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熟读能记)
班级: 姓名:
• 一、填合适的词:
(清新)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满心)的愉快 高大的白杨树 巍峨的昆仑山 坚硬的冰渣子 (鲜艳)的旗帜 (欢迎)的阵势 (悠悠)的驼铃声 (天高气爽)的早晨 (浩浩荡荡)的大军 (无边)的绿毯 (柔美)的线条 (奇丽)的小诗 会心的微笑 尖尖的帽子 古朴典雅的石雕 (欢腾)的人群 (精彩)的表演 漫长的大道 无限的乐趣 各色的衣裳 茫茫的大戈壁 忽飞忽落的小鸟 高大挺秀的身影 粗壮的枝干 静寂的草原 (好客)的主人 (响亮)的歌声
• (狰狞)的面目 (高傲)的头 (恶劣)的天气 (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 拨转马头 流入云际 表演舞蹈 满载货物 迎候使节 凝望石雕 表白心愿 • 引起遐想 打断思路 变得严肃 陷入沉思 浮起微笑 效率下降 轮番进攻 • 热乎乎地握着 远远地望见 高兴地点头 慢慢地抚摸 夜以继日地实验 • 扯得七零八落 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源源不断地送进 一点一点地延伸 • 一峰骆驼 一支骆驼队 一片欢腾 一丝微笑 一个下马威 一个身影 •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此词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二、句子解析。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
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
的柔美。
•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
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3、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6、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 7、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 8、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
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 夸夸文中爸爸那样的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举例: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
• 三、课文总体回顾:
1、《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 日积月累:1、浪淘沙[唐]刘禹锡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
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
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 • 3、凉州词 [唐] 王之涣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