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发展油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据《山海经》记载,我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共有油茶林约5500万亩,主要分布在17个省(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等南方省(区)栽培面积较大。从油茶中提取的优质山茶油等产品具有广泛用途,油茶资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因地制宜的发展茶油产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油茶产业开发前景广阔 (一)山茶油堪称“东方橄榄油”
油茶树属于山茶科野生木本油料植物,四季常青,适宜在远离城市的山地、丘陵地区生长。油茶从开花到结籽采收,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为所有油料作物中受大自然孕育时间较长的果实。油茶树结出的果实油茶籽,可用来提炼茶籽油即山茶油,是一种绿色、生态、高营养的保健食用油,为食用油中的珍品,堪称“东方橄榄油”。它的脂肪酸组成、油脂特性及营养成分与橄榄油相似,都含有一种生理活性成分角鲨烯,有较好的富氧能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劳,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消化的功能。
(二)油茶用途广泛
山茶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植物甾醇,长期食用山茶油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凉血止、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功效。山茶油经过精深加工,可制成化妆品用油、医用注射用油和按摩护肤用油。茶籽粕可提取天然活性剂皂素,是一种天然的洗涤剂;还可通过粉碎加工,用做生物杀虫剂和金属机加工的抛光粉。另外,脱皂茶粕的蛋白质含量也较高,营养价值高于玉米、小麦等,是很好的饲料生产原料。茶籽壳也能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多种高
附加值产品。
(三)发展油茶产业利国利民
油茶树适应性强、耐干旱、耐霜冻、耐贫瘠,基本无虫害,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不与粮棉作物争耕地,对于发挥边际土地的资源效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价值。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经济价值的国家级特色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对于改善国民健康、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前景十分广阔。
二、xx市油茶产业现状
1、油茶种植——产量低、总量小。我省一直是油茶大省,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xx是省内油茶资源最丰富的县域之一,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xx境内山脉纵横,温度、气候适宜,年降雨量约1200㎜,是油茶生长的最佳环境。境内现有油茶林达15万多亩,全市各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以xx等地较为集中,在xx镇有400余亩野生红花油茶林,xx一带有少量成林的红花油茶。我市油茶品种90%以上是小果油茶。现有油茶林大多都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大多处于“人种天养”的自然生长状态,平均亩产茶油只有4—5公斤,远远低于国内高产油茶林的亩产80—100公斤。
2、油茶企业——传统与现代并存。我市有数家山茶油生产企业,每个乡镇均有1—2家作坊式油榨厂,较大规模的企业2家:xx和xx。xx公司采用低于60℃液压蒸发冷榨工艺,设有初榨车间、精炼车间、灌装车间,年生产能力可达5200吨,2007年计划生产山茶油2000吨;xx公司引进国内领先的茶油生产设备,采用物理冷榨工艺,具备年产3000吨精炼山茶油、3000吨压榨山茶油的生产能力,2007年计划生产山茶油1000吨。另外,总投资2亿元的xx公司将在年内建成投产,该公司将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国内一流的机器设备,并与中科院、浙江大学、江西粮油科研所合
作,建成集科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现代企业。我市作坊式油榨厂,依然沿用传统的热榨法榨油,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下,卫生条件差,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传统工艺油茶籽出油率极低,榨油后的茶粕被简单处理掉,极大的浪费掉这一宝贵而有限的资源。这部分茶油企业处于原始分散的自然生产状态,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3、油茶品牌——具备一定知名度。xx公司为上饶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IS01400环境体系、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等多项认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通过这四项认证的企业,其产品“xx牌”红花茶油已成为茶油行业知名品牌。xx为上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生产的“xx”牌山茶油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质监总局的QS论证,并被授予“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绿色食品2004年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称号。目前,上述两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发展茶油产业的对策
为推进我市油茶和优质山茶油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政府应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引导,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使油茶产业开发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农民奔小康的“致富工程”。
(一)做大产业基地。我市现有油茶林15万余亩,但由于品种不优、树龄老化、粗放经营等原因,造成油茶产量低,远不能满足我市油茶企业的需求。据估算,xx公司今年需外调山茶籽7500吨,xx公司今年需外调山茶籽4000吨。针对这一现状,要按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思路,制定近期和中长期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全力打造德兴“绿色油茶银行”。在油茶产业开发中,借助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政策扶持,与退耕还林有机
结合,大力推广油茶新技术新品种,建立高产油茶苗繁殖基地,加快油茶品种改良、油茶低产林改造步伐,不断提高油茶产量。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农民进行栽培、管护,不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以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二)做强龙头企业。虽然我市油茶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规模小、科技力量单薄、品种单一等问题。为此,应制定出台我市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关政策,积极扶持xx公司,促其做大做强。帮助他们进行技术引进、改造和产业升级,积极促其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三位一体的龙头企业,对油茶籽进行精深加工,开发生产新产品,提高油茶的品质,提升资源循环和综合利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针对需求日益增长,价格不断攀高的山茶油市场行情,支持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三)做响特有品牌。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油茶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并成功出口到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xx”红花茶油、“xx”山茶油、“xx”红花茶油等我市山茶油品牌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其品牌价值日渐显现,但就我市特有的野生红花油茶品种而言,我市油茶品牌的价值空间还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应围绕我市特有的红花油茶品种,做足发展红花油茶这篇文章,使红花油茶这一稀有资源的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积极做好红花油茶原产地标志申报工作,使其早日获得成功。对我市现有的山茶油品牌,统一加冠红花茶油字样,同时,加强对红花油茶林的保护,并做好红花油茶的繁育工作,不断扩大这一我市特有油茶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红花油茶产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