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家大院一经楼艺术特征的成因探析

李家大院一经楼艺术特征的成因探析

2020-05-1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摇摇Jan.,2018摇

2018年1月

摇摇

阴历史学研究

李家大院一经楼艺术特征的成因探析

张培富,薛摇彤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太原030006)

摘摇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租界增多,“中西合璧冶建筑在中国也越来越多,万荣李家大院的一经楼就是其中之一。一经楼在传统晋南民居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式建筑元素,建筑形式上表现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建筑呈“一冶字排开,格局上打破了山西四合院的传统制式。其建造的主观因素在于房东的留学经历,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和生活,并娶了一个英国妻子回国;客观因素在于近代折衷主义建筑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商人的通商活动加速了西式建筑从通商口岸向中国内地传播。一经楼的出现增加了对西方建筑史深入研究的实例并且加速了山西民居建筑史中排房的出现。关键词:晋南民居;李家大院;一经楼;中西合璧;折衷主义

中图分类号:TU241.5摇摇文献标识码:A摇摇文章编号:1008-2638(2018)01-0107-04

OntheFormationofArtisticFeaturesofYijingPavilion

摇摇Abstract:SincetheOpiumWarof1840,theWesternpowershaveincreasedtheirconcessionsinChinabecauseoftheopeningof

ofShanxiProvince.ThebuildingwaslinedupandrepresentedbyGothicarchitecturalstyle,breakingthetraditionalpatternstandardof

(Institutefor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xi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6,China)

ZHANGPei-fu,XUETong

treatyports.Sino-westIntegrativeStyleArchitecturearemoreandmoreinChina,andtheYijingPavilionoftheLiFamilyCourtyardinWanrongisoneofthesearchitectures.YijingPavilionintegratesEuropeanarchitecturalstylesbasedontraditionalbuildingsofthesouthShanxicourtyard.ThesubjectivereasonofYijingpavilion'sformationistheowner'sexperienceofstudyingabroad.HestudiedandlivedintheUniversityofGlasgowandwentbacktohishomelandwithaBritishwife.TheobjectivereasonisthespreadofthemoderneclecticarchitecturalthoughtinChina,andmerchants'tradingactivitiesacceleratedthespreadofwesternarchitecturefromtradingportstoChina'smainland.YijingPavilionhasincreasedtheintensivestudyofthehistoryofwesternarchitecture,andacceleratedtheappearanceofshotgunhouseinthehistoryofresidentialarchitectureinShanxi.lecticism

摇摇Keywords:buildingsofthesouthofShanxi;LiFamilyCourtyard;YijingPavilion;sino-westintegrativestylearchitecture;ec鄄

摇摇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荣县阎景村李氏世谱》记载:“清世前叶,秦省大饥,韩城县相里堡李氏举族东迁,定居万泉县薛店村,历八世,有李永山者,由薛店卜居阎景村。此乃万荣县阎景村李氏之源流。冶

[1]

11组,另有李家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根据《万

符征,当一些人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财力之后,在住宅方面会大兴土木,这是一个时代的房屋主人的身份标识。李氏家族也就自然地会在庭院建筑方面精心铸造,修葺祠堂和营建南北四合院,加之社会新风初开和中西文化的容贯,如此种种造就了李家大院的独特建筑风格的。李家祠堂和南北四合院建筑理念上参考中式的北方四合院建筑形态与造型语言,多为二进或三进四合院格局,但又不局限于四合院,是典型的晋南传统民居建筑。在1928年留学回国的李家后人李子用在院落南边营造供自己居住的宅院,又称一经楼。而且在

李氏家族从薛店村迁徙至阎景村以后,通过经商贸

易,从卖麻布发家,一步步生意越来越大,到光绪年李家后人李敬信、李敬义创立“敬信义冶商号,分布各地,富甲一方。中国封建文化根源之中把土地和田庄看做一种重要的文化摇摇收稿日期:2017-09-21

摇摇作者简介:张培富(1963-),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方科技史研究。

10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建筑风格上此楼又是晋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中西合璧冶民居建筑,是全国各地中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个例。

