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创作背景
作者:朱敏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年第07期
; [摘 要]莫扎特(沃尔夫冈Amadeus mozare)虽然只拥有短暂的人生旅程,却创作出了惊艳世界的作品。而他艺术灵感的来源与涌现恰恰是因为他并不一帆风顺且充满崎岖的人生道路。
;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创作 ;艺术特征 ;创作背景
莫扎特音乐流传于欧洲的不同地区,感动着无数的知识分子,并且对欧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歌剧代表了贵族的文化艺术修养,在欧洲很受欢迎,甚至很多个国家的舞台都被意大利歌剧狂热者垄断了。对这样的现象,莫扎特从未迎合甚至鄙弃。“因为你谨慎的作风,你和你自己设想的德国人越来越接近了。”这是出自1785年3月21日诗曼海姆教授给莫扎特的来电中所说。后期,莫扎特屡屡出现幻影,尤其是在他疲惫不堪之时,他总能听到内心有个声音鼓励他“我听从主的召唤来到人间。“怀着对主的感激之情,他一次次地从抑郁的心情中走出来。莫扎特对民族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被光荣地称为德国国家歌剧院的创始人之一。
莫扎特是音乐界的奇才,当他十二岁的时候就以法国作家卢梭的作品“乡村仆人”为蓝本,创作了小歌剧《巴斯汀与巴斯汀娜》,这部歌剧也是他用德文创作完成的。紧随其后的便是他那惊世骇俗的又一部歌剧《后宫诱逃》,这部歌剧让人们难以想象在那个年纪的莫扎特对歌剧便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手法。莫扎特的歌剧中是由和美乐符,动听的节奏与各种声音巧妙结合贯穿的,这一点是体现他的歌剧中的德式风情韵律,这就足以证明其对德国风土民情中体现律动音符的了解。他非常擅长使用大调或分段曲式形式,并且惯用分解和弦、四个八度音阶起拍。尤其是令莫扎特特别满意的《魔笛》中从始至终都是运用德语进行的演唱,充分体现了它是以德国的文艺礼学为基础的。《魔笛》中有两个曲目均采用了极具德奥民风的帕帕基诺咏叹调。正因为如此,这样一部彰显民族风韵和气息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对莫扎特最为特别的作品,也同样是他作品中最为特别的一部。莫扎特对《费加罗的婚礼》或《唐璜》里的意式风格采取了变更,并采用了与巴赫受难曲中极尽相同的那种感情浓烈的德式宣叙调。使得这不用意大利文编写的充分体现出了德文化。从戏剧整体而言,除了部分曲调借用了西班牙风格以外,几乎其他音乐都是跟德国民歌密切有关的,甚至有的直接采取了德国的民歌,如《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里的第二场和第八场中的费加罗谣唱曲和咏叹调,全是采用民歌调式的独唱曲。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莫扎特是开创德奥民族风气创作的先河之人。
莫扎特很重视每个作品中的角色定位及角色的音乐风格,重视音乐中对人物形象特性的描写及人物心理活动的塑造。当表达一个作品时,他为了使他创作出来的作品有着美好、与众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的感觉,便常给不同的人物设定不同的音乐风格以此来授予任务独树一帜的性格特色。莫扎特以前经常阐明自己对音乐对歌剧的影响以及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的见解。如“在歌剧中,诗歌必须服从音乐”,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莫扎特非常重视在作品中进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角情感的刻画。
而在音乐会上,通过莫扎特对歌剧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曲子中经常出现速度类的术语,例如allegro(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vivace(很快 活泼的快板)和presto(急板的快板)等。因为莫扎特在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在旋律上寻觅一种自由自在,如云流水般的格调,所以经常给人们展现出一条纤巧的、温柔的、纯真的轻音乐轮廓。此外,由于他十分注重创作律动的欢快性,也因此,完全展示了音乐优雅的特点,也将音色中的晶莹、清脆、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唐璜》中的咏叹调“请你来我的窗口”,这首歌有着节奏的灵活,歌曲基本均采用轻快的6/8拍的特点。无论是旋律的美妙程度还是速度上的欢快程度,将唐璜急切期盼采列娜来到他身边的情绪描述得极致,栩栩如生般;还有,在《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燃烧》,他完全展示了女主人对女儿的喜欢、痛恨、哀伤、气愤以及惆怅的复杂感情。这是一个具有演唱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尤其是在F3音是带给人们听觉上的震撼,那宛如在高空中来回盘旋的声音,余音绕梁般,很长时间都没能消散,而且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中。如此动听的声音与乐器相互配合,便创造出了一段美丽、典雅和轻快的音乐,从而达到了让人难以忘怀的境界。
