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标
• 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 • 增强学生的爱老、敬老意识;
•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家庭的情感; •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教学准备
• 音响设备; • 教学PPT;
• 重阳节的一些文化背景资料;
• 学生们自己准备的主题班会活动道具。
3. 教学过程
3.1 班会开场
• 由主持人介绍班会主题:重阳节敬老爱老主题班会,并致欢迎辞。 • 由学生志愿者唱一首关于敬老爱老的歌曲,拉开班会序幕。
3.2 重阳节文化背景的讲解
• 教师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此环节带来一些干货,例如传统的民俗习惯,如吃重阳糕、登高等,使学生在了解了节日的知识后,对节日有更深刻的理解。
3.3 敬老爱老的意义
• 由教师介绍敬老爱老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也是老年人和家庭的一员,应该尊重老年人,关心家庭。
• 给学生演示一段真人真事的故事,描述当下一些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如养老医疗、社会支持、孤寡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积极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关注老年人,鞭策学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老年人,体现对老年人的关心和敬仰之意。
3.4 班内敬老爱老文化活动
• 要求每个分组设计一种关于敬老爱老的文艺表演或互动游戏,比如朗诵文艺作品、表演舞蹈、幸运转盘等互动游戏,或是制作相关的海报投影等。
•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将自己了解的敬老爱老的文化内涵和想法,通过自己的才艺表达出来,既有富有感染性的歌曲也有成熟思考之后的话语,因而这个环节成了重点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5 主题班会总结
• 由主持人总结前面的班会活动,并获得学生对该班会的评价和反馈,以反馈不足以及发掘有效教学资源,对班会课的后续监控和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教师为敬老爱老主题班会提供一个整体的评估方式,如考察班会后学生对于敬老爱老的认知与理解、班会时学生的表现等等。
4. 学生的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日记或心得体会,分享班会中对于敬老爱老的理解和感受,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大力弘扬弘扬传统美德。
5. 教学反思
• 由班主任认真评价班会活动,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以后的班会活动做出调整和改进。总结最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过程是否舒畅、学生表现及反馈如何、内容是否有增值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 课堂小结
通过此次班会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对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对珍爱亲情和家庭关系的意识有了进一步提升,进而将这些珍贵的品质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中华民族弘扬正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