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 和 园
(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凸显语文本体,努力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整合,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诵读、积累和运用等语文实践中,通过抓颐和园的“美”字,引领学生走进颐和园、走进颐和园之相应景点。在感悟课文,理解内容时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并将它们加以整合从而真切地感受颐和园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语文能力
3、品读课文2——4小节内容,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谈话:
四(8)班的同学精神真好,腰板挺得笔直笔直的,涂老师真开心。为了奖赏大家,我决定带大家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玩,想去吗? 一、导入
1.师点击并解说: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它风景如画,使得成千上万的游客为之倾倒。它是中国的骄傲! (1)自己先读读这段文字。
(2)推荐一个你们认为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3)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点击出示课题:颐和园。
师:对,它就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美丽的颐和园。请大家自豪地读——颐和园,美美地读——颐和园。 3.教学“颐”字。
读得真好,这三个字中,最难写最容易写错的是哪个字?
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老师写“颐”字,注意这中间是个扁扁的“口”字。打开书本第87页,在课题下面工工整整地写上“颐”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
1.这节课就让通过语言文字走进美丽的颐和园,尽情地欣赏吧!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注意一定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想想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生字词。
几乎 佛香阁——这两个词中都有一个多音字,谁会读? 长廊 横槛 宫殿 排云殿 琉璃瓦——教学“横槛” 画舫 堤岸 掩映 耸立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1)读着“神清气爽”,你有什么感觉?走在哪里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课文中指走在哪里感到“神清气爽”?把这种感觉送进去读出来。评:真的好舒畅啊!
(2)“金碧辉煌”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华丽、气派)我们也一起读读吧。 3.感受过渡句。
●词语读得真不错,再来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吧。先自己读一读吧——开火车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这些句子分别在课文什么地方呢?拿出笔画下来。 ●汇报(它们分别是课文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透过这些句子,你能发现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这些句子清晰地把不同的景点连接起来,就像一座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称它是过渡句。在描写写景文章的时候,我们用上这种方法,让文章更有料理,让人读了更加清楚明白。
从这些过渡句中,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据答适时提升并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让我们走进颐和园中的长廊来细细品味它的美,请你用心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儿发现了长廊的美? ●美: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2
评:你看出了柱子、栏杆的色彩美。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读出美——评: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是从五彩的画中感受到长廊的美丽的。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评价:
(2)读出赞叹——老师曾在今年的春节游玩了北京的颐和园,长廊横槛上的画令老师流连忘返: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传说故事,有梅兰竹菊等奇花异草,有岳母刺字、刘备过江等历史典故,就像文中所说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太美了,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凝聚着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啊。)老师听出了你们深深的敬佩之情,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生齐读后,如果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读得更自豪些就更好了。指读——齐读。
(3)激情重读:是啊!一条长廊就是一幅五彩的画,一条长廊就是一部悠久的历史,叫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让我们一齐再来回味——再读整句话。
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说说理由吧。是呀,颐和园内一年四季都有开不败的鲜花。走在这样的长廊里,你会看到什么,闻到什么,还会听到什么?(也许我们还会听到蜜蜂嗡嗡鸣叫的声音呢!)
行走在花香四溢的长廊里,伴随着习习微风,怎能不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呢?
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长
这么美的长廊里还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你们能发现吗?
1.生尽情猜测——师:你们的发现都有道理,它可是世界最长的长廊。1992年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到它的长,请大家拿出笔把它画出来。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2.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90个教
3
室。涂老师在长廊里走走看看,看看停停,竟然差不多走了一节课的时间。 指名读句子,谁能用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长廊的长。 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3.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景点2:万寿山 万寿山脚下往上看——
过渡语: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你们看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1.指读,读出句中停顿。
2.设疑:谁能用上课文中的词组来完成这道练习题呢?
课件出示题型:( )的佛香阁(适时点拨“半山腰”指的是万寿山。)
3.出示图片:这就是你们说的佛香阁,美吗?它高41米,并且又建在60多米的山坡上,作者站在山下向上看,佛香阁就显得更高了。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高,它的美。(男女分读)
5.佛香阁前这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呢?对,它就是排云殿,慈禧太后做寿接受拜贺的就在这排云殿内。 万寿山上佛香阁前往下看——
1.登上万寿山,又会看到什么呢?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把看到的景物圈出来,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用 画出来。 2.交流汇报。
(1)出示填空:谁来填一填?
评价:因为你读书用心了,所以一填就准。 (2)特别美的句子找出来了?请你来读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1)美在哪里?屋顶是黄的、绿的,宫墙是朱红的,树丛呢?能把葱郁换成别的词语吗?
多美的色彩呀,一起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 你看到了怎样的昆明湖?(板书:绿、静)
评价:你看到了平如镜的昆明湖。你看到的是绿如玉的昆明湖。 (3)老师很奇怪,游船、画舫载湖面上前进应该用划船的划,课文为什么
4
用光滑的滑呢?
(4)游船、画轻轻地在湖面上滑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这个滑字用的真是巧妙,让人回味无穷。 陶醉地去读读,让我们再沉醉一次吧!(全班齐读) 五、激情点题,感悟美丽
1.拓展:如此之美的颐和园,使得许多文人墨客竞相题词,清朝乾隆皇帝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你们看:燕山何处最畅情, 无双风月属昆明。 2.全班齐读这句话
3.这里的昆明指的就是——昆明湖,关于昆明湖的美,我们下节课还要再来细细品味。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