一、一经楼的建筑艺术特征(一)一经楼的建筑风格与格局

一经楼凭崖而建,建筑面积1445平方米,由砖砌窑洞、三省台及砖木混合结构呈“一冶字排开的楼阁组成,崖下为9间带插廊式砖券窑洞和楼梯。李子用在建房为了契合倾斜地势以及人员活动空间的考虑,增设前后天台于东西两侧。后天台面积400平方米,设有三省台和棋枰台,增加了活动空间和娱乐设施。后天台下原来是一排窑洞,在窑洞上修建屋檐和花墙,围成一个相对于窑洞的天台并设置有一个暗柱等短柱的木构件,柁墩会代替瓜柱,其上有精美的雕饰。一经楼的三座主门皆为隔扇门,13个窗上有各种用木材料做的花纹,是用纱、纸糊饰的。窗户的形式有两种分别为支摘窗和槛窗,支摘窗亦称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槛窗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立柱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墙体上安装隔扇,扇窗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向外开、关。

(三)一经楼西式建筑风格

在院子西侧有一座门楼,此门楼坐东朝西。大门两侧的对联:“三省台前设棋枰欢留朋友;一经楼上藏书籍遗训子孙。冶体现了主人好结良友,重视子孙后代教育。门楼是汉族洞,宜于粮食谷物的晾晒和运输。前天台对面原有一戏台,站在前天台上可以看见戏台上的表演,可惜在学校占用李家大院时已将戏台破坏了。

李子用回国后,给崖下窑洞中的四眼各题了两个字:“一心、二难、三思、四知冶。所谓“一心冶,有多种解释:或是同心、齐心,或是专心、一心一意,或是一样的心意,无有偏爱等。《庄子·天道》中讲:“一心而定王天下。冶所谓“二难冶,或是指两件难事,如《左传·襄公十年》:“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冶所谓“三思冶,即做事反复思量,再三权衡。《荀子·法行》:“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爷冶所谓“四知冶,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后汉书·杨震传》:“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冶窑洞上面的一圈花墙,是用普通的砖瓦拼成的,每组图案都自成一体,无一雷同。据李氏后人说当年李子用建房时,特别聘请了两个建筑工队,并要求建房工人是方圆十里家中揭不开锅的饥困者。好多人都不理解,说他这样干既耗费银子,又延误工期。李子用却说:“不就多吃咱几顿饭,多给点银子吗?人家又不白吃,也不白拿工钱!冶因此建房工人们都非常感激他,就暗中较劲,精心施工,才有了如此精致的女儿墙。[2]

(二)一经楼的中国传统建筑

在山西,砖木结构的民居,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或较为富庶的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民居,多为双出水硬山式二层楼房,楼上较低矮,只作储藏物品、粮食之用,也不专设楼梯,只有移动式木梯供上下。[3]一经楼又称藏书楼,因为在阁楼二层放满了书。此楼位于上院北侧,坐北朝南,上下两层,面阔12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前带插廊檐下无斗拱,门窗皆为尖形和拱形,门为推拉门,二层设木栏杆扶手。在修复前是通过前天台处设有的楼梯上下,修复后由于楼梯破损严重将上下通行的楼梯设于屋内。一经楼虽是一座单体建筑,但是从屋脊可以看出是由三座建筑分别是由两座三开间和一座六开间组合而成。正脊两端还常设置鸱吻作为收头,一经楼正脊上就出现了6个鸱吻。一经楼的建筑结构为木框架结构,即用木材作为骨架,再填砖石或土坯作为非承重墙起围护或分隔作用,这在建筑特征既符合建筑力学的平衡关系又具备坚固耐用特性,正因为如此,此种风格建筑成为晋南地区的结构体系的标杆。柱子位于外墙的内部,并以“爬山虎冶的铁物件体现位置。一经楼采用三架梁形式,使用叉手和柁墩,叉手是用于支撑瓜

