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学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 ) A. 16m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竖直上抛的对称性可知,空中的四个球,有两个在上升,两个下降,由于每隔0.4s抛一个,因此从抛出到最高点时间为t=0.8s,所以上升最大高度:
h=
故ABD错误,C正确.
2. 图中ae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通过ce段的时间为
B. 2.4m
C. 3.2m
D. 4.0m
121gt=×10×0.82 m=3.2m, 22
A. t 【答案】C 【解析】
B. 2t C. (2-2)t D. (2+2) t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经历bc段、ce段的时间分别为t1、t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xab1211at, xaca(tt1)2,xaea(tt1t2)2,解得:222t2(22)t,故C正确,A、B、D错误;
- 1 -
故选C.
3. 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B.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D. 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开始小明是推不动衣橱
,说明小明的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站在人字形架时,
重力产生两个效果,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墙壁和衣橱,如图
小明的重力可以分解成沿A,B俩个方向的力,由于底角较小,所以A,B方向的力会很大,A对衣橱的力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而水平方向的力会远大于小明的重力,可能大于最大静摩擦力 故选A。
4. 如图所示,物体甲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小球乙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球乙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小球乙缓慢上升一小段距离,整个过程中物体甲保持静止,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则该过程中
的
- 2 -
A. f变小,F变大 C f变大,F变小 【答案】D 【解析】
B. f变小,F变小 D. f变大,F变大
【详解】以小球乙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水平拉力为Fmgtan,可见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绳子的拉力为Tmg,故绳子的拉cosmgcoscos力也是逐渐增加;以物体甲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物体甲受地面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的水平方向的分力TxTcos等大反向,故摩擦力方向向左,f是逐渐增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a、b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细线连接,a球用细线挂在天花板上,b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 3 -
【详解】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对其垂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由于三力平衡A图错误;时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细线拉力向右上方,再对ab两个球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斜面垂直向上的支持力和上面细线的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上面的细线的拉力方向斜向右上方,故CD错误,B正确.
6.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两图线相切于点A(2.0 s,4.0 m)。已知甲物体的初速度为0,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B. 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 乙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4 m/s D. t=0时刻,甲、乙两物体相距6 m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已知甲物体的初速度为0,设甲物体的位移表达式为
1x甲=a甲t2
2将A点的坐标(2.0 s,4.0 m)代入可得a甲=2 m/s2,故A错误;
B.根据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 C.设乙物体的初速度为v0,根据两图线在A点相切可知
a甲2.0sv0a乙2.0s
可得v0=6 m/s,故C错误;
D.设乙物体的初位置为x0,t时刻的位置
- 4 -
1x乙=x0v0ta乙t2
2将A点的坐标代入可得x0=-6 m,即t=0时刻,甲、乙两物体相距6 m,故D正确。 故选D。
7.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μ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
a
g
v2B. 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为
gvC. 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
gagv2D. 黑色痕迹的长度为
2a2【答案】C 【解析】
【详解】A.要发生相对滑动,传送带的加速度需大于煤块的加速度,即ag,则有: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当煤块的速度达到v时,经历的时间:
a
g
t经过的位移:
v gv2x1
2g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 5 -
D.此时传送带的位移:
v2vvv2v2x2v()
