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3、质疑探究。
通过我们的自学和交流,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4、自悟自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三角形又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5、测评反馈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6,7,8; (2)5,4,9; (3)3,6,10;
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课后
课后反思: 学生方面
学生主动参与,如通过画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意义与特征,通过拉三角形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性。联系生活,找生活动中的三角形到找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方面
但是总觉得对作高没有很好的突破,特别对于中下的学生,短时间指导作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没有很好地将学生中作高的错误反馈出来,其中判断作高是否正确,如果材料来自学生,可能会更有效些。另外有一个思考:稳定性是否要让四年级学生知道为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时间,我个人认为没有多少学生真正体会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