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内阅读部分
(一)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________。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_____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字。
走:__________。 冀:__________。 因:__________。 释:__________。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题目是《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
A.《战国策》 B.《韩非子》 C.《山海经》 (2)成语(_____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 B.冰释前嫌 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___”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三)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免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___。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把课文补充完整。(2分)
2.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因 释 其 耒 而 守 株
3.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填序号3分) (1)田中有株。( ) .
A.茂盛的大树 B.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C.杂草 (2)兔走触株。( ) .
A.跑 B.走路 C.开,去 (3)因释其耒而守株。( ) .
A.解说,说明 B.消除 C.放下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中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四)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
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
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中“相提并论”指( ) A.相处平安,不吵架。 B.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比较。
3.铁罐认为自己________,陶罐一碰就会________,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________的,并不是来________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4.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1)课文主要是通过铁罐和陶罐的________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的。 (2)( )瞧不起( ),最后,( )成为文物,( )却化为泥土。 A.陶罐 B.铁罐
(3)选择:读画“____”的句子,结合全文想一想,陶罐为什么能这样对待铁罐?
( )
A.陶罐过于健忘 B.陶罐胸怀宽广 C.陶罐没有骨气 (4)判断: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没有了?(3分) ①铁罐自知自己没有价值,不想出来了。( ) ②铁罐看到人们发现陶罐,就躲起来了。( ) ③铁罐最终被侵蚀、氧化、分解了。( )
(5)《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B.无论多坚固的东西,经过很长时间都会发生变化。 C.大家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D.面对别人的欺侮要勇敢地回击,不能太软弱。 (6)想一想:陶罐的价值在哪里?(3分)
. . (六)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 )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 )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 )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1.给选文的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高兴 惊讶 兴奋
3.许多年以后,陶罐的结局是:____________;铁罐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们把陶罐掘出来并发出赞叹时,陶罐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画上
“ ”。从陶罐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它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情弱。”陶罐争辨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雄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懦弱——(________) 轻蔑——(________) 羞耻——(________) 2.陶罐认为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罐认为____________,铁罐为和陶罐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个角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铁罐是为了让陶罐变得坚强,所以才这样说。 B.陶罐认为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要谦虚地向铁罐学习。 C.铁罐骄傲自大,陶罐却很谦虚,两者形成对比。 D.铁罐说的话虽然粗鲁,但很有道理,耐人寻味。 (八)阅读课文《鹿角和鹿腿》片段,完成练习。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从哪里可以看出鹿的长腿非常灵活?用“——”在文中画出来。
(2)“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逃命过程中,帮助鹿的是_________,害得鹿差点送命的是__________。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课文《鹿角和鹿腿》片段,完成练习。
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心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鹿的逃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池子与河流》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啊,你在推究哲理?”河流说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 到头来完全枯干。
(1)“河流”遵循着的这条“自然规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会受到尊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的话果然应验。”这句话中“应验”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河流的话”指哪句话?用波浪线在语段中画出来。
(5)“池子”和“河流”的结局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6).“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池子:享受安逸,抛开负重、前进、忙忙碌碌的生活。
河流:抛弃安逸,不知疲倦,流动不止,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人们利益。
我赞同(_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 类文阅读部分
(一)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狐指骂蒲提①
狐经蒲提架下,渴欲②啖③(dàn)之。因其架高,跳而摘之,不得。遂④(suì)怅(chàng)怅⑤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注释)①蒲提:葡萄。 ②欲:想要。③啖:吃。④道。于是。⑤怅怅:不痛快。
1.借助注释读懂故事,下面哪幅图最适合当作这则故事的插图?( )(2分)