2agag2a则黑色痕迹的长度:
v2v2Lx2x1
2g2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8. 摩天轮“天津之眼”,其轮箱沿如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半径为R,速率v箱静止,则( )
Rg,AC为水平直径,BD为竖直直径。放入轮箱中的物块相对于轮
A. 物块始终受两个力作用
B. 只有在A、B、C、D四点,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才指向圆心 C. 从B运动到A,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D. 从A运动到D,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物块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始终指向圆心,又因为速率vRg,因此只有在B、D两点,物块受两个力作用,其它位置物块还会受到摩擦力作用,故AB错误; CD.从B运动到A,物块的向心加速度有向下的分加速度,故物块处于失重状态,从A运动到D,向心加速度有向上的分加速度,故物块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6 -
9. 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此过程中( )
A.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B. 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人受到重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 D. 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A正确; B.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涉及人、地球、气流三个物体,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错误;
C.由于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上“托起”,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大小不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C错误;
D.人被向上“托起”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 故选AD。
10. 如图所示,两轻质弹簧a、b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成30,弹簧b与竖直方向成60,弹簧a、b的形变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的
A. 弹簧a、b的劲度系数之比为3:2 B. 弹簧a、b的劲度系数之比为3:1
C. 若弹簧a下端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g D. 若弹簧b下端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g 2- 7 -
【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题可知,两个弹簧之间相互垂直,画出受力图如图,设弹簧的伸长量都是x A.由受力图知
弹簧a中弹力
Famgcos30据胡克定律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3mg 2k1弹簧b中弹力
Fa3mg x2x1Fbmgcos60mg
2据胡克定律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2Fbmg x2x所以弹簧a、b劲度系数之比为3:1,故A错误,B正确; C.弹簧a中弹力为3mg,若弹簧a的左端松脱,则松脱瞬间b弹簧的弹力不变,故小球所2受重力和b弹簧弹力的合力与F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小球的加速度
aa故C错误; D.弹簧b中弹力为
Fa3g m21mg,若弹簧b的左端松脱,则松脱瞬间a弹簧的弹力不变,故小球所2受重力和a弹簧弹力的合力与F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小球的加速度
- 8 -
ab故D正确。 故选BD
Fb1g m2.11. 饲养员在池塘边堤坝边缘A处以水平速度v0往鱼池中抛掷鱼饵颗粒.堤坝截面倾角为53°坝顶离水面的高度为5 m,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sin 53°=0.8,cos 5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平抛初速度v0=5 m/s,则鱼饵颗粒不会落在斜面上
B. 若鱼饵颗粒能落入水中,平抛初速度v0越大,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 C. 若鱼饵颗粒能落入水中,平抛初速度v0越大,从抛出到落水所用的时间越长
D. 若鱼饵颗粒不能落入水中,平抛初速度v0越大,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越小 【答案】AB 【解析】
【详解】A.鱼饵颗粒落地时间
t=刚好落到水面时的水平速度为
v=s2h25 s=1 s, =g105134 m/s=3.75 m/s<5 m/s,
t当平抛初速度v0=5 m/s时,鱼饵颗粒不会落在斜面上,A正确; B.由于落到水面的竖直速度
vy=gt=10 m/s,
平抛初速度越大,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B正确;
C.鱼饵颗粒抛出时的高度一定,落水时间一定,与初速度v0无关,C错误; D.设颗粒落到斜面上时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α=53°,
1vtvytan α=y2yxv0tv0
,
- 9 -
即
vyv0=2tan 53°,
可见,落到斜面上的颗粒速度与水平面夹角是常数,即与斜面夹角也为常数,D错误. 1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圆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随速度变化的作用力F1=kv,其中k为常数,则圆环运动过程中( )
A. 最大加速度为
F mB. 最大加速度为
Fmg mC. 最大速度为【答案】AD 【解析】 【分析】
mg kD. 最大速度为
Fmg k根据力F1与重力mg的关系分析圆环的运动性质与运动过程,根据平衡条件与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题.
