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辅导策略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辅导策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辅导策略

作者:郭燕辉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12期

【摘要】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平时多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要捕捉学困生的亮点,让他们能展示自我。辅导学困生的策略有很多,需要老师不断去探索,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关键词】内部原因;外部原因;辅导;策略

什么是学困生?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类学生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没信心也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和方法有明显缺陷。(1)学困生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内向型的学困生,表现胆怯、自卑、孤僻、冷漠。另一种是外向型的学困生,表现为自由散漫、冲动暴力、逆反心理严重,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纪律也差,过于活泼,让老师很是头痛。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老师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去辅导转化学困生?

一、学困生形成因素 (一)内部原因

1.惰性心理。对学困生来说,成绩比较差,惰性是重要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想其他事情、发呆或者做小动作,学困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么不按时完成,要么抱着应付的态度完成。

2.畏难心理。有些稍难一点的需要思考一下的问题,不愿去思考,作业抄袭同学的或胡乱做一下,甚至不做。

3.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很自卑,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依赖心理。这类学困生学习不自觉,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不能坚持学习,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方法不当。这类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遇到探索性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二)外部原因

1.基础差。知识基础比一般学生差,这类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2.社会原因。由于电脑、手机使用普及,电视节目丰富,读书无用论等对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会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3.家庭的原因。目前农村有多家长外出务工,将孩子丢给老人带。 老人要么溺爱,要么不管,要么无力管,要么管而不听。在外务工的父母因无法照顾孩子而心存内疚,在物质上又过多满足孩子,导致部分学生好吃懒做,不爱学习。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学生犯错后,不主动与教师配合,有时与学校、老师发生冲突,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分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二、辅导学困生的策略

不管什么原因,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平时多关注学困生,对学困生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辅导学困生确实有困难,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筆者认为可以从六方面进行尝试辅导。

(一)创建学风好的班集体,带动学困生积极学习

学风好的班集体,纪律严格的班集体,可以带动学困生积极学习。刚接到新班级,安排两个最得力的班干部,组织和管理班级纪律,每节课上课前,每天早上和中午一到学校,两个得力的班干部会组织全班同学读书,一个班干部带读,另一个班干部在下面巡视组织纪律。老师事先吩咐指导班干部带读的内容和管理方法。不读书的或不认真读书捣乱的,要求班干部叫他们站着或者记名字由老师处理。在这样好的班级里学习,学困生各方面都会有进步。 (二)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结对活动

若要老师对班里所有的学困生亲自辅导,是没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的。把学困生和优秀生搭配起来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结对行动,督促和激励学困生积极学习、快乐学习,这样既减轻老师的担子,又辅导了学困生。比如现在我们班有60人,4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刚好有1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优等生为小组长。成立学习小组要有制度约束,我们班学习小组采用打分制,在黑板的一个角落画一个小表格,每天公布每个学习小组的分值。半个月评选一次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小组都有奖励。笔者把学困生和优等生编为同桌,要求每个小组长上课的时候要提醒督促学困生认真听课,每天要辅导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前段时间,笔者班有一个叫小倩的女学生,她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中下,因为她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要重做,老师在班里宣布她的学习小组被扣了2分,她的眼眶马上就红了,充满了眼泪。她意识到她的行为给小组拖后腿了。从那以后,小倩每次的作业都很认真完成,经常为小组争荣誉,成绩明显

提高,成立学习小组可以激励学困生不断上进。成立学习小组让学困生和优秀生亲密交往,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那么学困生会受到优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 (三)巧用评语,激励上进

作业写上评语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老师批改学困生作业巧用评语,可以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能收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如,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可以这样写评语:“你真棒!”或者“最近学得真棒!”“这一次做得不错,再努力些就会更棒!”作业做得不好的可以这样写评语:“认真写了吗?我喜欢你上次的作业!”或者“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对于作业拖拉的,不认真完成的,可以这样写评语“老师相信你,今后能按时完成作业的” 或者“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或者“不懂的地方,老师欢迎你来问”……

批改学困生作业用上人文性激励评语,让学生享受有人情味的陶冶,有利于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捕捉亮点,培养信心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老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给他们多创造机会,捕捉学困生的亮点,让他们能展示自我。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浅显的教学环节让学困生参与,布置一些比较浅显的作业让学困生做。让学困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培养学习信心。比如,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笔者会特意指名学困生回答,这样浅显的题目一般的学困生都会,这个时候老师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评价。或者进行小组朗读自然段比赛,开火车朗读生字自然段等,如,笔者班上的小珊,性格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中下,平时测验考四五十分。前段时间,教研室的顾主任来笔者班推门听课,听完课之后,顾主任随堂让笔者班的学生听写7个词语,7个词语小珊写对了5个。课后,笔者专门在班里表扬了小珊,从那以后,小珊学习认真,连续两个单元语文测验和期中测试都考及格了,期中测试的第一道题读拼音写词语是全对的。为此,笔者在班里又再一次表扬小珊学习进步,并发了奖状。现在小珊一见到笔者都很开心,礼貌微笑,与笔者亲近。所以,表扬学生的亮点确实能让他们在取得成功的喜悦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 (五)个别辅导,提高成绩

教师是一份良知职业,为了学困生的前途,对于有潜力的学困生,老师组织个别辅导是很有必要的。记得笔者的孩子在读一年级的时候,笔者经常去孩子老师的办公室,发现孩子的数学老师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做计算题,笔者笑着问:赖老师,你教两个平行班的数学,任务挺重

的,课间时间都不休息。赖老师是这样回答笔者的:“这个学生辅导一下能进步,就要辅导一下,要不以后升到二年级就跟不上,到高年级就会被丢了。”现在笔者班的数学老师会利用体育课,组织个别学困生在课室里指导补习,最近笔者班数学不及格的学生比以往少了,平均分也有所提高。

(六)积极与家长沟通,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可通过家访、电访、校讯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和家长为了学生的成长目标达成共识。现在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都开通了班级微信群,老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可以上传学生在校表现的图片,布置作业,还可以个别联系等功能,很方便。比如,笔者班的小洲,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一直由奶奶带着,小洲书写很不认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為了让他的父母知道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笔者特意拍下小洲的作业书写上传给他的家长,并留言道:孩子基础不好,字也写得不够端正,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平时要经常和孩子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一段时间后,小洲变得比以前爱学习了,这学期中考,小洲虽然不及格,但进步了几十分。再比如,笔者班的小涛,也是个留守儿童,由奶奶带着,性格内向、孤僻,整天绷着脸,上学期有一段时间发现他的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不认真,学习成绩退步了。笔者用手机发信息给他妈妈,要求做父母的多关心孩子,经常打电话和孩子沟通,开家长会的时候还特意和他奶奶反映情况。这学期小涛明显开朗了很多,学习进步很大,现在每次语文测验都是90分以上,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小红、小斌,笔者在班里专门特意表扬了他们,并发了进步奖状,拍了照片放到微信群里,家长为自己孩子的进步纷纷点赞、表扬。所以,在班级的微信群里,笔者会经常提醒家长要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多鼓励孩子积极向上,争取进步。

教无定法,辅导学困生的策略有很多,需要老师不断去探索,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关键是老师要肯去做,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辛苦,走下讲台、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家长的大力配合,辅导学困生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的。

总言之,教师的爱是奇妙无穷的东西,教师只有时时处处播撒无微不至的爱,才能够融化学困生的心。 参考文献:

[1]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