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根据协议字段的值来确定应该把IP分组中的数据交给哪1、网络数目增加导致路由表庞大;2、地址结构层次性差导个协议去处理。 致查找路由表时间长;3、分组首部长度可变不利于硬件处2,udp数据4192B 以太网最大传1500B IP协议封装 20B理;4、没有利用分组传达的相关性;5、路由表需要处理切的首部分片结果4192+8B=4200B 4200除以(1500-20)=3片。 片数据长度偏移量 MF比特值 1、更大的地址空间,以及更好的地址空间管理;2、灵活的1 1480 0 1 协议首部;3、Ipv6提供两种网络安全机制;4、地址自动配2 1480 185 1 置;5、支持资源分配;6、增强了路由选择功能。 3 1240 370 0 3由48位MAC地址如何形成单播地址中的64位网络接口3,试说明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标识符? 不同的地址 首先将16位值0xFFFE插入到48位MAC地址的高24位与物理地址是直接写在网卡上的地址;IP地址是一种在低24位之间,而后设定第一个字节的第7位为1,该位为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 G/L位,为0表示本地管理,为1表示全球管理。 在IP层抽象的互联网上我们看到的是ip数据报路由器根据4.1说明Ipv6分组中下一首部字段的含义与作用。 目的站点,IP地址进行选路在具体的物理层网络的链路层我标识紧跟在该首部后面的下一首部,用于指示上层协议。Tcp 们看到的MAC帧,IP数据报被封装在MAC帧里,MAC帧6 udp 17 icmp 1 igmp 2
在不同的网络上传送时,其MAC帧的首部是不同的,这种4.2RFC2460都定义了哪些扩展首部?出现顺序如何? 变化在IP层是看不到的,每个路由器都有IP地址和硬件地跳到跳扩展首部0、源路由选择扩展首部43、分片首部44、址,使用IP和硬件地址,尽管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的硬件体目的选项首部60、认证首部51、加密安全载荷首部50。IPV6系各不相同,但IP层抽象的互联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复杂基本首部->跳到跳扩展首部->目的选项扩展首部->源路由选的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同一的抽象的IP地址进行通信。 择扩展首部->分片首部->认证首部->安全载荷首部->目的选4,IP单播地址;分类最大网络数最大主机数 项扩展首部->上层协议首部。 A 126(2*7-2) 2*24-2 范围1.0.0.1---126.255.255.254 4.3在设计新的TLV可选项时,需要考虑的设计思想是什B 2*14-1 65534(2*16-2)范围128.1.0.1---191.255.255.254 么? C 2*21-1 254(2*8-2)范围 192.0.1.1---223.255.255.254 1、数据字段中的各个多字节子字段,应该在分组的自然边7,一个A类和B类网络的子网号分别为16位1和8位1,界上对齐; 写出子网掩码说明不同意义 2、在遵循扩展首部长度为8的整数倍字节的前提下,跳到A类掩码前有8个1 子网号用了16个1,则掩码有24个1,跳扩展首部和目的选项扩展首部占有尽可能少的空间; 8个0 B类掩码前有16个1 子网号用了8个1,则掩码有3、当一个扩展首部需要携带TLV可选项时,选项的数目应24个1 和8个0 那么他们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该尽可能少。
但A类的子网数主机数为2*16 和2*8而B类为2*8和2*8 4.4pad1和pad2这两种填充选项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8,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 则网络地址为29位主机位pad1用于在扩展首部中填充一个字节;padN用于填充多个为3位则每个子网连的数目为2*3-2=6台 字节。 1.3ARP和RARP的功能是什么。 4.5Ipv6分片机制有什么优点?与Ipv4分片机制有什么不同?ARP用于将IP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RARP用于将物理地址哪些部分是可以分片的? 映射为IP地址。 Ipv6只允许源节点对分组进行分片,简化了中间节点对分组1.4什么情况下会产生ICMP目的不可达报文?ICMP回升请的处理程序。Ipv4中间节点可以对长度大于本地链路的MTU求/响应报文的作用是什么? 的分组进行分片。
路由器不能给IP分组找到路由,或者主机不能交付IP分组不可分片部分包括Ipv6基本首部,以及在传送分组途中路时,产生不可达报文。 由器必须处理的扩展首部。可分片部分是只需由分组的最终回升请求响应报文用来确定两个系统是否能够在IP层彼此目的节点处理的扩展首部和数据部分。 通信,以便发现网络问题。 4.6AH和ESP扩展首部中的SPI字段和序号字段起什么作2.1试分析Ipv4存在的问题。 用?