传统建筑之一,是作为一户人家身份地位以及财产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冶即为此意。按传统风水理论,必择吉位而设之,其三吉方位为南向“离冶、东南向“巽冶、东向“震冶。一经楼的门楼坐东朝西,可见此门楼并没有按传统的风水理论设置,而且在《李家大院》中是这样描述:“上院西侧建有门楼一座,此门楼坐东朝西,外形轮廓高、尖、直,线条轻快,造型挺秀,体现了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爷建筑风格。冶[2]哥特式建筑被称“法国式冶建筑,因其理念产生于12--16世纪的法国,其中以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从罗马式建筑的接合拱顶演变而来)和飞拱为艺术风格的代表;以及相较于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柱子更细,倾斜角度更胜,更多得采用彩色玻璃替代原先的石砖。从形制上来看,一经楼的门楼并不是尖形拱门,而是带有弧度的椭圆形拱门,再加上富有层次的雕刻和立于两侧的双柱,其特点更符合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特征:炫耀财富、追求新奇、趋向自然。但在在一经楼两边西四间和东三间的门窗皆为尖形拱门,门其实就是落地的窗,意义相近,一经楼的所有尖形拱门窗都更像是哥特式建筑门窗的压缩版。

二、一经楼的艺术特征成因初探(一)留学经历影响一经楼的建筑风格

一经楼主要是李子用和其夫人麦氏的居住场所。李子用,名道行,字子用,是李家第15代“道冶字辈的核心人物。[2]李子用1889年入私塾读书;1905年入泮(明清州县录取新进生员,入学称入泮);1906年被录取进入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预科学习;1907年,经家庭同意后,呈请自费去英国留学,1910年入格拉斯哥皇家实业专门学校纺织科学习;1912国。在年与麦克蒂伦在英国结婚《麦孺人墓志铭》中记载;1914:“李君留学英国年毕业,携妻子麦氏回,专心西学,

久未还家。于前清宣统三年,娶麦孺人为继室,时孺人年已二十有一矣…….民国三年,李君在英国皇家实业大学校纺织克毕业,携眷故里。冶

李子用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了4年时间,对这个世界知名大学也是深有好感。格拉斯哥大学历史追溯至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被誉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十所大学之一。建筑的更替是缓慢进行的,不是说当新的建筑风格出现后,过时的建筑风格就会立即消失,所有建成的建筑都是有使用年限的。而建筑的使用年限根据现在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筑)和50352-2005)50-100年的规定(普通建筑:100年以上的);易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使(纪念性建筑和重要建摇

第1期李家大院一经楼艺术特征的成因探析

109

用年限为25-50年;临时性建筑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下。所以当时的英国还是有很多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建筑存在,而李子用在英国除了在学校学习还会接触英国格拉斯哥城市的风貌,并且她的妻子麦克蒂伦更是出生和生活在格拉斯哥这个城市。她们接触更多的还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建筑群。但是,李子用和他的妻子并没有学习建筑学的经历,所以对建筑的欣赏只会存在于形制和使用功能上,浪漫主义建筑是以哥特式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4],在形制上与哥特式风格建筑非常相似,这也加深了李子用对哥特式风格建筑的印象。所以,在建造他们的住所一经楼时,妻子的居住习惯和对格拉斯哥大学的怀念都在李子用的考虑范围中。

