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VIP专享】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内容

【VIP专享】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内容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4功能定位

3现状基本概况

2编制背景与目的

1规划区位与规划范围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示

1.1蓉江新城与章江新区、三江文化科技新区、凤岗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隔江相望,三面环江,南靠峰山。

1.2本次规划范围东至赣州环城高速,南至樟木河,西北至章江,规划面积77.0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56.03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面积为21平方公里。

2.2二是通过蓉江新城的开发建设,缓解和释放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2.1一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都市区总体规划”)提出的相关要求与内容;

2.3三是指导规划区内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以及为蓉江新城建设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是以金融商务、科研创新、商业会展、文化创意体育、旅游休闲服现状已使用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25.89公顷,主要集中在高校区、赣州出口加工区、潭口镇区、潭东镇区、豪德商贸物流园区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以商业、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区域以建好了赣南大道、蓉江一路、105国道、323国道等道路设施,交通出行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蓉江新城是章康新区核心区;是区域性金融商务与科研创新中心;

1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5规划目标

7 发展规模

态文明示范新城。

6 产业发展

与新兴功能拓展轴依次展开。

(1)目标一:章康新区核心区;

(4)目标四:生态文明示范新城;

(2)目标二:区域级金融商务与科研创新中心;

(3)目标三:赣州市CBD中心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旅游休闲服务、教育创业培训、商贸物流中心,沿都市服务拓展轴

金融商务与科研创新中心;五个市级的商业会展、文化创意体育、服务业聚集区;是绿色低碳、智慧智能、宜居宜业、宜人宜行的生

务、教育创业培训、商贸物流为产业主导的赣州市CBD中心与现代以构建“绿色低碳,智慧智能,宜人宜行,宜居宜业,生态文明”为城市环境与空间发展目标。

以国家南方稀土矿产、脐橙产业链为产业发展特色,占据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级层面的金融商务与科研创新核心平台,形成区域级的金融与科研创新研发中心。

《若干意见》中提出应科学规划建设好章江新区,蓉江新城应成为章康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与引擎。

以金融商务、科研创新、商业会展、文化创意体育、旅游休闲服务、教育创业培训、商贸物流为产业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与CBD中心。

(1)人口规模——56万人,其中高校学生人口为6万人。

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两轴七心多点”形态;形成两个区域级的

2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附表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U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S W B A R 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R1二类居住用地 R2 商住用地 CR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A1 文化设施用地 A2 教育科研用地 A31 高等院校用地 A3 A33 中小学用地 科研用地A35体育设施用地 A4 医疗卫生用地 A5 社会福利用地 A6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商业用地 B1 商务用地B2 娱乐康体用地B3公用设施营业网点B4用地物流仓储用地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W1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 S1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S3 交通场站用地 S4 公用设施用地 749.94用地面积(公顷)1661.6789.571221.01351.0913.41 29.72 1.60 21.84 6.28 占城市建设人均用地面用地比例 积(㎡/人)(%)13.39 29.67 1.60 21.80 6.27 顷,绿地与广场用地780.57公顷。具体见附表一。

住用地1661.6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地749.94

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437.99公顷,公用设施用地为21.62公

(2)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5590.44公顷,其中居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748.97公顷,物流仓储用地189.68公

3

37.9123.7562.65349.38179.4733.876.7831.0917.81748.97406.53187.36148.776.31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189.68189.681437.991299.3959.9378.6721.620.11 3.39 3.39 25.72 23.24 1.07 1.41 0.39 0.68 0.42 10.06 6.25 3.21 0.60 1.37 0.56 0.32 13.40 7.27 3.35 2.66 0.11 3.39 3.39 25.68 23.20 1.07 1.40 0.39 0.68 0.42 10.05 6.24 3.20 0.60 1.37 0.56 0.32 13.37 7.26 3.35 2.66 EG H用地代码  H11E1E2H1H2建筑规模(万㎡)

8 规划结构

用地规模(HA)

平均净容积率

构。

H21U1 U2 U3 附表四:建筑规模表

附表三:城乡用地汇总表

供应设施用地 环境设施用地 安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公园绿地 G1 防护绿地 G2 城市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水域农林用地城乡用地居住用地

