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海城市道路绿化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上海城市道路绿化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CH l NESE HORT I CULTURE ABSTRACTS 上海城市道路绿化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吴玉英 (上海市金山区园林管理署,上海200540) 摘要: 基于对上海市道路绿化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上海市自然生态化的城市道路绿化发展 方向。 关键词: 城市道路绿化;现状;问题;发展方向 l道路绿化的内容及作用 1。1道路绿化的内容 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 城市道路绿地的定义: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 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 地和停车场绿地。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 地,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我国《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发计规范》中规定:红线 宽度大于50 1TI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 在40~5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 于4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2道路绿化的作用 城市道路通过带状或块状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 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连 接,是体现现代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 首先,绿化带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其次,绿 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可以软化街道建筑硬环境, 消除司机视觉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 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再次, 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有净化环境的作用,能庇 荫、滞尘、减弱噪音、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以乔 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 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 其功能作用。 2道路绿化的发展历史 2.1道路绿化的历史概述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祖先们很早就开始 在路边种树,有了道路绿化的意识。秦皇一统天下后,命 令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北京是六 朝古都,早在元朝建火都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 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种植了树 木,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 交融的景色。解放前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 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植了树木, 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 作者简介:吴玉英(1972--),女,丁 师;石J『究方向为园林设计 与绿化管理。 ——64—— 2.2近代道路绿化各阶段特点 2.2.1行道树栽植阶段道路绿化是以单纯的行道树种植 为显著特征,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行人的遮荫需要。 因此,树冠蓬径大、分枝点高的植物成为行道树种的首选, 如二球悬铃木、香樟、广玉兰等。70~80年代开始在上海 普遍栽植, ̄U2005年达9O万株左右,且每年以2万株的速度 递增, ̄U2010年全市将再添l0万株行道树。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替换的过程。50 年代中期,许多道路上种植白杨、箭干杨。由于自杨树的 养管花工多、费用高且绿化效果差,70年代后又改种悬铃 木。2005年前,上海行道树中70%以上为悬铃木和香樟树, 其他树种比例仅约20%。在种植上,以“士兵式”简单排列 的方式为主,间距6~8 m,变化少,景观效果差。近5年, 上海陆续开始引进银杏、喜树、栾树、榉树、朴树、无患 子、女贞等多样树种作为行道树。市绿化管理局初步筛选 50多种优质树种,作为今后行道树的主要推广树种,将重 点推广彩叶树、开花乔木,上海未来的行道树不仅四季有 绿,还将呈现彩叶飞舞、花开枝头的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 2.2.2 道路配套绿化阶段解放后公路建设不断发展,8O 年代坚持公路绿化与公路新建、改建工程同步规划,在筑 路规划中留有绿化用地,使道路绿化逐年增加。90年代中 后期,随着一批高等级公路的相继建成,道路绿化进入蓬 勃发展期,出现1.5 m宽的机非隔离带等隔离带绿化形式, 在绿化配置上注重乔木、灌木、地被的有机组合,注重绿 化带层次性、段落性的表现。绿化水平不断提高,除种有 高大乔木外,沿线还栽植女贞、黄杨、红叶李、紫薇等花 灌木4万余株。至1994年全市郊区公路里程2 067.12 km, 已植树绿化1 859.57 km,沿线共有乔木109.58万株。 近5年,本市累计新增公路绿化1 167.431 km,其中 新建国省道的绿化率达到99.7%,逐步形成了“点成景、线 成荫、片成林”的绿色通道。同时,本市还大力推进河道、 铁路线、轨道线等沿线的绿化建设,新建沿河绿化2 460万 II1 ,轨道交通3号线800余根桥柱的立体绿化建设也已完成。 2.2.3具有深度的路侧绿化带阶段2000年以来,大自 然、大生态、大绿化的森林城郊公路绿化理念受到了广泛 的关注,有背景、富层次、具一定绿化深度的路侧绿化带 和交通绿岛逐渐成为上海城郊道路绿化的主流。道路绿化 不仅起到增加绿量、修饰景观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发挥 生态效应,起着保护环境的作用,从而成为城市“绿肺” 的重要组成部分。 