然而,这种创作特点在莫扎特之前的意大利歌剧重唱中是从来没有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歌手还停留在喜欢炫耀自己的歌唱技巧和技能上面,而忽视了作曲家在创作上面的音乐热情。然而莫扎特却完全运用重唱这种方式,将内容和歌曲作为创作的主要载体,例如《费加罗的婚礼》里那场苏珊娜和玛赛琳娜情敌之间彼此谩骂的戏码。他利用二重唱,在开始的时候,两人之间都展现得十分客气,举案齐眉,谈吐之间也全然高贵优雅。但没多久时间,俩人便逐渐显露自己真正的模样,扬声恶骂起来。这段二重唱虽用两人之间的交流为首要表达方式,但灵活地将两人之间迥然不同的内心状态表达出来。另外,从音乐创作手法上看,不断变化旋律速度,也将两个人的心理变化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莫扎特的又一种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则主要表现在三重唱的使用和创作之上。例如《唐璜》中唐璜将指挥官弄伤倒地后的场景,莫扎特同样利用三重唱的方式,将指挥官心里的悲痛以及唐璜犯罪心理在18小节的乐曲中描摹了出来,同样使得舞台上的表演氛围瞬间产生了转变。莫扎特在创作中特意让音乐在凶手行凶的关键时刻多停留一段时间,这一个巧妙的音乐刻画,将剧中人物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状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莫扎特最好的四部歌剧是《后宫》、《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并顺利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对于音乐和戏剧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辅相依,以及歌词和脚本对当时的教化作用这些都是莫扎特尤其在意和认真的事情。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些与那时着重于单独演奏,忽视在演奏时不同乐器的影响,过度炫耀技巧却忽视合作和谐平衡这一特点的意大利歌剧恰恰相反。
莫扎特一生所创造出的歌剧种类繁多,但却将重点放在了戏剧之上,特别是1781年以后,涌现出了大量作品,其中共有九部歌剧、六部戏,另有两部是含有丰富诙谐内容的喜剧歌剧。在这之后,喜剧也变成了他艺术风格和创造的主要载体。无论是歌剧还是喜剧歌剧这些无疑都是他用心创作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他对歌剧无限的热爱。莫扎特的创作动力可以从他曾说过的话中看出“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生活,同样也可以使人物个性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并且音乐作为一个载体永久的存在”。
目前,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又开始重新上演莫扎特的《魔笛》,而且引起音乐界的一片热议。《魔笛》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王子接受请求去借助夜后的女儿,他带着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到神庙,带给人光明的祭司帮助王子了解了夜后的真面目,并且让王子和少女度过了重重关卡最终不仅获得了爱情,同时赶跑了幽暗和凶险势力的夜后和摩卡人。故事内容更多的是嘲讽欧洲上流社会人们生活的过度欲望以及趋炎附势的心理。这本歌剧创作于1791年,因此从它的创作背景便可以明确理解为什么它在如今的时代仍然有着教化作用。在这部歌剧中,你可以轻易看出莫扎特所独有的音乐风格,拥有着强烈的德国民族色彩,并又有着浅显和淳厚的语言风格。这其中不仅是在民歌中简单的曲目或者复杂的合唱或者赋格;又或者曲调语言与和声语言;还是对戏剧的表达或者对人物的描述中均能体现出来。在德文歌剧《魔笛》中,最为斑斓的合唱曲目仍然保留了男声合唱这一经典惯例。所以,这部作品不仅完美地表现出德国音乐创作手法的严谨风格,也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并且严格遵循了爱情和正义永远是音乐家创作的主旋律和动力这一思想原则。 参考文献:
[1]单宏健:《歌剧〈魔笛〉的思想艺术性及其表现》,《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莫扎特、顾平:《我失去一切幸福——歌剧《魔笛》选曲》,《 歌剧》 2012年第6期。
[3]雷萍:《歌剧〈魔笛〉的花腔演唱及审美》,《音乐天地》2014年第5期。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陕西西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