1661.67

用地名称 铁路用地2800

1600

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H11平均净容积率1.79,具体见附表四。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749.94

1.682.132.000.53

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为5590.44HA,平均毛容积率约为1.07

(含道路与绿地等其他用地)

(1)四轴——是指由一条纵向的都市服务拓展轴与一条横向

的新兴功能拓展轴组成的两条十字型城市功能发展轴,以及沿蓉江

(3)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6000万平方米,毛容积率1.07,

形成“四轴七心、一环十一区”的组团式可持续、可生长的空间结

4

12.864.024.74780.57672.29108.285590.44商业服务业

748.97

物流仓储用

地189.68

1500

100

3350.266000小计

0.23 0.07 0.08 13.96 12.03 1.94 100.00 用地面积 (公顷)5590.44 12.672099.7695.492004.277702.875603.11 0.23 0.07 0.08 13.94 12.01 1.93 99.83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1.79

10 区域交通规划

城的生态屏障;

(二)国道

9 道路交通体系构建目标

设置30米防护绿带。(三)桥梁建设

(一)铁路交通规划

三路与高陂河形成两个生态轴线。

潭口居住片区、洋山居住片区、芦萁居住片区。

物流中心、商业会展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旅游休闲服务中心。

务区、一个仓储物流区与外围的八个居住片区,分别为武陵教育文

科研创新中心,五个市级中心——分别为教育创业培训中心、商贸

将323国道改线至赣州绕城高速以北。

赣州南站设站前广场一处,占地为22.04公顷。

构建“以人为本、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交通服务体系目标

(4)十一区——是指一个都市服务设施区、一个欧潭休闲服

(3)一环——是指章江与峰山组成的生态绿环,构建蓉江新

(2)七心——是指两个赣粤闽湘四省区域级金融商务中心与

规划19座跨江大桥,加强章江两岸的交通联系,其中新建14座,保留现有的京九铁路运输通道,同时预留城际铁路通道,铁路两侧

保留3座,在建2座;同时进一步预留6个跨京九铁路的下穿隧道。化居住区、狮形岭居住区、桥蓝居住区、上坝居住区、潭东居住区、

5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11 道路交通规划

业路。

(二)道路结构(一)道路等级(1)快速路规划(2)交通性主干路立交。

(3)生活性主干路

态路、幸福路、平安路。

构建“七纵九横”主干路道路网结构,包括4条快速路、8条城市构建“口”字型快速路交通网络,分别为武陵大道、蓉江一路、蓉规划路网采取方格网道路结构形式,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交通性主干路和4条城市生活性主干路。10m,两侧设置10-15m的慢行绿地通廊,

和慢行道路四个等级。快速路间距为1500-2500m,红线宽度为60

间距为400-600m,红线宽度为30-40m;慢行系统道路红线宽度为

大道、和谐大道、蓉江一路、蓉江四路、蓉江五路、蓉江六路和创

米;主干路的路网间距为800-1500m,红线宽度为50-55m;次干路江七路、赣州绕城高速;控制4个完全互通立交,13个不完全互通

构建“两纵两横”的生活性主干路结构网,分别为:蓉江二路、生构建 “三纵五横” 的交通性主干路结构,分别为:黄金路、赣南

6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小计

十一。

快速路

辛福路

生态路

平安路

创业路

黄金路

主干路

小计

蓉江七路

蓉江三路

武陵大道

蓉江二路

和谐大道

赣南大道

蓉江六路

蓉江五路

蓉江四路

蓉江一路

323国道

附表十 次干路道路一览表

附表九 主干路道路一览表

狮形玲路

附表八 快速路道路情况一览表

潇雨路

快速路快速路快速路道路性质主干路——道路性质生活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

玲珑路

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

德信路

学达路

静一路

次干路

道路性质

次干路

25873(M)7081 6314 5405 8230 7540 3776 7963 7408 7097 8716 2938 2945 2038 11025 10012 道路长度

——40 50 50 50 50 51 55 54 55 60 51 51 55 50 58 60 (M)道路宽度

1552393354050 315712 551246 270233 419712 414683 203897 437967 600719 377830 361943 479353 146910 170786 122270 道路面积(平方米)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4)蓉江新城道路详细情况详见附表八、附表九、附表十和附表7