1、地址资源即将枯竭;2、路由成为新的瓶颈;3、缺乏服SPI字段用于指定所使用的安全关联。序号字段用于产生无务质量保证。 符号计数值。 2.2请说明Ipv6技术特点。 4.7请描述AH扩展首部和ESP扩展首部的作用。 1、巨大的地址空间;2、全球可达性;3、编址层次等级;AH扩展首部可以证明数据的源IP地址,保障数据的完整性,4、路由聚合;5、多重地址;6、无状态地址自动分配;7、以及防止相同分组的不断重放。
重新编址;8、多播技术;9、任播功能;10、高效首部;ESP扩展首部除具有AH的所有功能外,还可以选择保障数11、流标识;12、扩展首部;13、移动性;14、安全性;据的机密性,为数据流提供有限的机密性保障。
4.8Ipv6中域名系统DNS有什么特点? 协议字段值为2;TTL字段值为1;目的IP地址字段,如果1、定义了一个新的资源记录类型AAAA;2、定义了一个新是成员关系查询报文,则值为224.0.0.1,如果是成员关系的域IP6.INT;3、重定义了支持附加信息的查询过程。 报告报文,值为被报告的多播地址,如果是离开组报文,值5.1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目的。 为224.0.0.2。
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就能将一个节点接入到Ipv6网络并9.1多播路由协议分为哪些类型?DVMRP、MOSPF、CBT、在网络中运行。 PIM-DM、PIM-SM分别属于哪一种路由协议?
5.2路由器通告一个网络前缀时,路由器通告报文所携带的域内多播协议:DVMRP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MOSPF多信息。 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CBT基于核心树的多播协议、前缀长度、L位、A位、有效生存时间、推荐生存时间、保PIM-DM密集模式协议无关多播、PIM-SM稀疏模式协议无留字段、网络前缀。 关多播
6.试比较双协议栈、隧道、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3种技术的域间多播协议:MBGPbgp4的扩展协议、MSDP多播源发现特点。 协议、BGMP边界网关多播协议、MASC多播地址集通告协双协议栈:双协议栈主机与Ipv4主机通信使用Ipv4地址,议 与Ipv6主机通信使用Ipv6地址; 9.2请说明二元组(S,G)与(*,G)的区别。 隧道:不用把所有设备都升级为双协议栈,只要求Ipv4/Ipv6(S,G)以发送者为树根到每一个接收者的最短路径构成网络的边缘设备实现双协议栈和隧道功能; 一棵多播转发树; 协议转换:不需要双协议栈和隧道支持 (*,G)一棵以某个路由器为根,到所有接收者的树。 7.1要实现IP多播功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9(3)分析;路由器RB查看路由表时,发现此分组不是在1、需要有惟一一个标识多播组的机制 从RB到多播源的最短路径上转发过来的,所以根据RPF技2、需要有多播组成员加入或退出多播组机制 术,拒绝转发该分组,丢弃之。 3、需要一个能够使路由器在IP网络上高效传送多播分组到9.3请描述在DVMRP协议中,洪泛、剪枝和嫁接操作在多各个组成员的路由器协议。 播转发树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中的作用。 7.2单播广播没有多播效率高的原因。 多播分组从多播源开始,向自治区域内的所有节点进行洪泛,单播中源主机要为每个组成员复制一个数据分组,加重了源在完成洪泛后形成一棵以多播源为根的多播转发树。 主机的负担,并浪费网络带宽; 为了减轻那些不存在接收者的分支上的相关资源的浪费,这多播中非组成员主机需要过滤丢弃不必要分组,增加了接收些分支上的多播路由器会向其上游路由器发送剪枝报文,阻主机的负担,并浪费网络带宽。 止不需要的多播分组的继续转发。 7.3IP多播的特点。 嫁接是把被剪的转发树分支重新加入到多播转发树上。采用1、一个多播分组可以跨越多个网络;2、多播组对主机数量嫁接机制就是为了缩短接收者加入多播组的时间。 没有限制;3、主机可随时加入或离开多播组;4、一台主机9.4试比较PIM-DM和PIM-SM两个多播路由协议。