A. B. C.
2.读一读,在停顿合适的句子后面打“√”。(2分) (1)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 (2)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
3.用“ ”画出故事的起因,用“ ”画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2分) 4.我们把故事中狐狸这样的行为称作( )。(2分) A.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B.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C.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
5.葡萄成熟了,森林农场管理处决定举行“丰收节”活动。管理处在葡萄架下贴了一则通知,但是通知中有三个错误,请你帮森林农场管理处把正确的通知写在右侧。(3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乌龟
有一只乌龟,一直在壳儿里面自娱自乐,不敢探出头来示人。因为它很怕,怕和别人接触,怕遇到坏人,怕受到伤害。可是它又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二天,它实在耐不住性子,把自己的头,一点点地,畏畏缩缩地探出来。“哇!外面的世界好美呀!这就是世界啊!原来世界是那么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乌龟感慨地说。它试着把自己的脖子伸得更长,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在这时,从天而降一块儿小小的石子,砸到了它的头。“我的妈呀!吓死我了,呜呜……”乌龟一边哭一边把自己的头迅速缩回了自己的壳儿里面。“我说不出去吧!我说外面很可怕吧!我说只有我自己的壳是最安全的吧!”它对自己说着。从那天起,这只乌龟再也没有探出头来,它在自己的壳里,勾画着美梦,用它一瞬间看到的狭小的“世界”来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梦。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
“咚——咚咚”“什么声音?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乌龟感到自己的壳被什么东西敲打着,就要裂开了。[怎么办?怎么办呀!谁来救救我。哦!我的壳儿,我那坚硬的壳儿。你要挺住呀!没有你,我要怎么活下去?没有你,什么东西能为我遮风挡雨?没有你,我的世界就不存在了。没有你……乌龟越来越害怕、焦虑。]但敲打声好像和它唱反调一样越来越厉害。“哐当!”壳儿终于裂开了,散落了一地的碎片。那单薄的小身子被曝光了,大太阳晒着它,它既温暖,又有种疼痛感。“没有了壳儿,我该怎么活呀!”乌龟无助地嘟囔着。同时,它的身边围了很多人,有用看笑话的眼神望着它的,也有用同情、关怀的目光望着它的。可在它眼里,大家都是在笑话它,越是被别人盯着,它就越把自己始起来。人越未越多,时间过得也越来越久。乌龟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渐渐地,人群散开了。
一天,两天,三天……没人再望那只乌龟了,大家习惯了它的存在。乌龟也适应了外界的环境和被阳光照射着的舒服的感觉。它开始伸展自己的身体,站起来走路。又过了一段时间,它可以正视别人,和别人交谈,融入真正的世界。它变得乐观向上,不再怕这怕那,也不再用扭曲的心理去揣测别人。这回,这只乌龟真正脱掉了它的壳儿,彻彻底底地去掉了。它得到了快乐,得到了自由,得到了满足。这是在壳儿里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1.下列不属于小乌龟不敢探出头来示人的原因的是( )。
A.怕与他人接触 B.怕受到伤害 C.怕遇到坏人 D.怕外面的世界 2.“咚——咚——咚——”破折号的作用是( )。
A.标示声音的延长 B.标示话没有说完
C.标示声音断断续续 D.标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3.文中括号中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4.为什么越是被别人盯着,小乌龟就越把自己蜷起来?( ) A.因为大家在同情它。 B.因为大家在关心它。 C.因为它觉得大家在笑话它。 D.因为它觉得太阳太晒了。 5.下列对乌龟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到最后都不敢探出头来示人
B.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所以乌龟不出来是对的 C.乌龟没有了壳儿,反而得到了快乐与自由 D.别人同情、关怀的目光让乌龟感到温暖
6.“同时,它的身边围了很多人,有用看笑话的眼神望着它的,也有用同情、关怀的目光望着它的。”请你展开想象,围观的人们可能会说什么?
. . . 。
7.你怎么理解“这回,这只乌龟真正脱掉了它的壳儿,彻彻底底地去掉了”? . . .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和蝉
在夏天里,蚂蚁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蝉呢?天天“叽里叽里”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漫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 蝉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蝉听蚂蚁
这么说,就不再理会蚂蚁。“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到处都是雪,蝉一点儿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它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蚂蚁先生那样,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呀!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用“______”画出蚂蚁说的话。(2分) 2.写出近义词。(2分
非常——( ) 奇怪—— ( ) 严寒——( ) 一转眼——( ) 3.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2分)
夏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对蚂蚁说些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吹牛的小蚂蚁
①一只小蚂蚁向同伴们讲述他乘坐落叶船历险的故事。小蚂蚁东东听了,说:“在小溪中旅行算什么?我昨天一个晚上就游遍了整个地球。什么尼罗河、太平洋,我游起来胜似闲庭信步。”
②同伴们听了,都惊讶不已:东东的本领可真大呀!
③一天早晨,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小蚂蚁东东和伙伴们去户外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这时,小蚂蚁们看到一泓(hóng)清水中有一片漂亮的树叶。如果用它来做书签,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④可谁去把它捡回来呢?大伙儿自然想到了小蚂蚁东东,想到了这位周游过世界的大英雄。于是,大家一致推荐东东,相信他一定能取回树叶。小蚂蚁东东望着这滩清水,犹豫了好一阵子。最后。他只得硬着头皮向前爬。谁知刚跨入水
中,东东就被水淹没了。他在水中拼命挣扎,大呼“救命”。
⑤树上的喜鹊见了,赶忙衔来一根树枝。抛进水中,小蚂蚁东东费尽力气,颤抖地沿着树枝爬上来。
⑥小伙伴们既关切又不解地问:“你不怕太平洋里的风浪,为啥怕这点儿水呢?”