9827

8319

(M)

7727

道路长度

10157

108645

道路长度

(M)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1662

1071

1006

1657

1793

7093

60

60

60

(M)

道路宽度

道路宽度

(M)

34

34

34

34

34

34

446911 5674222

道路面积(平方米)

道路面积(平方米)

241162

463640

589596

499157

56508

36414

34204

56338

60962

路名

紫心草路

麒麟草路

飞燕草路

云景南路

玫瑰路杜鹃花路玉谭大道博罗弯路云景南路云景北路瑞香路蓉树路牡丹路芍药路春熙路弘腾路佳景路文轩路佳辰路翠岭路鑫林街牡丹路景明路景泰路茗苑路秋月路芳草路碧玉路小计

桂花路

海桐路

青罗路

石竹路

玉谭路

弘腾路

景泰路

滨江路

次干路

附表十一 慢行道路道路一览表

道路性质

支路

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

道路长度(M)

21421 2482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道路性质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747

203

518

1826

28683238421944659792510585 2350 2143 3537 3024 9573 4136 1804

30道路宽度(M)

30 —3131313134 34 34 34 34 34 34 34

889087990010037813078913841574474 72862 61344 3301576道路面积(平方米)642629 120270 102818 325496 140620 359906

1285

1274

1493

2046

2583

3494

2487

8

道路长度

(M)

1694 934

1042

2227

6331

2589

5087

3074

1441

4495

2787

道路宽度

(M)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10

10

24

24

24

24

24

24

30

30

30

34

34

34

40

40

34

34

34

34

34

34

75718

88026

48994

94758

7473

4882

215254

172958

104516

152830

道路面积(平方米)

104827

18257

30834

30575

35824

49116

61986

74618

15552

31756

67778

41694

路名

郁金香路

白山茶路

满天星路

凤仙花路

杜鹃花路

鸡冠花路

薰衣草路

康乃馨路

紫藤花路

迎春花路

长春花路

新大街

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

粮油街

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

百合路

荷花路

樱兰路

苍兰路

墨兰路

玉兰路

惠兰路

青溪路

移景路

文竹路

丁香路

合欢路

蔷薇路

橙花路

梧桐路

绿萝路

莲花路

红梅路

白兰路

芳园路

梨花路

春风路

李花路

桃花路

翠菊路

月季路

道路性质

支路

269 489 468 714 639 535 314 534 1202 3959 9344 1558 3701 3293 2255 3023 2200 2555 2507 4241 1199 1396 172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688 4894 4685 7137 6392 5355 3142 5338 12018 39589 93437 15576 37005 32933 22548 30234 22001 25548 25066 42413 11992 13963 17196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道路长度(M)

2265

2365

1230

1215

1390

1759

1174

612

905

897

894

813

772

982

488

720

528

9

道路宽度(M)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18

18

10

10

10

10

18

10

10

10

10

18

10

10

18

10

10

8970

8937

7720

4882

7205

9502

道路面积(平方米)11021

16291

22654

23646

14630

12305

12149

13895

17675

17590

11739

春熙北路芳草路碧玉路和平路翠风路翠竹路翠园路翠华路翠怡路昌华路白薇路百灵路石楠路百花路月桂路铃兰路鸿图路鸿图路

春熙南路

蝴蝶兰路

三叶草路

三色堇路

广场南路

旭升路

小计

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

路名

(三)交通组织

道路性质

4031

4037

道路长度(M)

143325

可,应在主干路两侧设置辅道进入。

1836

3370

4481

1023

2441

1845

1124

2237

310

697

376

542

533

332

696

391

412

794

745

899

622

568

主干路与主干路的交叉口优化成立交的形式。

—10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0 10 10 10 10 10 10 18 18

72562 72657 12548 33044 60667 12520 80652 14300 10229 24413 18453 11243 10229 40258 3097 6765 9751 9596 5973 7044 7417 7455 8994 6221 2399096

行,在不影响主干路交通的情况下,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

少蓉江新城主干路沿线的地块车辆出入口,对于个别特殊地块的出

慢行系统以局部环路的方式减少与主、次干路的交叉口。

各主要路口采用信号灯控制交通,远期按实际的交通情况要求可将

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路沿线不允许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尽可能减

