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健侧及患侧肢体静脉输液效果观察
2024-02-17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55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健侧及患侧肢体静脉输液效果观察 赵红黎张美花 530023) 将行静脉输液治疗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二区,南宁市【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输液静脉选择对静脉炎及静脉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肢体输液组和健侧肢体输液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输液药物基本相同。患 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择偏瘫侧静脉进行输液治疗,健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择健侧静脉进行输液治疗,两组均采用上肢大静 脉输液。每例患者每天穿刺1次,均连续穿刺静脉输液治疗14 d。结果患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分 别为26.7%和30.O%,健侧肢体输液组分别为10.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急性 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应尽量选用健侧静脉,有利于减少静脉渗漏与静脉炎的发生以及对患侧进行康复治疗。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静脉穿刺,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68(2013)05-0550-02 1.4观察内容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渗漏和静脉炎的 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过程可分为脑缺血和脑出血 两大类,但基本的临床表现相似,多具有偏侧肢体瘫痪或感 例数。静脉渗漏和静脉炎判断标准参照程素梅-z 报告的方 法。静脉渗漏判断标准:液体不滴,回血消失,注射局部出 现肿胀、疼痛。静脉炎判断标准: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索状 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 处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 觉障碍,偏瘫侧肢体浮肿等表现。由于患侧肢体肌力下降, 收缩运动减少,肌肉泵的作用减弱,导致血液与淋巴液回流 缓慢,周围血管功能受到影响。为了观察比较急性脑血管 病患者输液静脉选择对静脉炎及静脉渗漏发生率的影响, 笔者对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患侧肢体输液和健 侧肢体输液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用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1资料与方法 2结1.1 临床资料2010年l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 患侧肢体输液组出现静脉渗漏16例,发生率为 26.7%,出现静脉炎18例,发生率为30.0%;健侧肢体输液 组出现静脉渗漏6例,发生率为10.0%,出现静脉炎8例, 发生率为13.3%。患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 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侧肢体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见表1。 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参照第六 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患 者均有偏侧肢体感觉障碍或偏侧肢体瘫痪,并经头颅MR 确诊,无心力衰竭、血管炎、骨折、脊髓炎等影响肢体运动及 血液循环的合并症。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分为患侧肢体输液组和健侧肢体输液组,每组6o例。其中 患侧肢体输液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7~75岁,平均 (62.5-I-8.O)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42例,右侧偏瘫 35例,左侧偏瘫25例。健侧肢体输液组男38例,女22例, 年龄48~73岁,平均(62.5±8.0)岁;脑出血21例,脑梗死 39例,右侧偏瘫38例,左侧偏瘫2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输液药物 两组患者的输液药物基本相同,主要为 表1两组患者静脉渗漏发生率比较[n(%)] 20%甘露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脑蛋白水 解物,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等。 i.3 穿刺静脉选择与输液方法 患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的物理原理,使液 体输入人体静脉内的一种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 技术之一,也是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次成功的静 脉输液涉及到穿刺静脉的选择,正确的配药,成功的静脉穿 刺与正确拔针以及输液速度控制等方面。但由于急性脑卒 择偏瘫侧静脉进行输液,健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择健侧静 脉进行输液。两组患者均采用上肢大静脉输液,由护师职 称以上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每例患者每天穿刺1 次,连续穿刺14 d。输液过程中勤巡视,并嘱家属配合严密 中患者的患侧肢体肌力下降,骨骼肌松驰,收缩运动减少, (下转第552页) 观察有无静脉渗漏和静脉炎发生。 552 Interna/Medicine of ChinaOct.2013.Vo1.8.No.5 .2结果 加强联系和合作,每个环节紧密相扣,使患者入院后能得到 快速、及时的救治,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黄金时间”。 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观察 本研究表明,得到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由于院前采取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救治时间(min)的比较(n, -I-s) 了快速出诊、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实施生命支持,途中 安全转运,院内开辟急救绿色通道等措施,因此,与由患者 家属自行送入院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对该组患者实施救治 的院内、院前反应时间均明显缩短,呼吸道梗阻、脑疝发生 率均明显下降,而且病死率明显降低,仅为3.3%。而由患 者家属自行送入院的对照组患者预后较差,可能是由于家 属缺乏必要的医疗、护理急救知识,延误来院时间,同时,未 及时清理分泌物、呕吐物导致窒息,未及时吸氧、用药及不 2.2 两组患者院前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效果比较 与对 照组相比,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其呼吸道梗阻、脑疝发 适当地搬运,导致脑缺氧、脑水肿而致使脑疝发生,甚至死 亡。因此,完善、有效的救治体系和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 员可明显改善脑出血危重患者的救治结局 ,在脑出血院 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2。 表2两组患者院前并发症及预后效果比较[n,(%)] 参考文献 [1]朱群仙.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9):12—13. [2] 张 芳.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12, 7(17):72—73. [3]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 3讨论 用护理杂志,2012,28(1O):14—15. [4] 郑秀娥,陈小梅,谭爱娇.脑出血病人院前急救护理[J].全科护 理,2011,9(20):1836—1838. 脑出血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 救治,可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院前及时有效的救 [5]绪桂贤,王炳莲.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 治和转运至关重要,是治疗的关键,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 死率,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另外,要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9—20. (收稿日期:2013-08-.03修回日期:2013-09-23) 机制,缩短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反应时间,医院各科室间要 (上接第550页) 患侧进行康复治疗。 因而血液回流缓慢 ,同时脑卒中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 乱,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故发生静脉渗漏 的机会增加,同时静脉渗漏后局部肿胀消退缓慢。急性脑 卒中偏瘫侧肢体血流缓慢,输液时药物滞留于局部静脉的 时间延长,加之穿刺所致的静脉壁损伤,又需要进行较长时 间的静脉输液治疗,极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 。 参考文献 [1]王薇薇,王家德.第6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神 经科学,2004,37(5):246—348. [2] 程素梅.乙醇湿敷预防周围静脉输入去甲长春花碱诱发静脉渗 漏和静脉炎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5):39— 40. 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尽可能选择健侧肢体静脉进 行穿刺与输液,有助于减少输液不良反应。本观察结果显 [3] 陈宏玲,王明翠.脑梗塞偏瘫患者患侧上肢静脉输液对其功能康 复的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2005,18(5):31—32. [4]侯俊霞.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宜少选择偏侧肢体[J].临床 医药实践杂志,2008,1(1O):799—800. 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患侧肢体输液,静脉渗漏及静 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健侧肢体输液组。但一些研究 结果 显示健侧肢体输液时易发生液体渗漏,可能与患者 伴发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燥动不安,肢体抽搐等有关。笔 者认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应尽量选用健侧静脉, 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静脉渗漏与静脉炎的发生,也利于对 [5]洪艳.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肢体选择的研究[J].当代护士, (收稿日期:2013-08-02修回日期:2013-09-25) 2clo3.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