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 . ..

第一章 复习提纲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1、 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 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4、 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学习参考

. .. . ..

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 :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

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

火焰: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

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

使用方法 :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学习参考

. .. . ..

原因: ①保证读数准确(注: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 七、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 : 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原因: 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八、蒸发皿

主要用途 : 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 : ①可直接加热;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③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 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烫伤自己;④防止烫坏试验台。

第三节 科学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3、 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在

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4、笔尖上发现的行星:海王星

5、观察的方法: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

第四节 科学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测量的含义: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待测的量与工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学习参考

. .. . ..

1、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国际单位是米。

3、单位换算:1千米== 1000米 ,1米=10分米 =100厘米 =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

1毫米=1000微米 =1000000纳米,1米=109纳米

4、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双臂张开)、1厘米(指甲宽)、1毫米的长度。 5、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1光年=9.4653×1012千米 6、长度的测量

①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④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科学书宽度是183.6毫米:准确值为183毫米,估计值为0.6毫米)。⑤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

最小刻度(也可称为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 计算方法:将相邻两个标有刻度的刻度值相减,再除以他们之间间隔的刻度数

7、其他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

8、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动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如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一段路程的测量等)。 练习:

① 测量时注意点:a、若起始测量刻度不是零刻度,则自己标记零刻度开始;b、明确最小刻度,注意读数准确,单位跟上 如图所示,

请写出所测木条的长度:2.55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1cm

② 测量纸张厚度:注意一:封面不能算进去;注意二:要多测量一些,纸张太少误差大;注意三;张数是页数的一半,即200页=100张 二、体积的测量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1、 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

3

学习参考

. .. . ..

(1)固体体积:米、分米、厘米 等 符号:m dm cm

(2)液体体积:升、毫升。 1升 =1分米 1000毫升 1米 = 1000升

1毫升 = 1厘米 (注:固体体积不可用升、毫升表示,升、毫升只能表示液体体积) 2、体积的测量:

(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 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 (2)量筒的使用方法:

3、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②倒:左手执量筒,右手执烧杯,两个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流进量筒。③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④读:视线与液面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⑤记:写下数值以及单位,要估读一位。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小量程一般较精确)

4、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量筒内水不能太多,否则物体放进去会超过量程;

也不能太少,否则无法浸没物体)

3

3=

3

333333

a,能下沉的物体,可用V水+物—V水=V物,V水=水的体积,(V水+物=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物=物体的体积);

b,浮在水面的物体,可用V水+重物+物体—V水+重物= V物体,(V水+重物+物体=水、物体以及和物体捆绑在一起的重物的总体积,V水+重物=水和重物的体积,V物体=所测量物体的体积)。

如测小石块的体积。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

步 骤: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②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③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V2—V1

(先侧V2再侧V1时,取出小石块时有少量液体带出,使结果有误差,小石块体积偏大) ( 测量不规则物体时,若被测量物体能溶于水或能吸水,则测量得出的体积均偏小) 5、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学习参考

. .. . ..

2、测量工具: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酒精沸点78℃,故不能测沸水;水银熔点-39℃,故北方冬天不适用)

3、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用“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读数方法:37℃,读作:37摄氏度;-52.3℃ 读作:零下52.3摄氏度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②手握温度计上端,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若是测量的是液体,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

③玻璃泡接触被测物后要稍停一会儿,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

④读数时眼睛平视液面(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⑤记录读数:注意单位及是否零下。

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小量程一般较精确)

5、体温计:①测量范围35——42C,最小刻度值0.1C;②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比较 最小刻度(分度值) 刻度范围 结构 常用温度计 一般为1°C 一般为0 ~ 100°C 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细均匀 体温计 0.1°C 35 ~ 42°C (1)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使体温计更精确) (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使体温计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 0

0

0

0

0

读数时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五节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研究(实验)方案——获

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

学习参考

. .. . ..

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学习参考

. .. . ..

学习参考

. .. . ..

学习参考

. .. . ..

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