10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道路宽度(M)

道路面积(平方米)体系。

12公交交通体系构建

转换的枢纽站。

向有轨道4号线。

(二)快速公交(大站快车)(2)干路(一)轨道交通(3)慢行系统道路

(1)线路

(1)快速路

(四)道路交叉口右进右出与快速路的辅道联系;

次干路相交处采用拓宽与渠化结合的原则。

交通性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预留立交用地。

畅,将限制慢行系统道路与主干路相交的交叉口的左转交通。

完全互通式立交、快速路与其它等级的道路相交时其它道路的交通

规划在蓉江新城内设置16处轨道交通站点,其中1处为三条线路

预留三条轨道交通线路。纵向有轨道1号线和轨道交通3号线,横

形成“轨道交通为主,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为辅”的公交运输服务

为减少慢行系统道路对主干路上交通的影响和保证主干路的交通流

其它各道路交叉口主要采用平交形式,主干路与主干路、主干路与

规划快速路与快速路采用完全互通式立交,快速路与主干路采用不

11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三)常速公交

(3)站点

(1)线路

(2)公交专用道

(2)公交专用道

速的长距离公共交通;

蓉江五路和蓉江六路等。

(四)公交线网密度(3)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密度为3.26公里/平方公里。

在快速路主车道的外侧车道上设置公交专用道;

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车道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的时限可规划设置3处片区级公共交通转换站,武陵大道、蓉江三路和蓉江

根据城市的交通量的变化调整设置。七路公交线路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分别设置有一处站点。

主要线路有黄金路、赣南大道、和谐大道、蓉江一路、蓉江四路、

长距离点对点公交线路,构建片区与片区之间的快速公交,实现快

规划在各级道路均匀布置公交线路,总长258.51公里,公交路网规划在城市快速路蓉江三路、武陵大道、赣南大道和蓉江七路设置 依托城市交通性主干路和快速路的辅道,构建长距离的公共交通。主要设置在城市中主要的公共场所、居民点,服务半径小于500米。

12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间。

(2)公交首末站13 慢行交通系统

(1)公交车场

通系统。总长约75.27公里。(五)公交车场和公交首末站(二)次要慢行系统

(一)主要慢行系统

车场一处J2-7地块,用地面积为3.94公顷。

(2)地块内居住区道路两侧的绿地通廊

(1)“一环四横一纵多节点”的大型绿地通廊

人们中短距离绿色出行的首选通道,总长约为89.84公里。

两侧的绿地内设置城市次要慢行系统,总长约为127.81公里。结合社区中心规划九处公交首末站,用地面积在0.2—0.3公顷之依托章江、铁路、规划区内的三条水系和两条预留的轨道线路周边形成以主要慢行道路与次要慢行道路组成的网格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结合铁路客运南站、公路客运站和轨道交通线路转换场地设置

长度为292.92公里,慢行交通系统密度为3.80公里/平方公里。

的城市大型绿地通廊,以及串联一些城市公园,构建主要的慢行交

公交枢纽站一处,分别位于J2-9地块,面积为5.31公顷;公交停

依托城市干路和城市快速路内设置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道路地块内居住区道路两侧的绿地通廊内设置的慢行系统,是片区内、

13

赣州市蓉江新城(暂定名)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形式。

15绿地用地布局

(二)客运站(一)公共停车场(库)规划

14其它交通设施

,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780.57公顷。

672.29公顷,防护绿地为108.28公顷。

15.1空间结构——形成“三纵四横一环”的绿地空间结构。

侧公共绿地及地块内部绿化等。其中生态林地面积2099.76公顷

共规划建设机动车位2.77万个,停车方式采用地上与地下相结合

城市公园、街头绿地、道路防护绿地、滨江绿地、社区中心道路两15.3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780.5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

15.2规划区绿地面积2880.33公顷,内容包括:生态林地公园、

规划在站前广场西侧设置一处公路客运南站,占地为4.75公顷;

规划地面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库)102处,用地面积为64.83公顷,

14

赣州市蓉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条文文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