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多播组;5、非成员主机可向任何多播组PIM-DM用于成员分布较为集中的环境,PIM-DM使用广播发送IP多播分组;6、IP多播路由器从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和剪枝方法,首先使用RPF策略把每个分组都转发到所有路向其目的节点转发IP多播分组。 由器,直到接收到明确的剪枝请求时才停止发送。 7.4IP多播的主要应用。 PIM-SM用于成员分布较为稀疏的环境,PIM-SM支持基于源1、信息发布;2、视频会议;3、远程学习;4、内部资源的树和共享树,首先生成共享树,通过共享树传送最初的多共享。 播分组,以及使多播组成员发现本组的活动源主机,在多播7.5多播组作用域使用哪些技术进行控制。 组成员接收多播分组的速率超过一定的门限后,多播组成员1、依靠IP分组的TTL字段控制范围;2、确定管理范围。 会将多播分组切换到基于源的树上。
8.1IGMP为什么要采用报告抑制功能?说明IGMPv2组成员9.5说明源在初始传送多播分组时所进行的操作。如何建立离开多播组的过程。 源到RP的基于源的树?什么时候需要从共享树切换到基于为改善IGMP协议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通信。 源的树?如何切换?
要离开的主机发送一个离开组报文给网络上的所有路由器;与源主机相连的DR指定路由器将多播分组封装在PIM-SM查询路由器接收到离开组报文后,就会立即发送一个特定多注册Register报文中,注册报文再封装到IP分组中,IP分播组查询报文到网络中;如果网络上还有该多播组的成员,组以单播方式转发给RP。 则会在允许的延迟时间内发回一个响应报文,如果网络上已RP接收到源主机发来的第一个多播分组后,RP将建立一个经没有该多播组的网络成员,则不会有主机响应,路由器就新的路由表项(S,G),并向多播源S发送(S,G)源指定知道已经没有该组成员了,就停止转发该组的数据。 join报文,join报文一跳一跳被转发到多播源。沿途经过的8.2IGMP报文中最大响应时间的作用。 路由器在自己的多播路由表中建立一个(S,G)表项,最用来指定对这个查询报文进行响应的最大等待时间,主机必终建立在多播源主机S与RP之间的一棵SPT树。 须在最大响应时间到达之前进行响应,发送成员关系报告报接收节点的DR接收多播分组的比特率超过某个特定阈值,文。通过该值,路由器可以调节多播组成员的离开延迟。 当满足这个条件时,此DR就可以开始建立基于源的树SPT,8.3说明封装IGMP报文的IP分组首部关键字段的值。 即建立一棵从这一特定多播源S到该多播组成员的SPT树。
DRd首先建立多播路由表表项(S,G),并向多播源S发送关于(S,G)的加入join报文。当join报文最终到达多播源的指定路由器DRs时,就建立了一棵从源S到DRd路由器的最短路径SPT。 10.1蓝牙技术优点。 (蓝牙是一种低功耗的无线技术)
可以随时随地用无线接口代替有线电缆连接。 蓝牙设备具有低功耗,对人体伤害小。
蓝牙集成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实现容易,易于推广。 蓝牙技术具有一整套全新的协议,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场合。 蓝牙技术中的跳频更快,在接收或发送一个分组数据后,即跳到另一频点,因而更加稳定,灵活安全。
蓝牙采用的前向纠错技术可以抑制较长距离链路的无序噪声影响,而经优化的编码方式可使蓝牙技术应用于各种恶劣的无线环境。
蓝牙移动性强,它可以把一个设备连接到LAN和WAN,甚至支持全球漫游。
蓝牙系统独立于操作系统,所以在各种操作系统中均有良好的兼容性。
10.2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机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连通。
硬件资源受限,能量受限,自组织,多跳路由,传感器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可靠的网络、动态拓扑、数据为中心、通信半径小、带宽低、传感器节点没有一个全局性标识、邻居节点数据的相似性、应用相关的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