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后的一点感想 ——品析“多余人”形象
第一次听到“多余人”这个名字是在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的文章中了解到的。作者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厌恶首都彼得堡的世俗社交生活,来到了气息清新的乡村。他拒绝了外省地主的女儿达吉雅娜的爱情,又在决斗中枪杀了自己的挚友连理斯基。待他象拜伦一样从各地漫游归来,在彼得堡再次同达吉雅娜邂逅相逢,反过来向达吉雅娜求爱时,此时,已成为社交界贵妇人的对方却拒绝了他。奥涅金既愤世嫉俗,同时又远离人民,空虚无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
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用作家们自己的话来说,“多余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他们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且他们的缺点除了与他们自己思想、阶级上的局限性有关外,更多的还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整个俄国社会越来越腐败,这是其背景;而诸“多余人”形象越来越龌龊便是其表现了。所以,作家们通过这些人物主要是反映现实的黑暗,希望改变现实,扭转时局。
当我了解到这些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国外文学作家中通过“多余人”的形象阐述自己的思想,那么中国又有那些作品和人物也是“多余人”的形象呢?
通过了解在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学史上的几个主要“多余人”形象是:鲁迅笔下的涓生、巴金笔下的觉新、柔石笔下的肖涧秋、叶圣陶笔下的倪焕之、曹禺笔下的周萍等。
在这里我想讲我比较熟悉的一篇就是曹禺剧本《雷雨》中的周萍,剧中的周萍是一个悲剧式人物。他是周朴园的长子,按理说应该成为家里的宠儿、周朴园事业上的当然继承人。然而不幸的是,他只是周朴园与当年周家侍女鲁侍萍的私生儿,生活在没有母爱、只有父严的家庭中。尽管他在物质上养尊处优、吃穿不愁,但在精神上则是十分的苍白,空虚、苦闷、压抑。他的出身、教养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自私、虚伪、玩世不恭却又犹豫怯懦的极其矛盾、复杂的性格。为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他一时感情冲动,占有了自己的后母繁漪,乃铸大错。他企图继承乃父的衣钵,但又缺乏乃父那种创业的意志、魄力与
手腕。他虽然没有资产阶级兴家立业时的“雄心”,却有其荒淫无耻、贪图享乐的劣根性,还有封建没落时期的颓废和消沉。他虽然有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的愿望,却不幸生活在封建势力已日薄西山、行将就木,而资产阶级亦日益腐朽、软弱无力的衰亡时代。这个时代,绝不会给他提供任何改良现况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只是以他的灭亡而告终。正如作者所云,他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空形”,一个没有生命价值的纨绔子弟。这部剧本,就是为了“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在外国“多余人”和中国“多余人”形象中,我能感受到他们都是在表达着当时社会和家庭的不满现状,欲图振兴却又看不到出路,因而内心矛盾、冲突。同时也不免有自己的影子在文章当中,渗透着自己的爱憎情感与对未来的追求、愿望。
其实对于现在21世纪的当代学生来说,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多余人”的形象,心中满怀的梦想,实际上却是那么的遥远。本来有着“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抱负”,“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敞开着心扉” ,但进入社会,处处碰壁,对于家庭条件好点的就出现“啃老族”的想象,他们有才华,有思想,但是在行动上却是犹豫不定,不够果断,找不到方向,出现迷茫的现象,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条新出入。同时,对于那些“富二代”他们物质上养尊处优、吃穿不愁,就是因为这样的现实条件,使得他们思想胆大,缺乏实干精神,很容易出现纨绔子弟。在他们的身上有学识,有能力,但是存在着浓浓的“多余人”性格。这是社会的发展,所展现出的问题。
虽然从一些条件来看我不属于“多余人”的性格,但是有一条我觉得自己真的有点像,那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中有很多的想法,等到实际行动的时候,却不是那样的情况,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还是那么的不坚定,那么的犹豫不决,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困难。为了让自己不具有“多余人”的性格,我要做的是在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多做准备,多一点耐心,使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是问题不那么的困难,从而达到自己所想的目标。
不管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不管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多余人”的形象都存在,这种现象我们控制不了,但是我觉得在教育上从小就养成好习惯,养成好行为,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改变自己,人生就不会那么的迷茫,那么的空虚,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