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提高(一)
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中) 1.(3分)“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C.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3分)(2012•南京)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3.(3分)(2009•太原)中水是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将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除去异味的方法是( ) A.蒸馏 B. 吸附 C. 沉淀 D. 过滤 4.(3分)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B. 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C.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5.(3分)(2009•南昌)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9 A. 10 B. ,则x的数值可能是( ) 12 C. 17 D. 6.(3分)(2012•广东)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硝酸铈铵[(NH4)
2Ce(NO3)6]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2 +3 +4 A.B. C. D.+ 5 7.(3分)(2012•广州)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B. C. D. S02 N02 NH3 N2 8.(3分)现有①KCl;②MnO2;③KMnO4三种物质,将其分别与KClO3混合后加热,能使KClO3的分解速率加快的是( ) A.只有② B. 有①和② C. 有②和③ D. 有①②③ 9.(3分)(2012•盐城)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 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10.(3分)(2003•天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11.(3分)(2012•株洲)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 水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氯化钠固体
1
12.(3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二氧化碳 B. 糖水、水银 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 C.D. 铜、液态氮 13.(3分)(2009•南昌)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9g 11g 12g 14g A.B. C. D. 14.(3分)(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8 B. 核外电子数为53 核电荷数为131 C.D. 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15.(3分)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W 物质 CO2 O2 H2O 6 58 5 23 反应前质量(g) X 10 32 0 反应后质量(g)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X的值为44 B. 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D.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6.(3分)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氨气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二、填空题(共23分) 17.(3分)写出化学用语或数字的意义: (1)4个亚铁离子 _________ ; (2)碳酸钠 _________ ;
(3)NH3中的“3”表示 _________ . 18.(4分)(2012•青岛)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 _________ (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 (选填“是”或“否”)
2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19.(4分)“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_________ 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_________ 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_________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_________ .
20.(3分)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
(1)参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_ . (2)反应后的物质是 _________ (填“纯净物”、“混合物”). (3)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用A、B表示). 21.(6分)(2009•临汾)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则A、E的化学式为A _________ ,E _________ (2)请你写出以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F→C _________ ; D→B+C _________ .
22.(3分)(2011•南昌)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其活动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化学﹣﹣使生活丰富多彩.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知锂原子(Li)的结构示意
图为,则锂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___ ;
(2)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超超奶奶骨质疏松,医生建议奶奶服用含葡萄糖酸钙[Ca(C6H11O7)则2]的补钙剂.葡萄糖酸钙中所含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___ ;
(3)化学﹣﹣让未来充满希望,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_________ .
三、实验题(20分) 23.(10分)(2012•佛山)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3
(1)原理分析: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不用Na2CO3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发生装置: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应选图 _________ (填序号)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实验室收集NH3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收集有毒气体SO2时,常采用③收集装置,气体应从 _________ (填字母)端通入.
(4)实验操作:用KMnO4制取O2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 _________ → _________ →固定试管→收集气体→停止加热”.
(5)实验反思:在加热KClO3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4.(10分)(2012•达州)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乙 CO H2O;丙 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你认为 _________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_________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_________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_________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_________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 .
四、计算题(9分) 25.(3分)(2011•江西)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4
(1)Vc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_________ ; (2)Vc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
(3)小辉妈妈每天服用Vc片剂,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一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 _________ 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26.(6分)(2007•宜昌)碳酸钙是牙膏中一种常用的磨擦剂,可用石灰石作原料来制备.宜昌市某牙膏厂现有一批石灰石样品,小丽为探究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00g样品,磨成粉末后,放在电炉上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量剩余物质量为302g.(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质不参加反应.) 据此我能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CaO+CO2↑,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
5
化学提高(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中) 1.(3分)“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C.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3分)(2012•南京)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 根据物质构成的特点: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有的是有分子构成,有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等). 解答: 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A正确; B、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B错;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错; D、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固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故D错. 故选A. 点评: 要熟记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知道是由分子构成还是由原子构成,还是离子构成. 3.(3分)(2009•太原)中水是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将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的过程中,除去异味的方法是( ) A.蒸馏 B. 吸附 C. 沉淀 D. 过滤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沉淀、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解答: 解: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3分)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B. 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C.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6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 解:A、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两种颜色的分子不断运动,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 B、原子本身没有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D、因为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也一定不变.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 5.(3分)(2009•南昌)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
9 10 12 17 A.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由题目中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再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而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可知x的数值. 解答: 解: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10,又因为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的数值可能为12;如果x为9时,会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如果x为10时,只能为氖原子;x不会等于17,因为不可能失去7个电子.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6.(3分)(2012•广东)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硝酸铈铵[(NH4)2Ce(NO3)6]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2 +3 +4 +5 A.B. C. D.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硝酸铈铵[(NH4)2Ce(NO3)6]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铵根显+1,硝酸根显﹣1,设铈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1)×6=0,则x=+4.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7.(3分)(2012•广州)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B. C. D. S02 N02 NH3 N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NH3. 7
