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蔡建玲

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28期

摘 要:简要阐述了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声势律动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就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类艺术形式中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基于听觉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美好、哀伤、振奋等各种各样不同的感觉,陶冶人的情操。初中音乐教学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懂得去发现、欣赏音乐的美,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在不断追求的目标。声势律动是一种提高学生节奏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果输出。本文基于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就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声势律动,是指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运用人体的各种姿势动作来发出声响,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拍手、跺脚、拍肩/腿、打响指等。声势律动是人类最古老、最直接的一种表达、交流情感的方式。战士们捶胸怒吼、顿足拍盾就是通过声势律动来鼓励士气,踢踏舞通过极富节奏的足部动作将音乐与舞蹈完美的结合,更是声势律动美的一种极致表现。声势律动将人的肢体动作视为一件乐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性,对不同的身体部位的拍打发出的声响便如同打击乐器一般,与音乐相合又具有舞蹈的表现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采用声势律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熟悉的肢体动作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增强节奏感,还能够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并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声势律动教学法强调让学生用身体的律动节奏来理解和再现音乐,表达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且富于节奏的身体律动,契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喜欢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悟,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地转化成音乐。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来理解、感悟音乐的魅力,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声势律动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

1.有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学得好不好,乐感、音准及节奏至关重要。有不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感觉困难,缺乏音乐节奏感、乐感是重要因素。实际上,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身体动作,如跑、跳、行走等无不带有一定的节奏性,而声势律动正是利用人体自然动作中的这种节奏性,将之与音乐旋律相结合,从而训练人的乐感及节奏感,使之更富表现力,更具美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利用声势律动来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就是让学生将身体作为一件最基本的乐器,通过肢体动作来训练、挖掘学生天生的节奏感,使之对音乐的节奏性更为敏感,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精力旺盛,身体好动,正是通过身体动作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感悟的最佳时期,且方法简单、易学易练,学生的接受度较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有助于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声势律动教学法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身体各部位拍打发出的声响来应和音乐旋律的节奏,包括拍手、拍腿、拍胸、跺脚等,不同的拍击部位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一开始,学生往往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拍击方式來进行节奏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便会尝试采用不同的拍击方式来增强练习的丰富性,将不同身体部位的拍击组合起来,使声势律动更富节奏性与多样性。拍手、拍腿、跺脚等不同拍击的组合,需要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有如此,才能将不同身体部位的拍击特点表现出来,将声音的大小、快慢、音质与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曲式结构相应和,表现出音乐的内涵与情感。毫无疑问,这将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注意力以及反应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要求学生的肢体动作根据音乐中音量的高低、节奏的快慢来进行拍打,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去聆听音乐,并根据音乐的旋律快速反应进行肢体动作,因而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还能够锻炼学生敏锐的听觉、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注意力,这些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在其他课程方面的学习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声势律动教学法相较于传统以歌唱识谱、音乐鉴赏等为主的相对较为“安静”的教学方法,具有动静结合、趣味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更易于让学生在肢体的律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美,达到身心的平衡发展。 三、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节奏律动来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节奏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方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相关技能的练习也比较枯燥,传统的教

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理论知识,强调技能的重复练习,这对于一些音乐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必然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不断降低,教学成果输出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声势律动以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及情感内涵,在训练学生节奏感的同时,可以将音乐知识与技能融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如我们在欣赏《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时候,可以设计诸如跺脚、拍手、行进踏步等动作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不同的节奏,从而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进行曲的曲风。此外,音乐教师还应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设计不同的动作,在动作中融入作品的内涵、情感,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2.通过声势律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美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声势律动教学法就具备这样的效果。声势律动可以让传统的音乐课堂变得更为生动,学生的音乐学习不再是坐着听,而是动着学,气血流动更易让学生兴奋起来,思维会更为活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音乐的节奏性用身体拍击的形式更容易表现出来,这对于一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音乐魅力的一种方式。一旦学生在声势律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自然会从内心产生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3.通过声势律动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包含着创作者的丰富情感在里面,只有准确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才能说是真正理解了音乐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了音乐技巧。声势律动通过肢体动作发出的声响来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拍击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很多不同的情感类型。如欢快明朗的乐曲,其拍击节奏必然会是紧凑明快的;舒缓优雅的乐曲旋律,拍击节奏自然是轻缓的;而雄壮豪迈的乐曲,其拍击必然声音响亮有力、节奏铿锵。这些音乐的情感特点,用声势律动是比较容易表现出来的,学生通过拍击节奏、力度、快慢的变化,可以很容易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不同情感,进而产生共鸣,领略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茉.一场动起来的音乐教学革命: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之“动”[J].中国音乐,2019(5):126-131,185.

[2]刘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4):149.

[3]丁雪莲.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42-244.

[4]周佳,周倩.奇妙的音乐律动:谈体态律动的特点[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8):29-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