⑦东东的脸红了:“我……我……那天是爬上一个地球仪,漫游了整个世界。”
1.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分)
闲庭信步: 。
惊讶不已: 。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补全小蚂蚁东东捡树叶的流程图。(3分)
望着→犹豫→( )→( )→被淹→( )→喊救命
(3)小蚂蚁东东为什么能游遍地球却不能帮大家取回清水中的树叶?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A.小蚂蚁跨入水中会被淹死。 B.吹牛是不对的,总有一天会被拆穿。
C.我们要像喜鹊一样乐于助人。 D.其他小蚂蚁让东东去捡树叶是不对的。
3.寓言故事能启发我们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请观察下图,结合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劝劝图中的小朋友吧!(2分)
我想对图中的小朋友说:“ ”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偶探海记
木偶想量一量大海的深浅,它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它探海的结论: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它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了起来: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头也又蹦又跳。
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胡编乱造的?”
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木偶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听了木偶的话,为什么老蚌会笑,螃蟹会敲大锤,连石头也又蹦又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联系上下文选一选。( )(3分)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 C.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沙漠地区,植物很稀少,它们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便长成了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
号称“无叶树”的梭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已经退化得像鳞片一样裹在树枝上,主要靠绿色的树枝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仙人掌把叶子变成了刺,怪柳干脆没有叶子。
在风沙侵袭、沙丘流动的地区,还常常可以看到沙丘上生长着花儿鲜红的红柳树,为沙漠增添了生气。风卷流沙压埋它一次,它就又迅速地生长一层,始终傲立在沙丘之上,把沙丘踩在脚下。
沙漠里还有一种高大的胡杨树,它不怕沙漠里的盐碱,因为它本身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厂,把对植物有害的盐碱,变成可以蒸馒头、做糕点和洗衣服的“胡杨碱”。只要在树干上划上一刀,它就会淌下像眼泪一样的胡汤碱来。
不过,沙漠中的植物尽管样子不同,性格各异,但也有其共性。比如,为了吸取沙土深层的水分以维持生命,沙漠植物都有特别发达的根系。有些沙漠植物的主根可以达到20多米深。再如,沙漠植物大都长成“根深但叶不茂”的怪样子——这是它们适应沙漠气候环境的结果。
1. 号称“无叶树”的梭梭,叶子退化得像鳞片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 A.它原本就没有叶子。 B.它的叶子裹在树枝上。
C.它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减少水分的蒸发。 D.它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短文第5自然段把胡杨树说成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厂”,是因为什么?( ) A.它长得非常高大。
B.它不怕沙漠里的盐碱。
C.它的树干上会淌下像眼泪一样的胡杨碱。
D.它能把对植物有害的盐碱,变成可以蒸馒头、做糕点和洗衣服的“胡杨碱”。 3.沙漠中的植物都有特别发达的根系,这是因为什么?( ) A.沙漠土质比较松软,植物容易长根。 B.沙漠植物枝叶不茂,营养都集中在根上。 C.沙漠植物如果根系不发达,就会被风吹走。 D.沙漠植物需要吸取沙土深层的水分以维持生命。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沙漠中的植物都长着很小的叶子。
B.沙漠中的植物虽然很少,但它们枝繁叶茂。
C.沙漠中的植物长成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 D.沙漠中的植物种类很少,只有梭梭、仙人掌、怪柳、红柳、胡杨树。 5.如果要给这篇短文加上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奇怪的植物 B.沙漠中的植物 C.沙漠植物的本领 D.我喜欢的沙漠植物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河和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他得意扬扬地流向大海,想去和大海比一比谁大。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翻卷着浪花,顺流而下。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的力气,抬起脚跟,却怎么也看不到岸边。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唉,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 1.读完语段,选词填空:A.谦虚 B.骄傲
(1)从“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这句话,我感觉到小河很( )。 (2)从大海说的这句话“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
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我感觉到大海很( )。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概括第一自然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河佩服大海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①小河没有大海大
②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③江河都流到大海里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鸡生金蛋
有人养的母鸡,据说十分神奇;每天生个金蛋,已经生满一篮。 有人起初喜欢,后来就觉不满;一天只生一个,感到很不耐烦。
他想鸡的肚子,一定装满金子;要是把它剖开,一次就发大财; 他就把鸡杀死,立刻后悔不止; 里面啥也没有,只有一些鸡屎。 (1)读这则寓言诗,我想到的成语是( )。
A.守株待兔 B.朝三暮四 C.杀鸡取卵 D.画蛇添足 (2)养鸡人为什么会把鸡杀死?杀死后,他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养鸡人,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乌鸦兄弟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窠里。