解答: 解:A、AgN0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02,故A错误; B、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0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B正确; C、AgN0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3,故C错误; D、N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8.(3分)现有①KCl;②MnO2;③KMnO4三种物质,将其分别与KClO3混合后加热,能使KClO3的分解速率加快的是( ) A.只有② B. 有①和② C. 有②和③ D. 有①②③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考虑本题:能改变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 解:能使KClO3的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应该选取催化剂,KClO3的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能加快它的反应速度,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锰,正好可以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KClO3分解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KClO3分解的速度,但不属于它的催化剂. 9.(3分)(2012•盐城)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 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二甲醚(C2H6O)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计算判断. 解答: 解:A、二甲醚(C2H6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二甲醚(C2H6O)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二甲醚分子中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52.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氧化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分)(2003•天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 由化合物概念知道,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该物质只有一种元素,所以一定不是化合物.因 8
为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像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臭氧.如果只含其中一种时,就是单质,也是纯净物,如果两种都有,就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因为该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所以一定不是化合物. 故选D 点评: 此题属于物质的分类,在习题中常见,但学生经常出错,原因就在于对于对物质的分类知识不能很好的系统到一起. 11.(3分)(2012•株洲)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 水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氯化钠固体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试剂能将二者鉴别出来必须与两种气体结合后呈现的现象不同就行.要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考虑.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浑浊. 解答: 解:A、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能,所以能鉴别,故A错;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用塑料瓶分别装满两种气体,再加入水,盖上盖,待一段时间看塑料瓶的变化,变瘪的是二氧化碳,所以能鉴别,故B错;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溶液变红,一氧化碳则不能,所以能鉴别,故C错;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与氯化钠固体反应,所以不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鉴别物质时加入试剂后必须呈现的现象不同,才能鉴别开,还需要从需要鉴别的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点入手. 12.(3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二氧化碳 B. 糖水、水银 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 C.D. 铜、液态氮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A、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水银由汞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 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由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铜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液态氮是氮气的液态,由氮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3.(3分)(2009•南昌)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9
9g 11g 12g 14g A.B. C. D. 考点: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由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时两者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不能恰好反应,会在反应时剩余2gB2. 解答: 解: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的反应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 B2会剩余2g,跟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物质反应时质量关系的探讨,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象对反应物的质量关系作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即可. 14.(3分)(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8 B. 核外电子数为53 核电荷数为131 C.D. 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 解答: 解:A、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B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C不正确; D、由题意知1个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 15.(3分)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W 物质 CO2 O2 H2O 6 58 5 23 反应前质量(g) X 10 32 0 反应后质量(g)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X的值为44 B. 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 D.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0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 解: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反应的总质量是23g+(58g﹣10g)=71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32g﹣5g=27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71g﹣27g=44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A、由于该反应的表达式是W+O2→CO2+H2O,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知X的值等于44g+6g=50g,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素的质量:44g×=24g,二氧化碳中氧元=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58g﹣10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由C的分析可知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16.(3分)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氨气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考点: 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澄清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一氧化碳能还原灼热的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气体,氮气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解答: 解:澄清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所以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消失,只剩下氮气和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可以还原灼热的氧化铜,所以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消失,但又产生了二氧化碳;氮气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最后剩余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D 点评: 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二、填空题(共23分) 17.(3分)写出化学用语或数字的意义:
2+
(1)4个亚铁离子 4Fe ; (2)碳酸钠 Na2CO3 ;
(3)NH3中的“3”表示 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书写. 11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 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亚2+铁离子可表示为:4Fe. (2)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NH3中的“3”表示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2+故答案为:(1)4Fe;(2)Na2CO3;(3)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8.(4分)(2012•青岛)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 大 (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是 (选填“是”或“否”)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gO
2Hg+O2↑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配平即可. 解答: 解:(1)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答案为:大 (2)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是 (3)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HgO2Hg+O2↑ 点评: 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要注意药品的选择和装置的选择、反应容器的严密性等,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9.(4分)“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碳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水分子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二氧化碳 .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1)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解答: 解:(1)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氢原子和氧原子;(2)碳元素和氧元素;(3)水分子;二氧化碳.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水有关知识分析解决. 12
20.(3分)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
