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巧设课堂提问 启迪学生思维

巧设课堂提问 启迪学生思维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l 新课堂设计室・救掌便升 巧设课堂提问 启迪学生思维 张莉 (河北省沙河市第四中学。河北沙河054000)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培养跨世纪人才 为己任,抓住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掌握、讲究课 堂提问的技巧与艺术性,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培养;发展;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68(201 1)01—0O37—0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是人脑 时散步的情景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掌握知识,认识规律, 二、自学讨论。发展思维的求异性 提高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成为当今国际国内教学改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 显而易见的刺激,那 革的一大趋势。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论集》里说: 你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也就是说, “在课堂里教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 “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一 不待老师教,学生自能阅读。因此一边教,一边也可以逐 只眼看到纸的背后”(歌德语)。怎样才能看到纸的背后 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正是语 呢?靠的就是思维。 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自学讨论这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 一环节。但初中学生还不能做到自学课文,抓住重点,发 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且比其他任何一种教 现疑点,深入理解思想含义,所以在自学讨论中仍离不开 学方法都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巧设疑问,使学生有一种明确的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 行为指向,从而激发起讨论的兴趣和探索问题答案的欲 提问,培养学生勤思、善思、巧思、乐思的能力,不断提 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其思维的求异性。 高课堂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家指出: “给学生提}n一个 例如,在学习《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时,笔者 课题”即“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 在自学讨论这一环节设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以前和现在的 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罗布泊分别是什么样子?(自学时学生能找出文中对应的 与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 段落和句子)②历史上美丽的罗布泊怎么会“消逝”呢? 境,是实施启发式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 再度引导学生自学。③作者由罗布泊的遭遇想到了什么. 一、巧设导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应在讨论后得出结论。由于每个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导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 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理解角度不同,既而又组织学 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良好的导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 生分组讨论,交流个人所得。讨论中相互启发、取长补 果,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巧妙地利用设疑导课,通过 短,共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这一自学讨论的过程实质上 精心提问,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注意力和思维中心聚集到 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巾促进了学生求异思维 讲课主题上。 的发展。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针对所讲内容提出巧妙有序 兰、师生互动,启迪思维的广阔性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并积极 学生自学讨论后,掌握了一些浅层次的知识,也就是纸 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如在导入《散步》一课时,可以设 面上的东西,至于文章深层知识含义以及一些疑难问题,还 计这样几个问题:你和家人一起散步吗?你能描绘一下当 需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而这一环节应该针对该课的中心 收稿日期:2O1o_—O9一l9 谭裎 免 EW CURRICUL(!M I ̄SEARC醚 话题来展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相对集中,提问更应讲求 裸的金钱关系。为了深化这一重点,让学生改写结尾: 艺术,要创设“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境界。 “如果他们在船上遇到的是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 例如,在讲解《孙权劝学》一课时,为帮助学生深刻 的语言、动作、表情又会怎样呢?类似这样的问题,定能 挖掘课文内容,笔者设计 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现实生 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其思维的灵感,通过续写学生 活中,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吕蒙,你会问什么?“一石激 思维活动能很好地得以拓展。 起千层浪”,学生们跃跃欲试,此时,笔者暗暗欣喜,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 势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为小记者,一组为吕蒙,相互间 讲求课堂艺术,巧设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 展开对话。这时的学生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两组的问 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但并不是说什么时候提问,提出什么 答中从多个方面拓展了文章内容。采访的形式改变以往的 问题都能启迪思维,关键是要选择提问的时机。孔子云: 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处的巧妙提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 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向广度和深度思考问题, “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 在强化课文重难点的同时,还启迪了思维的广阔性。 反复求索,取得良效。最佳发问的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 四、精心结尾。拓展思维的延伸性 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有机不发 结尾是一堂课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得好,能达到画 或无机而发,都会给教学带来损失。每一位教师在提问时 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设计好结尾,使 间的把握上,能抓住最佳时机提问是妙不可言的,它能给 它成为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能力 课堂带来意外的收获。 的重要措施。笔者在课上尝试多种方法。最终达到了这一 效果。 参考文献: 例如,在讲完《桃花源记》一课时,向学生提出问 【11I- ̄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 题:渔人能再次找到世外桃源吗?如果有现代先进设备, 社,2003. 渔人能找到吗?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探求的 【2】张刘祥,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fM】.上 兴趣非常浓厚,争先恐后发表看法,课堂再次出现了高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潮。这样的结尾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创造思考的精神。 【3】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 出版社.2009.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讽刺的是菲利普夫妇自私、 贪婪、冷酷的本质,揭徭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 一+一+一+ (上接第36页) 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720。 形……n边形的内角和?学生经过再次探究,得出n边形的 内角和为(n一2)×180。。 由此可见,充分预测贴近学生实际的探究结果。是改 进过程的设计,是获得精彩的探究结果,促进学生探究欲 望,拓展再探究必需的一步。 图4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地 七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5=900。 提高自己的素养。阅读各类书籍,更新知识,读透教材, 教学民主,倾注亲情,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勇于创新,只 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出 更精彩的课堂。 图5 参考文献: 根据这样的探究结果,在预案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作 【l】朱幕菊.先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m版社,2002. 下一步的拓展研究。可以设计下一个环节,请同学们仔细 【2】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观察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内角和的求法,你 社,1998. 【3】方运加.中小学数学【M】.北京:中小学数学杂志出版社. 能发现什么?如果不操作,你能否求出八边形、九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