有分号和常年庄点,例如在天津设有敬盛永皮毛货栈和敬信义商店。可以说通过经商联通了中国内地与沿海城市通商口岸的各方面交流,其中就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与欧式建筑的交流碰撞。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中西合璧冶建筑,从本质上讲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西洋化冶,二是外来建筑的“本土化冶。外来建筑形式“本土化冶就是引进的西式建筑为了更符合中国人的居住习惯发生的改变,这类建筑大多数是由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中国传统建筑“西洋化冶的建筑大多数是由民间匠师自发设计的,只学其形而未得其意,即这类建筑保留中式建筑的结构风格仅仅限于外形的模(二)近代折衷主义建筑思想影响一经楼的建筑风格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被迫打开国门,开放通商口岸。到了19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殖民者租界的陆续开辟,西方势力及其文化大规模的涌入,也把西式建筑带到中国,中国本土上的建筑样式逐渐增多。在居住建筑上,中国人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也开始接触并容纳新鲜“事物冶。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一般为木框架结构,采用木材作为房屋骨架,这是中国建筑的特色所在,在世界建筑中也是与众不同的。但是木结构的建筑缺点也非常突出,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木材强度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容易发生火灾,抗潮性差,容易受到虫蚁的侵害等。最初的西式建筑的设计者大多是外来的商人和传教士,施工者却是本地的泥水匠们,所以只能做到形似。建筑的风格大多都是受房屋主人爱好影响,租界最初的西式房屋主人都是西方人,更习惯于纯粹的西式建筑,但是随着进入租界的中国本土富商增多,房屋设计者为了赚取利益,再加上施工者更习惯于建造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所以在建造西式建筑的过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这样就形成了“中西合璧冶建筑风格。而此时西方经过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发展过程,西方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文化走向成熟。在一经楼建立期间,这时西方正处于折衷主义建筑思想的热潮,那此时的中国就变成了西方建筑师们的实验基地,在这里传播西方折衷主义建筑思想和探索折衷主义建筑样式。

折衷主义建筑思想的特点在于随性,可以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冶。它没有固定的风格样式,但讲究比例协调,并不是真正的随意,致力于追求形式的美。那么从一经楼建立的时间来看,正是折衷主义建筑样式,这样可以解释从形制上看会出现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

(三)商人通商活动加速了西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的传播中西合璧式的居住建筑既然在通商口岸流行开来,那么经常活动在各个通商口岸的商人们也深受其风格的影响,商人们之间相互的交流,也会加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向中国内地传播。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的生意可算是遍布全国各地,而作为晋南商人的代表李氏家族也是颇有名气。从1862年到1937年的多半个世纪,是李氏家族经商的鼎盛时期,他们的商号除阎景村的总号外,解州、运城、潼关、渭南、西安、平凉、兰州、银川、汉口、湖南、江苏、天津、上海都

仿,在其门面、样式和局部的装饰方面借鉴了西式建筑的特征。梁思成给过这样的评论:“现在中国各处‘洋化爷过的中国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爷冶。[5]梁思成首先对这种建筑形式是呈批判态度的,因为梁思成一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提出此观点其中的核心,是对于盲目崇拜西方而无视中国建筑传统的批判。显然李家大院中的一经楼的建造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西洋化冶,但又和梁思成所说的“洋式冶的短处来替代中式的长处关联不大。因为一经楼地处非平地,而且是在“一冶字形的窑洞为基础之上建立民居房屋,属于“窑上建房冶的同构方式,但房屋不处于窑洞的正上方,正上方为一经楼的三省台即后天台。并且一经楼建筑本体属于四檩无廊硬山式建筑,“檩冶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作为硬山式建筑,一经楼的木骨架包含了柱、梁、枋、垫板、檩木以及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6]这些构件起到了分解荷载的作用,这都是中国式的长处,并没有被所谓的“洋式冶的短处所代替。

三、一经楼的艺术特征对中西建筑史成就的影响(一)增加了对西方建筑史深入研究的实例

国内对中国近代“中西合壁冶建筑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武汉年之后、天津,、但是研究学者们对于区域的选择多集中于上海青岛等最先并且大量出现“中西合璧冶建筑的地、方,例如杨秉德先生的著作《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中着重于史实资料查究,在建筑文化的视域下深入剖析了大量的“中西合壁冶式建筑物特征,书中举的实例都是来自这些地域,这大大增加了书籍的实证研究的范例。学者们往往会忽视山西等内陆的中小城市,原因是内陆城市出现的“统中西合璧冶。李家大院一经楼的出现就打破了山西冶建筑很少,并且提到山西时大家只会想到“传统冶的束缚“传,

增加了晋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多样化,提升了山西古建筑的研究意义。在赖德霖《从宏观的叙述到个案的追问:近十五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评述》论文中有这样的观点“当前中国建筑史界对西方古典建筑,特别是与近代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19世纪以来英、法、美、德、俄、日等国的建筑研究还不够。冶[7]因此应该不放过任何一座“中西合璧冶建筑,具体实例具体分析,避免出现结论简单化。

