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焊工、起重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训练,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高空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栅或其它隔离设施。吊装施工作业的前检查吊具是否兼任牢固,吊装时有专人在机械前指挥,并与司机沟通好,避免砸伤事故。
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负责人同意。
参加施工的人员,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施工现场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施工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应设指挥。 一、施工测量安全保证措施 1、一般情况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雷雨及大雾天气,不得进行室外施工测量 道路泥泞时,必须穿防滑鞋。 测量人员在高处作业时,系好安全带。 安置仪器应避开不安全地区。
测量钉桩时,注意周围行人的安全,不对面使锤。钢钎和其它工具不随意抛掷。 2、特殊情况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测量人员在高压线附近工作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在高处测量时设置防止人体、杂物坠落的安全措施。 二、沟槽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根据地质、渗水情况,合理制定开挖方案。
基础施工中,吊运、灌注混凝土等作业,不得在基坑上放置重物。
沟槽较深时,四周悬挂人员上下扶梯,在基坑内作业,遇有流沙或流水,立即撤出作业人员。
沟槽支撑拆除时,必须在施工负责人的指导下边行,拆除支撑应与基坑回填相互配
合进行。有引起基坑坍塌危险时,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三、路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土方填筑须按设计自下而上分层分区碾压进行。
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和其它构造物的保护,并妥善保护文物古迹,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停止作业听侯指令。
使用机械填筑路堤时,为保证机械运行安全,场地必须及时平整,并在填土边缘设置安全标杆。
用其它车辆牵引陷车的车辆时,应有专人负责指挥,两车间严禁站人。停车时车辆应停在指定地点,如必须在坡道上停车时,必须在车轮下加模防止滑溜。必须不熄火处理时,更应加强摘挡、刹车、止轮措施。
限于施工现场砂石、粒料和土方等散装物料短途倒运的运输车辆,不能当作长途运输车辆使用。凡持安全技术操作证而无驾驶证者严禁上公路行驶。在施工现场行驶速度不大于10km/h,出入进场出入口行驶速度不应大于5km/h。
运土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必须遵守交通法规。 四、起重安全技术措施
吊装作业设专人统一指挥,吊车司机和吊车指挥员必须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方能上岗,吊装时设警戒线,并设若干名防护员,吊车起吊时大臂作业范围内严禁站人。定期对吊装用的吊具、钢丝绳进行检查,发现破损立即更换。吊装时设缆风绳并由专人指挥控制。
起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起重设备现场组装应有安装工艺,安装完毕后应由机械和安监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设备应经常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定期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并做好记录。
起重机作业前必须检查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起重作业中必须严格执行“九不吊”、“七禁止”的制度。 五、施工用电及氧气、乙炔使用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中小型施工机具,都必须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并挂安全操作牌。夜间施工要配备足够的照明,临时电力线必须由专职电工架设、管理,开关要有防雨设施且安设牢固,并装有漏电保护器。
乙炔、氧气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氧气瓶、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国家规范要求,乙炔瓶必须正立使用并远离明火。
六、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实施严格的机械安全管理和安装验收制度。
使用的施工机械、机具和电气设备,在安装前,须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安装。
在投入使用前,须按规定进行验收,经验收确认状况良好,能安全运行的,方可投入使用。
所有机械操作人员都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按期复检。
施工中,指定专人负责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率、使用率和安全运作。
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仪表、工具等,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不得在运转中修理。
受压容器应有安全阀、压力表,并避免暴晒、碰撞;氧气瓶严防沾染油脂;乙焕发生器、液化石油气,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
机械操作,要束紧袖口,女工发辫要挽入帽内。
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并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电气、仪表和设备试运转,应严格按照单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运转时不准擦洗和修理,严禁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潮温场所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伏。
七、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严格执行《消防法》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
现场划分用火作业区、易燃易爆材料区、生活区,按规定保持防火间距。 严格三级用火审批制度,切实落实“二证一器一监护”工作。 八、食品安全措施
工地食堂采用市政专用自来水管道引水,非自来水不得供应食堂及饮用水,食堂地
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有一定坡度,确保冲刷排水顺畅,食堂内要有消毒、灭蝇、防火、防腐措施,食堂操作人员定期检查身体,并应是经防疫部门体检合格的人员来担任,并备有体检合格证,以备专业部门的检查。职工食堂须符合卫生防疫标准,并具备卫生防疫许可证。食堂内的生、熟食品应分开,处置时不能采用同一种工具,严禁有腐败的食物进入食堂,食堂的售饭口及灶台等都要进行硬化处理,并铺白瓷砖,做到光亮整洁,食堂工作人员应白色工作服、帽。操作售饭时应带白色口罩。
职工、民工食堂炉灶明火管理措施: 食堂门口配备灭火器。
食堂内要有通风排气装置,炉灶与煤气罐进行隔离。 食堂内用电采用低压电压,保证安全。 九、机械作业安全管理
所有施工机械要维持在良好的作业状态,做好机械的日常检查保养,禁止带病作业。 所有机械的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要对司操手进行专项交底。 在施工作业期间,禁止饮酒。禁止穿拖鞋和短裤上班,要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土方运输车辆在行驶时要进行限速。
禁止在停止的机械下乘凉或滞留,机械正在作业的半径内禁止站人。 十、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所有工程在开工前必须编制有安全措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复杂的专题方案必须严格审核批准手续、程序。
施工现场除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地点挂按照国家颁布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施工区等设红灯示警。
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器材,消防器材有专人管理不能乱拿乱动,要组成一个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能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近旁堆放。
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氧气与乙炔发生器要隔离存放。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有方案设计,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
行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查。临时用电还要有安全技术交底及验收表,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
施工现场实施机械安全管理及安装验收制度,机械安装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所有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使用期间定机、定人,保证设备完好率。
必须抓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场地设施管理,做到图物相符,井然有序,此外还做好环保、消防、材料、卫生、设备等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根据设计文件复查地下构造(如地下电缆、给排水管道等)的埋设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地下构造物、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恢复。
施工前,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进行认真检察,并采取有效的防护、加固措施,以确保其安全。
机具进场要防止碰撞电杆电线及市政房屋设施。
作业司机持证上岗,操作时需精力集中,服从指挥信号,不得随便离开机位,并注意异常情况及时加以纠正。
施工期间禁止闲人进入工作面,非施工期间设明显标志,机具四周临时围护,夜晚设红灯示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