3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道路绿化缺少一个统一的规划,市区内的道路绿化设 计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有的街道先植上草皮,后毁 了草皮又栽上花,再后又栽小灌木。如此反复,既影响城 市道路的绿化进程和效果,又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 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3.2忽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 得植物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 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银杏、水杉等 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不仅影响了美观, 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 们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3.3 片面的强调绿化效果,浪费资金、人力 为了追求连续的绿化景观带,大多数城市道路绿化景 观设计通常更注重大面积的绿块布置,整体上以植物材料 的大色块、大组团为主。而加大植物材料的种植密度与移 栽大树,则成为短期内形成绿化景观效果和片面追求所谓 的群体“生态效应”的主要方式。过度的植物密植不仅影 响植物群体的通风透光,还会导致苗木营养不足,使得生 长受抑制,易受病虫危害。不但增加绿地养护成本,影响 绿化景观效果,而且浪费资金、人力,事倍功半。 移植大树搞城市绿化是从上海兴起的。1998年上海组 织实施了“大树引入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3年计划。3 年内上海市移植了各种大树近7万株,对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主次干道两旁,移植的各种成年 大树,或挺拔俊秀,或浓荫匝地,或婀娜多姿,使城市面 貌焕然一新,点缀出无数亮丽的风景,起到了快速绿化城 市的作用。可是,由于可供移植的成年大树数量有限,又 出现了在移植大树过程中不讲科学、不讲道德的事情,一 味追求高树龄,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从数千里以外的深山老 林向城市移植大树、古树,结果不仅移植的大树成活率极 低,而且也给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3.4影响道路的实用功能 道路景观中过于繁多的形式和内容会严重影响道路功 能,即为了让行人或车辆安全、迅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 提供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路中各个景观元素的影响。 道路景观元素能对道路使用者的视觉和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设计上必须要以符合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进行考虑,尤 其是对弱势群体,如盲道和无障碍通道设施的设计。过度 的道路景观设计对交通运行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3.5缺乏对绿化资源的动态管理 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交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道路绿 化景观意识的提高,上海的城市道路绿化取得较大成绩, 但由于缺乏对绿化资源的动态管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道路绿地率低、植物种类和季相景观单一、道路绿 化形式单一、乡土树种应用少等问题。第二,绿化带荒废。 在上海众多道路中,特别是环线高架桥、立交桥等本该绿 中国园艺文摘201 1年第l期 化的许多地方被挪用为停车场、搭置简易建筑物或一直被 堆积建筑垃圾等;绿化地带被大面积圈围闲置;绿化地带 因施工破坏(或施工时间过长)而荒废。第三,绿化带垃圾。 此种现象在外环线、中环线等高速公路上的两侧及中间绿 化隔离带中均比较普遍。道路绿化带卫生已成为上海城市 环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第四,绿化带植物枯萎。枯损现 象在上海随处可见,原因不外乎是缺乏养护、人为踩踏等 造成。以沪青平立交桥、A4高速公路为例,在立交桥或高 架桥下面的各条道路大面积的绿化植物枯萎缺损,长时间 没有补种,引起绿化地带荒废。 3.6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只顾眼前的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 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 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整体效果。 以上论述仅为常见的道路绿化设计误区,在当今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倡导生态型绿化, 使我们的绿化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 4道路绿化的发展方向 4.1 确立科学与艺术统一的理念 建立一种理念,即道路绿化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既 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及基本功能上的统一,又要通 过艺术的手段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与环境相适应的形式美。 4.2运用科学绿化技术 运用科学绿化技术,立足长远,不断建立和完善人和 动、植物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做到道路绿化其实就是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4.3提高市政道路绿化意识和设计水平 提高市政道路绿化意识和设计水平,形成多层次、多 结构、多组合的一体化生态绿化体系,有效发挥植物的生态 效应。以人为本,在绿化设计中多考虑市民需求,市政道路 绿化要形成“人在林中走,车在景中行”的独特景观。 4.4完善景观设计,增加植物种类 景观效果以适应道路的交通功能需求和景观需求。在 城市交通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 足道路的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形式也应 简洁。