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通枢纽景观设计的思考——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景观绿地为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工程技术 SCIENCE&TECHN0L0GY .2 0。1 2 NO .。0 2.Ili圆 对交通枢纽景观设计的思考① 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景观绿地为例 徐峰 (上海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 1 208) 摘要;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景观设计的实践,提出在综合交通枢纽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关注的设计关键要点和 解决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能给类似项目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2—3791(201 2)0l(b)一00 7 5—0 2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综合交 阶段实施,近期建设面积约为95公顷,主要 是选择一种适合的到达方式。根据枢纽绿 通枢纽建设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 是道路、高铁防护绿地、道路绿化和交通中 地的特殊性,在步道的出入口设置上考虑 交通枢纽是城市的门户,是展示城市形象 心绿地。经现场调查,设计区域四周被城市 人们可以方便进出和安全问题,较好的体 的窗口。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是交通‘枢纽整 交通主干道、快速路围合,区域环境受交通 现可达性。由于虹桥枢纽本身功能复杂,体 个规划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有效 产生的废气、噪音、扬尘污染影响较大。其 量庞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步行距离难以 整合交通枢纽中的建筑、交通、道路设施等 次,基地堆积了大量因枢纽建设产生的土 避免。景观绿地又较为分散,为了提升游客 方面的内容,处理解决好交通、建筑等规划 方,区域内水系相互交叉分布,但驳岸线非 的出行质量,从“优化交通流线”、“改善景 对景观的冲击等问题,也已引起政府管理 常人工化。区域核心范围为枢纽建筑综合 观通道品质”等途径出发,采取一切可行手 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视,但现今对交 体,东西向分布,依次为机场二号航站楼、 段从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知等角度来构 通枢纽景观设计的研究甚少。如何有效利 东交通中心、磁浮车站、高铁车站合西交通 建良好的景观空间。 用交通枢纽的绿地,将其营造成为城市交 中心,在区域西北角为已建的动迁安置房, ③舒适性。 通枢纽的重要景观,使其成为人们进入城 其他区域为储备土地。绿地布局被交通干 通过设计的方式避免或减少交通枢纽 市交通枢纽的第一张名片,成为城市绿地 道分隔,地块零碎,缺乏完整性,联系性较 汽车、铁路、机场等产生的尾气、噪音等不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改善交通枢纽 差。 利因素的影响,围绕景观、游憩、生态三大 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 2.2设计原则 基本功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创造一个多 决的课题。 (1)整体性原则。 功能融合的景观。通过地形、绿化的设计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从参与虹 根据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规划,来进 有效隔音降噪、突出绿地的防护功能,并从 桥综合交通枢纽景观绿地建设工程的角 行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 人性化的舒适空间人手,为游客营造一个 度,通过对设计和工程的实践,对交通枢纽 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长期的整体 颇具吸引力的景观空间,满足人们观景、散 的景观设计作了一次初探。 规划确定以后,对近期的交通枢纽景观工 步、休闲、交流等需求,形成舒适的休憩空 程建设,都应在长期规划指导下进行,脱离 间。 1项目概述 远景目标的建设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景 (3)生态性原则。 1.1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 观绿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强 贯彻生态优先准则,以生态学原理为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位于上海市中心城 调整体观和系统观,从整体上研究其稳定 指导,注重扩大绿量,提高绿视率和叶面积 西部,规划范围为:东至A2O(环西一大道), 性、动态平衡关系,发挥整体功能。 指数,优化区域生态格局,促进城市生态平 南至A9(沪青平)高速公路,西至嘉闵高架 (2)以人为本原则。 衡。 路,北至北翟高架路,总用地面积为2634公 在交通枢纽的环境中,景观设计要以 顷。集中了高铁、磁悬浮、机场、轨道交通、 人为核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 3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要点 巴士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 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设 3.1竖向设计 航空港、城际交通、公共交通为一体的巨型 计中注重从不同年龄人群的角度体验考 地形在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交通系统。未来的开发建设以商务、酒店、 虑,创造愉悦、亲和的环境,即就是以人文 因为它直接联系着众多的环境因素和环境 展览、办公产业为依托,集商业、餐饮、休 本,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三 外貌。针对枢纽区域内土方的现状,遵循就 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商 个层面。 