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窠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的。”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窠被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1)选字填空。
①鸦 鸭 ( )子 乌( ) ②结 洁 ( )白 ( )果 ③修 休 ( )理 ( )息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大——( ) 紧——( ) 落——( ) 后——( ) 冷——( ) 下——( ) (3)读句子,找出与例句意思一样的句子,并画上“√”。 例:难道窠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①窠这样破了,它能住。( ) ②窠这样破了,它不能住。( ) ③窠这样破了,它怎么不能住。(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窠破了一个洞,乌鸦兄弟没去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严寒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乌鸦兄弟还没有去修窠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课内阅读部分
(一)1.耕者 颈 2.(1)跑 (2)希望 (3)于是 放下 3.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却让自己沦为宋国的笑柄
4.因为他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结果将一无所获。
5.寓言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二)7.(1)B (2)守株待兔 (3)C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B
(三)1.折颈而死 冀复得兔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1)B (2)A (3)C
4.兔子不会再得到了,而自已也成了被宋国人笑话的对象。
5.农夫不劳动,整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捡到兔子,最后却一无所获 要想有所收获,就要付出劳动,如果幻想不劳而获,结果只能一事无成。 (四)1.傲慢 谦虚 轻蔑 恼怒 2.B 3.坚硬 破碎 盛东西 互相碰撞
4.铁罐,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瞧不起别人,要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
(五)(1)对话 (2)B A A B (3)B
(4)①× ②× ③√ (5)AC
(6)陶罐作为文物,能让后人了解陶器文化的发展情况,了解古代的文化发展情况以及审美情趣。
(六)1.“ !” , “ , , , 。” 2.惊讶 高兴 兴奋
3. 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连影子也没见到
4.“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善良、谦虚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七)1.软弱 轻视 耻辱 2.盛东西的 来互相碰撞的
3.要不了几天,陶罐就会破成碎片 要和睦相处 感到羞耻 4.C (八)
(1)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鹿的角被树枝挂住了
(3)难看的长腿 美丽的角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 (九)
(1)写鹿没有一点儿精神。 写狮子因没有追到鹿而失去信心。 (2)鹿逃得很不容易。 (3)鹿发现有危险并拼命逃跑。
(4)发现危险—把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角被树枝挂住—狮口逃生 (十)
(1)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2)河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3)原来的预言得到证实。
(4)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5)完全枯干 长流不断
(6)河流 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人们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只能是以后的毁灭。
二、 类文阅读部分
(一)
1.A 2.(2)√ 3.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
因其架高,跳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4.B 5.
(二)
1.D 2.A 3.C
4.C 5.C 6.示例:瞧!这只乌龟多丑呀!真好笑,哈哈哈!这只乌龟真可怜! (三)
1.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作准备呀! 2.特别 惊奇 寒冷 一眨眼
3.夏天的时候: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冬天的时候:我若像蚂蚁先生那样,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
4.小蚂蚁,我真佩服你!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勤劳的孩子。(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四)
1.(1)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形容很清闲的样子,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文中指小蚂蚁东东说自己游尼罗河、太平洋时胜似在院子里散步,很清闲。 形容十分惊讶。文中指其他小蚂蚁听了东东的话感到十分惊讶。 (2)向前爬 跨入水中 拼命挣扎
(3)东东的脸红了:“我……我……那天是爬上一个地球仪,漫游了整个世界。” 2.B
3.大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不能私人养殖的,我们不能像故事中吹牛的小蚂蚁一样,我们要做诚实的好孩子。 (五) (1)海很浅
(2)因为木偶对大海的认识是错误的。它没有真正深入到海里,所以认为海很浅。 (3)C (六)
1. C 2.D 3.D 4.C 5.B (七)
1.B A 2.他得意扬扬地流向大海,想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3.河水上涨后,河面变宽了,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
4.谦虚、胸怀宽广。 5.② (八) (1)C
(2)养鸡人贪得无厌,希望得到更多金蛋,想一次就发大财。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得到一些鸡屎。
(3)善待母鸡,把已有的金蛋拿去投资,发展事业,这样才能发家致富。 (九)
.(1)①鸭 鸦 ②洁 结 ③修 休 (2)小 松 升 前 热 上
(3)② (4)①它们以为对方会去修 ②它们认为对方耐不住寒冷,一定会去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