在城市中心道路中,以方便公交车辆和行人通行为 目的,绿化带设计在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应重点考虑 美化作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一定高度变化。此外, 还应增加植物种类,丰富季相景观,增加适用于行道树的 植物种类,避免道路景观雷同;增加观花乔、灌木植物种 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效果;重视地 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利用其形态、花期各异的特点 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覆盖率;对适应性强、观赏价值 高的植物种类加大应用范围,协调植物的应用比例。 4.5充分利用优势,挖掘地方特色 不同的城市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表现出各异的 特性,如立地条件、历史文化、城市性质等。因此,城市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必须符合城市特性,进行不同的道路绿 化景观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个性化原则主要体 一65— CH l NESE HORT I CULTURE ABSTRACTS 青州市风景区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祝兴爱’ 徐安乐 郝炎辉  (1.山东省青州市风景区管理局,山东青州 262500;2山东省青州市农业局,山东青州262500)摘要:美国白蛾具备繁殖量大、传播迅速、危害严重、 可造成重大损失的特点,针对美国白蛾要采取综合防治 灯光诱杀等方法。抓住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三 措施,大力推行使用生物制剂、释放寄生蜂、剪除网幕、 个时机”;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 “四个环节”进行防治。特别要全力做好美国白蛾第1代 的防治工作,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控;防治技术 近年来由于美国白蛾在青州市为害蔓延较重,笔者根 到第3代可繁殖2亿头。(2)食性杂:美国白蛾食性极杂,幼 虫吐丝结网群居,为害300多种植物。美国白蛾为害植物种 据青州市风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防治试验,收 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美国白蛾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类之多,在有害生物种群中并不多见,与它们生育期相同 的大田作物、蔬菜花卉、林木果树基本都是它们为害的对 1美国白蛾生物特性 美国白蛾又叫秋幕毛虫、网幕毛虫。原产北美洲,广 象。对于林木树种,它们特别喜食糖槭、桑树、榆树、山 楂、杏树、臭椿、花曲柳、水曲柳、法国梧桐、泡桐、白 泛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1979年由朝鲜传入我国辽宁 省丹东市,现已传播蔓延到我国华北地区部分省市,并仍 然呈扩散蔓延的趋势,严重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 蜡等;一般喜食树叶有赤杨、枫杨、核桃楸、胡桃、杨树、 柳树、桃树、李子、板栗、山定子、樱桃、丁香、苹果、 生植物等多种植物。由于美国白蛾具备繁殖量大、传播迅 速、危害严重、可造成重大损失的特点,所以被列为国际 检疫性有害生物。 (1)繁殖量大:美国白蛾雌成虫平均产卵量800粒,最多 的可达2 000粒。在山东1年发生3代,统算下来,1头雌虫 梨、葡萄等。对于大田作物、蔬菜作物,它们主要为害玉 米、高粱、花生、大豆、向日葵、辣椒、茄子、黄瓜、番 茄、马铃薯等。由此可见,美国白蛾的危害几乎渗透到了 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3)危害严重:美国白蛾易爆发成灾, 大发生时,成千上万只幼虫,密密麻麻、成群结队聚在一 起取食叶片,其所到之处,大树的叶片2~3 d被吃光,严 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害区树木一片干枯,呈现“夏 树冬景之状”。一旦树木叶片食光,幼虫可以转移到农作 第一作者简介:祝兴爱(1965—),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园区内 花草、果树、林木的园艺管理工作。 物上进行为害,轻者造成农作物减产,重者造成绝产。待 农作物被危害后无法再提供足够的食料时,幼虫又转移到 杂草上为害。最难以置信的是已有专家作过试验,美国白 通讯作者:徐安乐,男,高级农业师。E-mail:qzal@qq.COm 现在绿地形式和树种上。目前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树市 花,可以作为地方特色的基调树种,使绿地富于浓郁的地 安全、亲切、舒适、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王洁.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文胜.城市道路景观环境设计的探讨[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27(6):47—50. 方特色。这种特色使当地人感到亲切,也使外地人能够了 解这个城市的特色。但城市的基调树种不能仅局限于少数 几个树种,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应以某几种树种为主,且 这些树种最好是该城市的乡土树种,以区别于相邻城市的 基调树种。 [3]陈建业.浅谈美国公路景观及环境设计[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7。(10):44—48. 5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城 市道路绿化景观是人工艺术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再创造, 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还能反映出一个 [4]王顺兴,杨维国,傅琨.浅析公路建设新阶段景观设计新理念 [J].科技资讯,2007,(12):68. [5]鲍如昕.城市景观环境的过度设计[J].安徽建筑,2006,13 (2):24—25. 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高低直 接影响道路形象,进而决定城市的品位。因此,城市道路 [6]程绪珂,王焘.上海园林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 绿化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创造出 一66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