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古代的捕鱼方法

我国古代的捕鱼方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福建水产 53 杀渔业史研究扎记亲 我国古代的捕鱼方法 杨瑞堂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渔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据考证,10万年前居住在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 人",能够捕捞到青鱼、草鱼、鲤鱼和螺蚌等。3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 已 经知道采捕鱼、蚌。6千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的陶器上,还制有鱼形花纹,这说明 ’ 人类的捕捞能力。至新石器时代,捕鱼技术和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从出土的文物中, 我国从南至北都有鱼钩、鱼叉、鱼标、石网坠等各种捕鱼工具。据考古实物和民族学资 料考证,我国古代已有多种捕鱼方法: 用手摸鱼 原始人时期,有一种长臂人,最善于用手捕鱼,可以单手捕捉鱼类,上岸时能两手 各抓1条大鱼。这种长臂人捕鱼的本领,无疑是长期实践练就的。乾隆 景东直隶厅 志》卷三记载古代彝族“男善伏水取鱼"。可是鱼是一种动物,在水中游动迅速,且鱼 体非常光滑,徒手去摸鱼,捉到鱼是有限的。为了捕到更多的鱼,随着经验的不断总结 和发展,人们便想出了“竭泽而渔”的办法。 .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是原始的捕鱼方法。就是把小的水坑、水沟弄干,把鱼一举捉尽。这是 个“飞跃”。如果不是靠“竭泽而渔”的办法,原始人是不可能一次捕到好多鱼。看 来,在最初,这种“竭泽而渔”很可能是一种相当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原始人定居以 后,对于“竭泽而渔"的后果逐渐引起了注意:周围小型水体被弄干,鱼无生息之处 了,昨天还是鱼香满口,今天连 鱼味也咬不到了;。于是后来的 吕氏春秋 正式总结 了这个历史经验: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周文王临死时的遗嘱;“不 骛泽"。意思是:再也不能“竭泽而渔”了。 三、用棍棒打鱼 据山西 平阳府志 载:“黄河急湍,渔人又无网罟之具,水涨时则持木棒伺河岸 而击之,百或得一矣"。时至解放初期,在滇川交界的泸湖畔,每当早春三月,岸柳垂 绿,桃花盛开之际,当地的普朱族和纳西族仍利用鱼群游到浅滩产卵的机会,用木刀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福建水产 1987年 鱼,刀不虚发,每击必中,使鱼昏浮在水面。上在没有木刀的情况下,也以棍棒击鱼。 四、用弓箭捕鱼 箭射捕鱼,这是秦汉以前捕捞较大鱼类的主要方法之一。 史记 载,秦始皇三十 七年,徐市(福)入海求仙药,用时带有众多弓箭手,见鲛鱼则“连驽射之"。明代人 们常用带索枪射鱼。鄂伦春族、高山族常用弓箭或鱼镖射捕鱼,当鱼浮出水面,或举弓 射击,或用鱼镖叉鱼。以兽骨或角磨制的鱼镖有多种形式,多具有倒钩,有的一边具倒 钩,有的两边具倒钩,鱼镖尾柄凸节或凹槽,可以固定在镖柄上,或拴以绳索,插于镖 柄前端的夹缝中,成为带索鱼镖,鱼被刺中后挣扎,鱼镖柄脱离,可以持镖柄拉绳取 鱼。 五、钓具捕鱼 (一)无钩钓具捕鱼:民族资料说明,最古老的钓鱼方法不用鱼钩。这种方法甚至 沿袭至近代。解放前,云南有些苦聪人和芒人妇女钓鱼时,一般仍用一根竿头拴一根野 麻绳的钓杆,钓鱼时,先把竹竿斜插在河岸上,绳端拴一条蚯蚓,然后把绳头置入水 里,待鱼群见饵而来争食蚯蚓,把竹竿拉得左右摇动之时,钓者猛拉鱼竿,准确地把鱼 甩在竹篓里。 (二)有钩钓具捕鱼: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一件6千多年前的骨鱼钩,倒钩 至今还甚锋利。这是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可以与现在的钓钩相媲美。在骨器钓钩之 前,有以树的棘刺、鸟类的爪子钓鱼。 古代的钓鱼方法很多,有竿钓、下卧钓、甩竿和滚钩钓等。不同的季节,钓鱼的地 点也有差别,故有“春钓边,秋钓滩,夏季钓中间"的渔谚。 六、用网捕鱼 鱼网的发明很早,据 世本 载,网为伏羲氏所作。 易·系辞 下载: “包羲氏 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最初的网既用于捕鸟兽,又能捕鱼。自从有文字 以来,就有关于网的记载。在最初的象形文字中,就有用网捕鱼的字形。在秦、汉以前 的古籍中,已经提到多种网具和网的结构,例如: 书·盘庚上 载:“若网在纲,有 条不紊,,。 韩非子·外储说 右下载:“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 说明网具已有很长的网纲。 古代网的种类不少。 诗经·卫风 的“暴 是捕捞鲟鱼的,相当于现在的大拉 网。另外还有“ 刀是百袋网,“罾"、“汕 是抄网。 七、引诱捕鱼 我国古代曾经发明以假鱼引诱真鱼的方法。汉代王充的 论衡·乱龙篇》载:“钓 者以木为鱼,丹潦其身,近水流而击之起水动作,鱼以为真,并来聚会 。这种以形象 引诱的方法,比饵诱法经济得多。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杨瑞堂;我国古代的捕鱼方法 55 过去东南沿海地区捕捞墨鱼的时候,渔民多在潮水到来之前,先划船入海,以长绳 牵引数十个鱼篓,每个鱼篓里盛一个牝墨鱼,潮水淹没后,牝墨鱼发出呜叫,墨鱼闻声 而至,潮水退后,再收篓取鱼。这种诱法是利用物异性相吸而发明的。 