【详解】当F1=mg,即:kv=mg,解得:v速度最大为amg时,圆环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则圆环的加kF,故A正确,B错误;当滑动摩擦力f=μ(kv-mg)=F时,加速度为零,对mFmg,故D正确,C错误.所以AD正确,BC错误. k应的速度最大v【点睛】本题考查了求最大加速度、最大速度问题,对圆环正确受力分析、分析清楚圆环运动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1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
- 10 -
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_______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_______N.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3.00; (2). 4.00; (3). 变大; (4). 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x5000.015N;
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知,a的读数为3.00N;两弹簧秤夹角为90°,则可知,b的读数为:
F52324.00N;
(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可知两弹簧秤的示数均变大;
考点:考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名师点睛】由胡克定律可求得拉力大小;再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明确对应的读数;根据几何关系即可求得b的读数;根据题意作出对应的图象,根据图象即可明确随夹角的变化两弹簧秤拉力的变化情况
14.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
- 11 -
水平桌面的夹角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正确平衡摩擦力后重新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将
__________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___________的条件。
(3)该同学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
F、G是纸带上7连续打出的7个点。考虑xxDCxAD__________cm,由此可算出小
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加速度a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偏大 (2). 小于 (3). 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M【答案】
的条件 (4). 1.80 (5). 5.0 【解析】
m【详解】(1)[1]当拉力F等于0时,小车已经产生力加速度,故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平衡摩擦力过大,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倾角偏大。
(2)[2]小车运动过程中,砝码和盘向下做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砝码和盘对细线的拉力小于其重力,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拉力小于砝码和盘的总重力。 [3]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ma
解得
a则绳子的拉力
mg
MmFMaMmgmgMm1m
M当Mm,即砝码和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时,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在
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所以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Mm的条件。
的- 12 -
(3)[4]刻度尺上读出A、D、G三点的位置,可得
s6.502.60cm2.600.50cm1.80cm
[5]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加速度
s1.810222 a2m/s5.0m/s2T0.06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2分,共3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直接写出结果不得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及人均=0. 6,cos37°=0. 8,g取10m/s2.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m2=60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3,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则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1.25m1g、0.75m1g. (2)0.75m1g;方向水平向左;(3)24kg 【解析】
【详解】(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如图,由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
FOB−FOAsinθ=0
- 13 -
竖直方向:
FOAcosθ−m1g=0
联立得:
FOAm1g1.25m1g, cosFOBm1gtan0.75m1g;
(2)人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FOB=0.75m1g,
方向水平向左;
(3)当甲的质量增大到人刚要滑动时,质量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fm=μm2g
由平衡条件得:
FOBm=fm
又
FOBm=m1mgtanθ=0.75m1mg
联立得:
m1m=24kg
即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24kg。
16. 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斜面(足够长)向上运动,由实验测得物块沿斜面运动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可能用到的函数值:
sin300.5,sin370.6,求:
(1)物块的初速度v0;
(2)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14 -
(3)计算说明图线中P点对应的斜面倾角为多大?在此倾角条件下,小物块能滑回斜面底端吗?说明理由(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答案】(1)8 m/s (2)0.5 (3)37°,能滑回底端,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当90时,物块做竖直上抛运动,末速度为零由题图得上升最大位移为
2xm3.2m
由:
v202gxm
得:
v08m/s;
(2)当0时,物块相当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0 由题图得水平最大位移为:
x=6.4m
由运动学公式有:
v202ax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a
得:
0.5;
(3)设题图中P点对应的斜面倾角值为,物块在斜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0 由题图得物块沿斜面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x=3.2m
由运动学公式有:
v202ax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mgcosma
得到:
10sin5cos10
- 15 -
得到:
37
因为
mgsin6mmgcos4m,
所以能滑回斜面底端.
17.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t图像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像,求: 坐标分别为a(0,10)、b(0,0)、c(4,4)、d(12,0),根据v-
(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 (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 (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 【答案】(1)1.5m/s2,1.0m/s2,0.5m/s;(2)【解析】
【详解】(1)由v-t图象可求出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
3;(3)20m 2v104=m/s2=1.5m/s2 t4v402
=m/s=1m/s2 t4v402=m/s=0.5m/s2 t8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2=
达到同速后一起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3=
(2)设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2,对m冲上木板减速阶段
- 16 -
1mg=ma1
对M向前加速阶段
1mg-2(m+M)g=Ma2
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向前减速阶段
2(m+M)g=(M+m)a3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
m3M=2 (3)由v-t图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x对应图中
abc的面积x=12104m=20m
- 1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