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50分)
1.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传递着亲情与成长的正能量。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72小时的乡村生活,父子(女)俩在不熟悉的环境下状况百出,爸爸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妻子在家带孩子的辛苦,全面了解亲爱的宝贝。这说明( )
A.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B.物质载体离不开人们的精神活动
C.参加实践活动就能提高个人文化素养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3..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 ②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走向 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点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代就已经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6. 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色彩斑斓的网络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
化的文化需要,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有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腐蚀人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网络文化,网民应
①提高辨别眼力,抵制腐朽文化 ②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化素养 ③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四有公民 ④加强管理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小时代》的票房、网络文学的兴盛、“双11”淘宝570亿元的销量,都显示了新兴的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文化平台的力量。材料表明( )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极大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科技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
8.在2015年1月8日举行的“古城保护与美丽苏州”专题座谈会上,保护苏州古村落成为许多委员们的共同心声。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第一批共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传统村落 ( )
①是因为它是人们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 ②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①是传承文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④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专家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各级财政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等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读。这是因为
①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②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201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中华民族精神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 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
1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以道德做担保,用文明来贷款”.山东省近年来试点“道德信贷”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在提升家庭诚信度的同时,拓展了群众致富渠道。“道德信贷”的开展
①有利于全面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道德思想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大幅降低不良贷款率③有利于引领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社会良好风尚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一个中国、两岸相联、三生有幸、四季飞歌、五谷丰登、六神齐贺、七彩盛世、八面玲珑、九州欢畅、十分和谐、百折不回、千秋伟业、万众同心、亿人祝福!”在低俗不良信息充斥手机网络空间的今天,“红段子”正在掀起一波引领时代“心”风的浪潮。网络“红段子”的盛行
①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②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可以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8.科学家认为,在宇宙的构成中,人类已知物质仅占4%左右,而暗物质几乎是已知物质的6倍,但人类一点未找到它存在的证据。2013年4月3日,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团队宣布已发现40万个正电子,使人类在寻找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这表明 ①人的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的事物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神存则形存,神谢则形灭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理生气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21.下列选项中与成语“刻舟求剑”包含相同哲学思想的是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3
C.飞矢不动 D.揠苗助长 22.长期以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都被认为是有极限的,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科学家打破了这一极限,使光学显微镜步入了纳米时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会成为真理 B.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C.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否定 D.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23.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这进一步佐证了 ( ) A.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C.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忘却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24..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新型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月球原始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繁琐、细致的校正工作,还原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再通过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形成了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这对我们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地质构造,探究月球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形成过程再次印证了( )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原始资料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④科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获得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 )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4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以下内容。(7分)
27.材料一 2014年8月28日,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文博会,立足本省、放眼全国、面向海外招商招展,吸引了一大批省内、国内、海内外的客商前来参展交易,山东省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252个,投资总额近7000亿元,融资总额2900亿元,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20亿元。 本届文博会突出“文化齐鲁〃创意山东”这一定位,深入挖掘和展示齐鲁优秀文化,重点宣传推介文明山东、创意山东、孔子文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等五大品牌,“鲁”字号文化产品占展会内容总量的60%,有力地展示了山东形象。
(1)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山东文博会的成功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8分)
材料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基层,注重实效,科学推进。 (2)材料二体现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哪些哲学道理。(8分)
28.材料:2014年的春天,**总书记两次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一一河南兰考县对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在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时语重心长地说:兰考是焦裕禄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焦裕禄精神发祥地,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1)概括焦裕禄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3分)
(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为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献计献策。(10分)
5
29. 材料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 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 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 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哪些观点。(6分)
材料二:梦想来源于现实,“中国梦”立足中国国情,激励着中国各族人民开启史无前例 的伟大长征。“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这个梦不是虚幻不实的空想。不在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必定能够实现的理想。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进入2l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l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结合材料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中国梦”的依据。(8分)
6
及第中学高二政治期末拉练考试(三)答案
1-5 CDDBC 6-10 ABDCB 11-15BDBBA 16-20DBDBC 21-25 CDDAC 26. (7分)
(1)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1分)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2分)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2分)
27.(1)(8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2分)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增强增强文化的竞争力。(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分)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扬优秀文化。(2分) ⑤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重视打造特色品牌。(2分)
(答出其中4点可得8分) (2)(8分)
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
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分) ③扎扎实实深入群众基层体现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2分) ④科学推进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分) 28. (3分)
(1)材料中的焦裕禄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奋斗历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
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相应的时期,焦裕禄精神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体现。(3分) (2)(10分)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2分)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
7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2分)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都应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分) 29.(1)(6分)
①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2分)
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踐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2)(8分)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中国梦”是激励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其实现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程。(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中国梦”的提出,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是中国人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自己“走”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论断。(3分)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中国梦”正在激励着中国各族人民开启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2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