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获得者读后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随着它的诞生,人类历史开始了计算工具的新时代。就在10年前——1936年,阿兰·图灵做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科学贡献,他在著名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一文中,以布尔代数为基础,将逻辑中的任意命题用一种通用的机器来表示和完成,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导出结论。为了奖励那些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于199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了“图灵奖”。看了图灵奖获得者及他们的卓越贡献,心中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艾伦·佩利在创始计算机科学教育,使计算机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上锁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成为首届图灵奖当之无愧的获得者。佩利的一句话“任何名词都可以变为动词”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对呀,任何远大的理想、志向、抱负和对新事物的追求,通过努力和不懈的实践,都是可以实现的。这是佩利总结自己的一声所形成的至理名言。我想,它也会是我未来生活中有力的座右铭。
1968年3月,狄克斯特拉发表了那封影响深远的信,他认为“GOTO是有害的”,并从而启发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我想,正是有了这种敢于猜想、大胆质疑的优秀品质,才铸就了这样伟大的成就。“完美是我们的追求”这是他人生写照,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科学传承人,更要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从明斯基一句流传颇广的话“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而已”看出,他坚信并且努力做到科学向智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今,计算机运行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人脑的计算速率,只要敢想、敢做,没有什么事不能实现的。
勤奋努力的艾伦·佩利、善于发现的威尔克斯、敢于探索的哈明、大胆创新的威尔金森……很多很多。他们为科学铺上了一条平崭的道路,他们是路上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为我们提高科学素养,锻炼个人能力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