地平衡、资源利用、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原 务中心。 ①安全性。 则。枢纽内防护绿地的宽度为5m~60m不 1.2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绿地的地位 在交通空间中,安全性是最基本的标 等,结合场地,用堆丘开路的办法,增加起 和作用 准,对虹桥枢纽这样一个交通模式极为复 伏感,增加高差,最大程度的多堆士,减少 根据总体规划,上海虹桥枢纽中核心 杂的综合体,考虑景观绿化处于虹桥机场 土方的外运,降低建设成本,建造了平均高 区绿地面积约为1 90公顷。绿地以公园绿 区域,在植物选择上要避免用蜜源植物和 度差为1.6m,2%~l2%的坡度,丰富了视觉 地、中心轴线为核心,以防护绿带、网状道 鸟嗜植物,满足飞行安全需要;满足行车视 效果和景观空间。 路绿化和附属绿地等形成的生态廊道为骨 线安全要求,在道路的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3.2种植设计 架,构建绿网交织、绿量充足、绿环围绕的 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避免种植 根据规划区域交通枢纽的特性,在植 绿色空间布局,营建宜人的室外休憩空间、 高大乔木,保证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 物设计中,考虑了周边地块的规划功能、区 提供人们游憩、活动、交流休闲活动之需 车视距,形成安全、良好的景观绿地空间, 域交通流线等,根据这些建设条件的限制 求,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 避免绿化影响交通安全。 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绿地功能定 ②可达性。 位合理,注重防护和降噪等功能设计,并采 2项目具体设计 交通行为的另一个基本需求是方便快 用自然群落式设计理念,体现了绿化的科 2.1现状分析 捷,而交通枢纽中的绿地往往被车行交通 学性、美观性,同时兼顾了交通,注意了转 按照虹桥枢纽建设规划,景观绿地分 所包围,可达性较差,这里所说的可达性就 弯节点的视觉要求。树种选择上采用了近 ①作者简介:徐峰(1 976-),男,工程师,同济大学2008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0LOGY INFORMATION 75 工程技术 几年上海市引种栽植成功的新品种,与乡土树 种等组合形成群落,体现植物的地域性和多样 性,季相特色明显,突出了不同地块的功能性 绿化景观要求。 (1)乔木层的栽植设计特点。 树种规划时,从整体上考虑,在统一中 追求变化。使不同功能的绿地具有各异的 植物品种,通过合理配置,构建疏密有致、 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常绿树与落叶树的 比例控制在1:1.7,通过树形、树叶以及季 相变化来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乔木的选 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域性。围绕 防风、降噪、防尘的功能,除了选用抗风性 好、防污染能力强的树种之外,还选用色彩 变化明显、具有观赏性的树种,两者结合应 用,构建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例如在高铁 防护林中,采用了常绿针叶纯林和生态混 (3)节点景观的花境设计。 在主要道路七莘路,分别在不同的路 :11交叉口设置高低错落、色彩清新、精致耐 看的花境。意在突出世博期间的迎宾意境, 用不同的盛花期的花境配置,以常绿地被 为主,混种宿根花卉或观赏草、时令草花等 有色植物,突出劳动节和国庆节的喜庆气 氛,形成特色明显的景观效果。 绿环围绕、绿量充足、绿网交织的绿色空间 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本文仅是针对虹桥枢纽 景观绿地的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 的主要关键要点作了初步的探讨,还有诸多的 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寻。 参考文献 交林相结合的种植方式,选用的乔木有雪 松、桧柏、香樟、广玉兰、女贞、悬铃木、臭 椿、乌桕、紫薇、夹竹桃等,在交通中心绿地 中少量运用了新优植物红花槭。通过丰富 的植物景观营建,形成了虹桥枢纽不同绿 地功能不同的景观效果和要求。 (2)花灌木地被栽植设计特点。 【1】朱祥明,庄伟.上海世博会绿地景观特 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Ol0. 4铺装材料的选用 [2】唐学芹,钱虹妹,杨学军.现代生态园林 在铺装材料的选用上坚持贯彻环保、 及其实施发展途径[C].第三届中国国际 园林花卉博览会论文集. 低碳的理念,以环保型材料为主,把具有透 水、透气性能的生态透水混凝土运用在铺 【3】吴念祖.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发策划研 究[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装设计中。仅在枢纽的交通中心绿地,采用 了花岗岩,并在面积上加以严格控制,采用 线性、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来创造具有 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为使用者提供一 个实用、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系统。枢纽 景观设计中选用了花岗岩、透水混凝土、火 山岩、青石板、芬兰木、鹅卵石、弹石、塑胶 木等材料,其中花岗岩选用了黄锈石、新疆 红、芝麻灰、芝麻白、中国黑、青石板、紫 罗马 以群落式植被为主要表现形式,在配 5结语 置上注重花期的控制,重点考虑5~11月的观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 花效果和色彩,在配置上采用宿根或可自播繁 和城市发展的趋势,枢纽环境的建设在整个交 衍的地被,建成低成本、低养护,体现自然生 通枢纽体系中会越来越重要。目前,上海虹桥 态的效果。 综合交通枢纽一期景观建设已完成,营建一个 科技资讯 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附软盘,软盘采用Word格式。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 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等网络媒体,本刊发表的文章 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5、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76 科技资讯SOl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