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职教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浅谈职教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浅谈职教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职业技术音乐教学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欣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对学生个性的发挥起到了阻碍作用,目前许多教师过分注重歌唱教学、忽略欣赏教学,在欣赏教学中过分注重音乐故事教学、人物轶事传闻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地位,有些教师讲理论头头是道、如醉如痴,而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情感迷离,同时对某一乐曲,“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思路去欣赏,不增加一些优秀流行音乐跟学生共赏。

那么,在结合当前背景下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1.1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1.3 营造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环境。

思想的解放会给学生带来诸多探求创新的空间。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真正作到敢想、敢说、敢做,才会勇于探究,为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的融入学生之中,做他们的朋友,揣摩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

的声音,鼓励学生时时有新的认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之中,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

2 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1 俗语说:“触景生情,情由境生”。

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性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很快激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表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例如、擅长语言的教师可以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工具。上课前的方言问好,讲>时可以用西北话讲,为学生创设上课情境。

2.2 从学生兴趣入手选择教学内容。

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学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并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3 优化课堂结构,发展主体能力

3.1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处处蕴含着审美要素,教师要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合作互学式、分层自学式、自主探究式、兴趣诱发式等学习方式来组织教学,精心安排教学流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环节设计新颖别致,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过程编排有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完成从产生兴趣、勇于实践到敢于创造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过程和心灵感悟的统一,促进主体能力的发展。艺术活动本质上要求主体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和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否则,不管是艺术还是艺术欣赏都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3.2 课堂是主体性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此,我们把“主导激活、主体发展”这一现代教学思想作为建模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主体性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分析,优选学习方式,初步构建音乐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

3.3 设境致导──自我调控。

借助语言、动作、形象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

3.4 技趣一体──自主体验。

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巧用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创编、加入器乐、即兴表演、注重综合、积极评价等形式,融基本技能于听、唱、玩、动、奏、创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兴趣支持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3.5 分层导学──自行提高。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环环递进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实施分层评价,降低学习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普遍得到提高。

3.6 启发诱导──自我感悟。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对音乐进行描述,并结合音响进行正确诱导、启发,使他们在有情感投入和兴趣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最佳结合点,体验音乐情感,感悟知识真谛。

3.7 审美创造──自求创新。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对知识适度延伸,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结构、生理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应用先前学习经验获得新的音乐体验和知识技能,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并为我国国民的素质教育担当重任。

总之,音乐教学正如教学行家们所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音乐教师以敬业的姿态,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的开展的今天,努力探索、广泛借助于电化教学等各种媒体,定能在平凡的职教音乐教学岗位上,创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不平凡的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