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主题征文】《我爱我的国,讲好中国故事》800字(祖国)

【主题征文】《我爱我的国,讲好中国故事》800字(祖国)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青年奋斗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题记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到了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青年必须勇于挑战,坚持不懈,创新发展,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个人的音符撞上时代的鼓点;当个人的热血融入国家的脊梁;当个人的奋斗助推脱贫攻坚战……中国青年要以奋斗勇敢无畏之姿,迈着强有力的步伐,坚持、创新,脱贫致富,青年必不可少。

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战士勇猛。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入源面对着村民们世代的贫穷与落后,面对着许多村民面黄肌瘦的面容,毅然决然选择挑战风险大但利润高的山羊养殖,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直面挑战,以战士勇猛之态面对“山羊可不好养,你行吗”的质疑声,勇敢无畏,一路向前。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溯其源,是因为他有勇敢无畏的心,是这勇敢无畏令他走上康庄大道,因此勇猛之态是攻坚必不可缺。

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不懈。“别人从山里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也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害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只留下青春年华,白色大山里,你是灿烂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脱贫书记黄文秀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她从毕

第1页共7页

业到生前一直致力于白色村的脱贫工作,坚持是她脱贫的准则与写照。坚持更是她人生底色,所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持是脱贫攻坚的推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以创新为攻坚之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而在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期,我们青年更要集思广益,贡献自己的力量,青年干部探索脱贫新模式,创新发展,让奋斗中以创新为底色,为基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

老舍曾说过:“务人只顾眼前的衣食,哪有心思谈自己的荣光。”而我们作为有志青年,更要努力奋斗,以战士勇猛之姿,以坚持不懈为信条,以创新发展为底色,让穷人不再只顾眼前一时,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青年奋斗助推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

第2页共7页

讲好中国故事

他——中国,存在于世间,虽有五千年之久,却仍是少年模样。金戈、铁马,未让他的容颜染上沧桑;狼烟、战火,难使他的眼中磨灭希望。

他的故事皆是收于玉盒中的明珠。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百家争鸣,四方来拜,七下西洋……说他的故事,需要好久好久才能说出一点点,樊锦诗用了大半辈子,只讲敦煌的故事——他的一个小边角。

从万物复苏到秋收冬藏,从“朝如青丝”到“暮成雪”,樊锦诗将她的青春年华留给了敦煌,也留给了华夏。年轻时的她,或许如每个年轻人一样,幻想过未来,但樊锦诗没有想到自己的未来会是与敦煌为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她也曾崩溃过,感到难以接受——自己的青春年华竟然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她也曾离开那片土地,可是最终又回到了那里,这也许正是她与敦煌的缘分。

而后樊锦诗爱上了这极冷门又极美的敦煌,把她的生命与敦煌紧紧相连,直到今日,她是一门心思全在敦煌了。为了保护敦煌文物,樊锦诗创造性的提出了“数字敦煌”等一系列宣传敦煌同时又保护敦煌的想法。“把故宫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我们不能亲眼见证,但总有一些人,他们努力的让后人见证,让后人看到这历史的美。

为一个梦想,一份喜爱,坚持了一辈子,樊锦诗在努力讲好“敦煌故事”,也是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这片土地上有太多故事,而每个人都在讲着自己的“故事”,我们大家的“故事”共同汇合成“中国故事”。

第3页共7页

国与家

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

我父亲是七零后。他们这代人,家国情怀非常深厚,喜欢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听我父亲说,在他小时候,毛泽东主席去世了,人们都忧愁万分,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每当父亲说他那时候的事情,我就觉得很有趣,也喜欢听。

有次吃饭,我记忆犹新。那次母亲做了麻辣香锅,都是我喜欢吃的菜,又蒸上了香喷喷的大米,满屋充满了香气,我盛了米,吃得很香,但最后碗中剩了些米。正当我准备把残羹倒掉时,父亲叫住了我,说道:“不要浪费粮食,你爸小时候种过地,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按照习主席说的文明餐桌不浪费……”说着说着,他便说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在六七十年代,严苛的粮票时代,几乎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票证。买东西前,先出示票子,然后再付钱,没有票证,即使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那个年代,生产力低下,连粮食也要精打细算,也吃不饱。听我父亲说,他那时候在田里干活经常饿晕在田里,肉很难吃到。现在好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那年代稀少的电,现在也是家家都用。每当坐高铁出去旅游,时速每小时三百多千米,父亲总是自豪地说:“我爱我的祖国。每当坐上中国世界第一的高铁,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啊!”

父亲就是这么一个对祖国无比热爱的人,同时也感染着我们一家。每当父亲看新闻,总是会发出感叹,比如最近香港问题。每当播出香

第4页共7页

港问题的最新消息,父亲总会“深陷其中”,问题严重了,他会说:“香港暴徒真不是东西……”然后闷闷地点上一支烟,叹一口长气,问题好转了,就发个朋友圈庆祝一下,然后在家里炒几个拿手小菜,一天高高兴兴。每年国庆,阅兵仪式气势雄伟,父亲在旁激动地看着,连连发出感叹。母亲有时候也会嫌父亲话多,说他几句,父亲会傲娇地“哼”一声。哈哈,大老爷们撒娇也别有一番风味。阅兵结束,父亲会在电视机前拍手叫好。这样的父亲总是给家中带来欢乐,让家里充满人情味儿。当他出差了,没有了他的感叹,反而还不习惯。

每年国庆节,父亲总会坐在电视机前连连称赞,像一个老干部一样,庄严又激动地观看,每分,每秒。

我要像父亲一样,珍惜幸福的生活,了解其来之不易。走进新时代,让我们永远铭记昨日的来之不易,携手共进,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仰望星空,追寻梦想,让那五颗红星永远点缀在夜空中。祖国,我爱您!

第5页共7页

我相信我的祖国

车窗外的风光飞逝,沿途的湖光彩霞绚丽如画,我却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景色。前几天听说了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华为的麒麟芯片设计尖端却无法自主生产,我心中实在意难平,回家的路上也闷不做声,全无欣喜之意,一双眼睁着,却看不进什么。

“小妹妹,你怎么了,怎么闷闷不乐的?没考好?”

我抬眼看过去,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他说话带着点儿北方口音,莫名让人心安下来。我也不知怎么,竟然跟他说了我的烦心事。没想到他听完以后轻笑起来,随后反问我:“你觉得我们过得了这个坎儿吗?”“当然能了!可是……”我也说不明白怎么,只是觉得很担忧——怕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取得的成就被扼杀。

“你知不知道春秋战国的时候?那时诸侯各据一方,相互攻打,可是后来中国重新统一了,甚至比原先还进步了。再说,百家争鸣不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从夏商到现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哪有断过的时候?虽说中间有波折,可是咱们不还是在向前发展着吗?”青年说着,从他的包里拿了一本书,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的内容给我看,“哪怕是近代——我们最黑暗,最沉重的历史——在这期间我们中国也在向前发展,你看——中国现在有5G、有‘新四大发明’,咱们国家现在的发展越来越好了,是不是?”

我认同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他想说什么了:“对!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以前那么多困难都没能打到我们,更

第6页共7页

何况现在呢?我——”我还想说什么,可是还没来得及说出下文,车已经到站了。人们忙着下车,那青年汇入滚滚人流之中,不知道去了哪里。

下了车,太阳已经偏西了,照的天空一片绚烂的红色。回家的路上,我已不再闷闷不乐,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坚定。那句话我虽然没能说出来,但他一定能猜到——“我相信我的国家”!

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