(二)加速了山西民居建筑史中排房的出现

一经楼从功能上分类属于民居建筑,而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有客家围龙屋、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110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栏式冶和云南的“一颗印冶。地域不同,建筑风格和形式也不同。在山西更常见的民居建筑形式多为四合院与窑洞,山西四合院内的建筑布局囿于尊卑有序的封建礼制观念,建筑物风格特征又是当时社会制度的表征,有句俗语就佐证了这一点:“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冶。而一经楼则呈“一冶字排开,独成一楼,没有厢房、倒座和杂屋,与门楼和花墙围成庭院。从形式上看是四合院的一种演变,打破了山西四合院的传统制式,更是冲破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思想,奠定了现代排房建筑形式的基础。《万荣县志》居住一节写到“80年代多建排房,坐北向南。房屋系土木砖瓦结构。堂屋、卧室、灶房俱全…….冶[8]

综上所述,一经楼的建立是时代的产物,建筑者们的建

筑技术是与时俱进的,许多建筑高材生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建筑时,民间的手工匠人们也在根据国内出现的西方建筑进行模仿和创造,一个成功作品的诞生是建立在一个个失败作品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妻子的居住习惯、李子用对哥特式风格的喜爱等因素,最终成就了这样一座“中西合璧冶建筑。一经楼是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所以不管是“哥特式冶的尖形拱门以及巴洛克风格的门楼和椭圆型窗都是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的体现,主体结构上还是保持山西传统民居的砖木混合结构没变。一经楼“中西合璧冶的艺术特征对西方建筑史的研究增加了鲜活的个例,并且加速了山西民居建筑排房形式的出现,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摇摇参考文献:

摇摇[1]张刚忍.慈善世家———李家大院史料汇编[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李军.李家大院[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3]王金平.山西古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粱思成.建筑设训参考图集序.梁思成文集(二).1984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221).[6]马炳坚著.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7]赖德霖.从宏观的叙述到个案的追问:近十五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评述[J].建筑学报,2002,(06):59.[8]山西省万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万荣县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675).

(责任编辑摇李摇维)

(上接第103页)张纲的《满庭芳》上阕描摹寿宴:“风轧云低,寒催腊近,画堂和气先春。玳筵初启,佳会庆生辰。漏转高张宝炬,重帘邃、深炷炉薰。欢声里,清歌闲发,一曲绕梁尘冶,下阕便殷勤劝酒:“便好金尊尽醉,殷勤劝、须满十分。冶南宋张抡的《鹧鸪天》(彩舞萱堂喜气新)也是在上阕描绘风景之后下阕着重劝酒:“须酩酊,莫逡巡。九霞杯冷又重温。壶天自是人难老,长拥笙歌醉洞云。冶杨炎正给邹给事所作的《满江红》(豹尾班中)在对寿星进行一番评价赞贺之后,便情意殷殷地劝寿星尽欢尽醉:“黄封酒,生朝禄。金缕唱,生朝曲。且通宵一醉,剩裁红烛。冶这类劝寿星尽欢一醉的内容摇摇参考文献:

往往口吻逼真,表现热切又愿望朴实,很具有打动寿星抬升气氛的效果。

总之,宋代寿词祝长寿的作品,有一定的写作套路,祝长寿、祝功名、祝幸福等祝愿之语,赞家世、赞才情、赞政绩、赞精神等赞颂之语,以及描风景、摹场面等描绘之语,通常是其必不可少的写作要素。这种写作模式,虽有套路化、程式化的嫌疑,但有一定法则可寻绎,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且细阅具体作品,这些寿词并非千篇一律,每一个要素均有两种以上写法,且能考虑到不同的对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故而虽整体艺术水平不高,[2]仍可为后世实用文学提供典范。

摇摇[1]李子诚.试论宋代祝寿词中的生命主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01):7.

[2]吴永江.宋代寿词初论[J].中国韵文学刊,1996,(02):50.

(责任编辑摇吴明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