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二中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⑤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 这一代人手中走向何处? ⑥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下列有关“汉语,我为你忧心”的原因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B.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而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可见,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日渐消褪了。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只是目前汉语正朝衰弱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语言修养,这样才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遏制学习外语的势头。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定会成为国际广为通行的语言之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不断革新。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①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②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③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④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省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
1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
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 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化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 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 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 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 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清文选•芋老人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一器,再进 尽:全部 B.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 走:步行
C.厚资而遣之 资:资助 D.特怪老人虽知书 特:特别
5、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 )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因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同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归,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整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5分)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2
8.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
(1)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2)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3)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张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她。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
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4月上)
(1).全文围绕“转身”行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6分)
3
(2).第④段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秦岭深处的美景,这些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分)
(3).请解释第④段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4).从全文内容看,文章⑥⑦两段是否重复?为什么?(8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 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第Ⅱ卷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文字的力量和韵致。 .. B.张强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吧!‘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谁的是谁的非,当面锣对面鼓,快说吧!” ...... 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够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 .... 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15.仿写句式(6分)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5分)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50字。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
生活中有时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取得一份成功;生活中有时需要放弃,只有适时地放弃才会收获一份满足。在你的生活中有因坚持而成功的经历吗?有因适时地放弃而获得的故事吗?
请你从“坚持”和“放弃”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运用恰当手法。③不少于800字。
4
参考答案
1. D (D项是说汉语对世界的影响,而非中国的根) 2 . B (B项中把主观估计化为了客观实际)
3. C(A、“只是目前汉语正朝衰弱的方向发展”有误,②段主要说的是在校生和高学历的青年。B 以此来遏制外语学习势头不当, D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要革新无中生有) 4. C ( A,尽:吃完 B、走:跑 D、只 ) 5.B
6.A 错在暗换主语。是丞、尉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做佣工。
7.(1)还是这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差异,而是时势地位 改变人(的口味)啊!(向1分,调和1分,移1分,句意2分) (2)这么说来(或者译成“既然这样,那么”)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昨天,哪里只是在一双筷子之间呢?(“以”译成“因为”1分,“岂独”1分,句意3分)
8.诗歌一、四两联虚实结合(1分);第一联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2分);第四联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2分) 9.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想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每点2分,) 10.(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3)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11.五、(25分)
(1).①在火车站,作者遇到一个有教养的年轻人,一转身消失在了人群中;
②在秦岭深处,作者遇到一个纯真的小女孩,一转身消失在了三岔路口; ③在南大街路口,作者遇到一个饱受寒冷的中年乞丐,一转身已不知去向。 (每点2分)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秦岭深处的景色之美,(2分)为下文写小女孩纯真的美作铺垫(或烘托出小女孩的美)。(2分) (3).就那么一转身,小女孩和我就走上了不同的路,人生也是如此(2分)。
选择不同,命运也就不同,因此作者说“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2分);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许就没有可能相遇了,流露出作者对消逝的纯真美的失落与怅惘。(2分)
4.不重复(2分)。因为⑥段重在表现很多事物在转身的瞬间就会消逝,且这种消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分)⑦段重在表现作者对瞬间发生改变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不舍以及美好事物不在的怅惘和失落(3分)(只答不重复不给分) 12.D(A.韵致:风度韵味,情致;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D.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指人的一举一动,对象有误。)
13.C(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14.A(本题所选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抓住这一点就容易选出答案了。)
15.(6分)书是宝藏,能让人成为精神的富豪(3分);书是朋友,能伴随读者走过寂寞的岁月(3分)。
16.(5分)略。评分标准: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2分。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2分。③突出“异常寒冷”,不少于50字,1分。 17.(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著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
5
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於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麼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难道他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或许是传闻超过了实际?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
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