古代灯光诱鱼也经常采用,一般在捕鱼、捉蟹,都点燃火把为号,鱼、蟹见光而 至。这是利用鱼、蟹的趋光性,用光引诱的方法捕鱼。 八、鱼筌捕鱼 鱼筌是以竹编制的,呈圆锥形,尖端封死,开口处装有一个倒须的漏斗。使用时, 将其放置在水沟岔IZl处,鱼可顺水而入,但因倒须阻拦,而不能出来。这种渔具起源很 早,在浙江杭州水田畈遗址就出土一件鱼筌。说明几千年前,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 开始运用鱼筌捕鱼了。 西南地区有些少数民族捕捉鳝鱼、泥鳅时,多砍取一些竹筒,一端由原来的竹隔膜 封死,一端装一个有倒须的漏斗,夜间放在田垄之间,鱼能进不能出,天明取回竹筒。 宋代名诗人苏东坡在《夜泛西湖 中写道: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唯有菰蒲声"。诗 中说的鱼筒,就是一种类似鱼筌的工具。 九、陷阱捕鱼 阮阱是以篱笆或土石筑成的,各民族普遍使用。东北鄂伦春族的“挡亮子"就是这 种方法,他们根据“春上,秋下刀的鱼类游动规律,在小河岔口处筑一个开口,然后安 置一个较大的口小腹大篮筐,无论是鱼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都能进入,有进无 出,人们可以“瓮中捉鳖",一次能捕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鱼。这类方法流传的时间 长,采用的人多。 十、鸬鹚捕鱼 把野生的鸬鹚加以驯化,用来捕鱼,以我国为最早。据我国文献记载,早在秦、汉 时代的((尔雅 及东汉杨孚撰写的 异物志))里,均有鸬鹚能入水捕鱼,而湖沼近旁之 居民多养之,使之捕鱼的记载。又据 古农书简介))载: “驯养鸬鹚捕鱼,大概起源于 秦岭以南河源地区。三国(约公元22o一28o年)以后,开始推广鸬鹚捕鱼(石声汉, 1981)。”这要比日本于公元5世纪始用鸬鹚捕鱼的记载要早得多。据((隋书·倭国 传)): “倭国土地膏腴,水多陆少,以小环挂鸬鹚项,令入水捕鱼,日得百余头"。唐 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中有: “家家养鸟鬼,顿顿食黄鱼"的描述。这里所说的“鸟鬼" 是鸬鹚的别称。明代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中描写歌国养鸬鹚: “南方渔舟往往縻畜数 十,令其捕鱼”。清代诗人陶龛的 鸬鹚歌)): “渔家养壹粤如养鹰,鹰饱思舾壹g有情。 主人长物一小 ,乃独与之心迹并。水国大猎横长网,发纵有似鹞军精。瞥入波涛蒲稗 乱,穷搜窘穴雹龟惊。追物纷纷骤雨落,生擒戢戢回风腥。驱之使贪舷纵戛,束之使廉 骧约绳。大以奉人小自食,汤喉钩嘴无余赢。肉味幸不如鸡鹜,江湖老死盅遭烹。长依 钓徒风月好,肯逐锋翮云霄腾。鹩鹊溪鸟鹕知何用,淘河扶老祗自营。微禽如尔亦足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6 福建水产 1987年 莫羡鸥鹭闻而清。堪笑夔人太俚恶,呼为鸟鬼非嘉名”。描述了鸬鹚的价值和捕鱼技 术。可见我国在训养鸬鹚方面,不但时间早,而且规模也相当大。 综上所述,人类的捕鱼技术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捕鱼与狩猎相似,也是以动物 为捕捉对象。但是,鱼生活在水中,捕捞难度大,所以捕捉的方式不管如何千变万化, 都是尽力断绝其生存条件。因此,捕鱼方法既采取了若干狩猎方法,也有不少新的发明 创造,积累了l丰富的经验,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记载。回顾我国漫长的捕捞方法和捕鱼 工具的发展历史,总结学习先民开发利用和保护水产资源的经验和教训,目的是继承先 民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杨金森,1981。保护鱼类资源的记载。中国水产,第4期。 [2]杨金森,1981。开发海洋的先民。海洋,第1期。 [8]清诗选,1984年版。 永安市向九龙溪放流增殖鱼种1 06万尾 为促进生态平衡,发展淡水养鱼,永安市于6月23日,在沙溪上游的九龙溪内(即曹远乡埔头村 附近水域),首次组织放流本市繁育的鲢、鳙、草、鲤鱼四个鱼种,共106万6千多尾,最大的每尾 长达4厘米。这是本省向内陆江河放流增殖量最多的一次。 永安市是本省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的江河溪流水域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去年7月,该市某 厂因排放碱性污染物(电石渣)流入九龙溪,自排污口至三明市上房山溪段流域被污染达38公里。据 沿河调查,造成鱼虾中毒达7.5吨。市渔政管理站严肃查处,以做效尤,收到“以法兴渔、以法治 渔 的较好社会效果。永安市府于去年7月2日,还颁发“关于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的布 告 七条,鼓励全民、集体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水面发展养殖业。从事溪河、水库捕捞者须持捕捞 许可证I凡污染渔业水域或以炸、毒、电鱼等非法行为,必予追究责任,依法论处I对保护渔业资源 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必予奖励I对抗拒渔政管理、聚众闹事或殴打渔政人员的,必予依法惩处。 布告》实施后,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对于保护和发展淡水养殖业,推动渔业生产、改善群众生 活,以及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邱则春李光春姜长华) tl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