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旳)
1、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是( )
A、收藏玉玺,天子爱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2、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负责审议军国大大政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 ( )
A、吏部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3.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
4、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郡国并行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实行察举制
5、《十二铜表法》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
A、雅典 B、英国 C、罗马 D、中国
6、古代中国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7、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学 8、近年来,围绕曹操墓真伪的争议持续不断。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在用人上,有人说他“唯才是举”,有人说他不善用人。他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称魏,历史上称曹魏。曹操生活的时期战乱频仍,国家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君主立宪制
12、唐太宗时期,国家要落实由唐太宗指示起草的一份关于出兵防御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的诏令,这份诏令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当时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13、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
B、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
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
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14、下列关于明朝内阁性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 D、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
15、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
A.设三司使 B文官任知州 C 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16、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西周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1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这是因为梭伦改革( ) A、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18、正如恩格斯所言,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氏族制度的最后残余也随之而灭亡了”。恩格斯评价的是( )
A、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制定“陶片放逐法” D、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19、“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20、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21、“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和他的奴隶遗留给任何他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22、“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原则不包括( )
A、不得缺席定罪 B、无证据不定罪
C、不得因言获罪 D、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3、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比较这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A、对犯罪的界定 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 D、打击犯罪的效果
24、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25、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旅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26、右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温家宝总理握手。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规定,伊丽莎白二世( )
①是国家的人格化 ②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③是英联邦的首脑 ④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7、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28、著名历史学家刘祚昌教授认为:1787年宪法是“美国第一次革命的一重大成就”,是一部“进步”的宪法。他的理由是( )
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②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具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④调和了美国大小州、南北方、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这个条约最有可能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30、“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这项规定( )
A、使总统大权独揽 B、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 C、确立了法国的责任内阁制 D、使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此得以巩固 31、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32、在《杂文报》上刊登过一篇文章《如果你有两头母牛》,其中写到:“美国人:你有两头母牛,在它们的身上,一头写着民主党,一头写着共和党,它们都很强壮,但永远都不可能相互结合。”对这些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反映出美国的政党政治 B、两个政党在本质上相同 C、美国是一党执政。 D、美国是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34、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6小题15分,37小题15分,共30分)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同时人员的频繁流动,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
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
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血缘纽带遭受侵蚀,贵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四: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
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3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3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
哉!”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靡一时,《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联省自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许多名流包括梁启超、
蔡元培、章太炎、胡适等都站到了这一行列中。在吴佩孚公开提出“武力统一”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治,最早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其后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纷纷跟进,省宪运动潮流激荡全国,广东军阀陈炯明认为,“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
——摘自《中华百年祭•政治卷》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政策)相比,其有何进步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立的背景及其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