(1)参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3:2 . (2)反应后的物质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混合物”). (3)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BA3或A3B (用A、B表示).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将题目给出的图中无关的干扰去掉,根据图示进行分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解答: 解:将题目给出的图中无关的干扰去掉后,实际转化图为: (1)从处理后的图很容易看出,反应物中A2分子为6个,生成物分子为4个,所以个数比为 3:2. (2)从原图可以看出,生成一侧是A3B和B2组成的混合物. (3)生成物的一个分子是三个A原子和一个B原子构成,所以化学式 A3B或BA3. 故答案为:(1)3:2 (2)混合物 (3)BA3或A3B 点评: 将无关微粒的干扰去除,让图真正体现物质的直接转化和质量关系,这样利于数据和结论的形成. 21.(6分)(2009•临汾)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则A、E的化学式为A O2 ,E H2 (2)请你写出以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F→C C+O2CO2 ;
D→B+C H2CO3=H2O+CO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由“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以判断B为H2O,由“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和图示的反应可以推断出A和E分别为氧气和氢气,由A+F→C可以推断出F和C,由“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可以推断出D物质. 解答: 解:①因为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由“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知,B为H2O; ②因为A、E、F都是单质,由A+E→B和A+F→C可以推断,A为O2,E为H2,F为碳(C),C为CO2, 13
A+E→B的化学方程式为:O2+H2H2O;A+F→C的化学方程式为:O2+CCO2; ③因为B为H2O,C为CO2,由“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可以推断,D为碳酸(H2CO3),D→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故答案为:(1)O2;H2; (2)C+O2CO2;H2CO3=H2O+CO2↑.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抓住“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这一特征,根据“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推断出B为H2O,然后结合图示,即可正确推断. 22.(3分)(2011•南昌)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其活动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化学﹣﹣使生活丰富多彩.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知锂原子(Li)的结构示意
图为,则锂离子的符号为 Li ;
+
(2)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超超奶奶骨质疏松,医生建议奶奶服用含葡萄糖酸钙[Ca(C6H11O7)则2]的补钙剂.葡萄糖酸钙中所含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72:11 ;
(3)化学﹣﹣让未来充满希望,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计算;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易失去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而成为阳离子,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 x 原子个数比值,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一般性质. 解答: 解:(1)锂原子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少于四个,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其符号Li (2)葡萄糖酸钙中所含碳氢元素质量=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碳原子的个数: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氢原子的个数=(12×6):(1×11)=72:11 (3)因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它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可以得出石墨烯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任选其一填上即可. 点评: 本题主要是考察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质量比的求算以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就很容易的来解答这些问题了. 三、实验题(20分) 23.(10分)(2012•佛山)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4
(1)原理分析: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用Na2CO3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反应快,不易控制 . (2)发生装置: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锥形瓶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应选图 ② (填序号)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实验室收集NH3应采用的方法是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有毒气体SO2时,常采用③收集装置,气体应从 c (填字母)端通入.
(4)实验操作:用KMnO4制取O2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 检查气密性 → 装入药品 →固定试管→收集气体→停止加热”.
(5)实验反思:在加热KClO3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未加MnO2(或未加催化剂)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及收集的难易程度分析; (2)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及用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3)根据氨气的密度及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根据二氧化硫的密度选择收集方法; (4)根据制取气体的步骤回答; (5)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需要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快反应的进行. 解答: 解:(1)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所以来不及收集; (2)①是锥形瓶;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故选择的发生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型②; (3)因为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相对分子质量17<29),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从长管(c)通入,把空气从短管排出; (4)制取氧气的步骤是组装好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然后固定、收集、停止加热;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所以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可能是未加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快,不易控制 (2)锥形瓶 ② (3)向下排空气法 c (4)检查气密性 装入药品 (5)未加MnO2(或未加催化剂)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收集、实验步骤等,是中考常考的内容,只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决. 24.(10分)(2012•达州)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乙 CO H2O;丙 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你认为 丙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前不含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5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否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空气中含有CO2和H2O(干扰对产物的鉴别)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丁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Fe2O3+3CO2Fe+3CO2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氧气充足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1)根据颠倒后的后果考虑;(2)根据空气与纯净氧气的区别考虑;(3)根据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分析出气体成分;(4)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考虑. 解答: 解:【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是甲烷和氧气,不含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所以丙假设错误; (1)如果顺序颠倒,由于石灰水中有水,就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 (2)由于空气中含有水分和二氧化碳,用空气就无法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因为到底是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还是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无法确定; (3)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水,B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B中石灰水有两个作用: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除去二氧化碳;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具有还原性气体,且与氧化铁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4)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用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由于可燃物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环境,所以要让可燃物完全燃烧,所以需要充足的氧气.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丙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前不含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 【实验探究】(1)否 (2)空气中含有CO2和H2O(干扰对产物的鉴别) (3)丁 (4)CO2+Ca(OH)2=CaCO3↓+H2O Fe2O3+3CO2Fe+3CO2 【反思与交流】氧气充足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还要知道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6
四、计算题(9分) 25.(3分)(2011•江西)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Vc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 9:1 ; (2)Vc的化学式为 C6H8O6 ;
(3)小辉妈妈每天服用Vc片剂,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一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 200 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
解答: 解:(1)Vc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12×6):(1×8)=72:8=9:1; (2)Vc的化学式中O元素的原子个数==6,则Vc的化学式为C6H8O6; (3)根据标签中服用说明,可知每天需服用6片该维生素C片,6片Vc片所含维生素C的质量=10mg×6=60mg 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故答案为:(1)72:8(或9:1);(2)C6H8O6;(3)200. 26.(6分)(2007•宜昌)碳酸钙是牙膏中一种常用的磨擦剂,可用石灰石作原料来制备.宜昌市某牙膏厂现有一批石灰石样品,小丽为探究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00g样品,磨成粉末后,放在电炉上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量剩余物质量为302g.(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质不参加反应.) 据此我能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0g﹣302g=198g 设50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CaO+CO2↑,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
×100g=200g 100 44 x 198g x=450g 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g.(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点评: 根据变化中只放出气体二氧化碳,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