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与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衔接的探讨
2020-06-0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规划设计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与地下综合管廊 海绵城市建设衔接的探讨 口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曾庆红 ■E疆■目圈 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笔者就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与地下 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之间的技术衔接进行了分析探讨,可供技术人员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参考。 城市规划指标;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技术衔接 城市.滞留绿地雨水能够较快渗透入地下 屋面雨水蒸发也非常 快 对于雨水充沛的城市,建议在滞水屋面和下沉绿地采取缓释 措施,按照计算要求设置缓释管道联通排水井。 3、引言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综合管廊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体系f以下 简称双新体系)之间、双新体系与城市规划建设之间相互关联, 会遇到哪些新问题,如何优化、如何解决.城市规划应该确定哪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将对城市规划的城市排水带来哪些有 些相关的规划指标.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和面对的新问题。 1、关于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目前的大部分 利影响:实行海绵城市建设后,由于70%雨水就地滞留缓释.排 水量大幅度减少,预计排水量是非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半以内.具 体应该由排水专业计算确定;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对老城区排水困 难地区非常有利。对于新城区,可以减少排水管道投资。 4、综合管廊设计的地下埋深不小于2.5米.这是考虑了非重力流管线 如电力、通信、天然气、蒸汽.给水等管线的自由穿行,这个深 度基本满足了各种管线的埋深覆土要求;对于冻深线较深的北方 地区,复核防冻深度后,综合管廊需相应增大埋深。在地下综合 管廊截面高度范围内.外部管线将无法穿行,对于雨水污水等重 力流管道,当综合管廊有排水舱时.雨水污水可以就近接人综合 管廊内;如果综合管廊无排水舱.雨水污水管道需要采取倒虹吸 关于城市规划中是否将排水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问题: 排水如何接八?排水接入会遇到哪些困难7排水是否必须采用雨 污分流制7这个问题在新的城市规划中具有普遍性。综合管廊一 般随道路布置 排水系统属于重力流系统,按照排水规范.明确 规定坡度不小于0.003.该坡度与规范对道路纵坡要求一致.因 此排水进入综合管廊是可行的。排水接入在雨污合流制情况下非 常方便.在雨污分流制下比较困难,非同侧的排水管道需要自管 廊底下采用倒虹吸至相应的排水舱内.会增加未来清掏疏通工作 量及降低排水效率。在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也存在同样问题.需 要采取同样的措施解决,这将会大大降低综合管廊排水效率。因 措施在综合管廊底板下穿过.这会增加未来清掏疏通工作量,降 低排水速度和排水效率,需采用增大排水管道直径的措施解决排 水效率低的问题.增加排水管道投资;对于坡降较大的山区城市 影响较小.对于平原城市的影响将非常突出。综上所述,综合管 廊对重力流管线的埋设有影响 建议在城市排水出口满足出水要 求的情况下将排水纳入综合管廊内,综合管廊对非重力流管道及 缆线的埋设没有影响,建议在规划指标中明确综合管廊主体顶面 埋深不小于2.5米。 2、此,在综合管廊建设中.排水接入是可行的,建议采用雨污合流 制.将排水纳入综合管廊建设。建议在雨污合流制条件下对初期 雨水进行去污处理,由于初期雨水冲刷路面的含污量较高,实施 初期雨水去污处理后 可以减少城市总的排污量。是否纳入排水 系统以及是否采用雨污合流制,在城市规划中需要予以重点论证 确定。 海绵城市建设将对城市规划提出哪些硬性指标要求:依 据国务院文件对海绵城市建设规定的“雨水就地滞留、渗透、利 用达到70% 的目标要求,在地表介质中,1)道路.由于需要满 足雨天道路通行.道路不能积水,道路占地大概为15-20%:2) 5、在海绵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中 如何确定水塘 湿地公园 等的水体深度控制指标问题:随着城市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的提高.城市水塘、湿地公园面积会大大增加 是海绵城市建设 的一部分。下面介绍海绵城市建设中湿地公园的水体深度设计的 计算方法。设某湿地公园面积S,绿地面积占n绿,水面面积占n 水.该地区年降雨・蒸发最大净余量为h,历史最大日暴雨降雨量 为H.绿地采用采用下沉滞水做法,下沉深度为H。假设要求该湿 地公园满足在降雨一蒸发最大净余量日遇到当地最大日降雨的雨水 坡屋面、大跨度屋面.不能用于滞留雨水.以及其他不能滞留雨 水的地面 暂估1O~15%;3)合计约为30%,这些面积的降雨将 直接外排。剩余的70%的绿地 平屋面、停车场、铺装地面需要 全部采取滞留雨水措施:采用下沉绿地、滞留雨水屋面、小块体 铺装地面下的吸水海绵结构等做法。在城市规划中,需要依据当 地的历史最大日降雨量(设为Hmm) 明确以下指标:下沉绿地的 下沉深度H、滞留雨水屋面滞水深度H、小块体铺装地面下的吸 水海绵结构的吸水总量厚度H。这些指标确定后基本可以达到国 务院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外溢.求该湿地公园水体的设计深度。 f 1)首先求湿地公园最大滞水量=Sxh,该湿地公园最大滞 水量会全部滞留在水体范围,因此滞留湿地公园最大滞水量的水 体深度=Sxh/(Sxn水)=h/n水。 各地情况不同.老城区还存在绿地面积非常少的情况.建议参考 有关资料 经过规划设计和计算后确定上述指标。对于干旱少雨 DOI:10.16116;/J.cnki.jsk,j.2017.04.020 瞄囡蹈困 某超高层建筑计算分析结构选型和结构经济合理性研究 口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缪仨胤 ●啊莲l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某超高层建筑计算分析结构选型,对比了混凝土柱一混凝土梁核心筒、钢管柱一混凝 土梁一核心筒、型钢柱一混凝土梁核心简、带加强层钢管柱…钢梁一核心简的各项整体计算指标.并分析不同结构 形式下的单位面积用钢量,通过整体指标和混凝土与钢材用量进行对比,对结构选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得出 结论,对于该工程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局部设型钢混凝土柱)的方案。 ■匿墨瑾● 超高层;结构选型;经济性;用钢量 一,工程概况 该建筑周边居住、商贸、游乐、休闲、教育区相拥四周.与 表1主楼外轮廓尺寸 总高度 大屋面高¨ 建筑面积 建筑长度I 建筑宽度B 在建地铁站直接相连。该建筑用地面积约2.7万m .其北侧为在 A楼 209.4 B楼 l31.0 l92.6 l16.0  ̄82500 e_<J36000 53.95/56.95 34.80 48.50 28.00 建商贸中心和地下人防车库。地上建筑面积(计容积率面积)约 11.73万m .地下面积约3万m 。总体规划为由2幢主楼和局部裙 房构成.其中主楼A幢45层.B幢28层。 核心筒长度 核心筒宽度 建筑高宽比 建筑长宽比 核心筒高宽比 A楼 32.O i 9.6 9.6 5.53 4.14 1.64 1.73 20.0 12.0 一主楼建筑体形特点及工程技术参数 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第一组 场地土类别暂按…类。 B楼 22.5 A楼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0m 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DOI:10.16116/J。cnki..isk3.2017.04.021 (2)假如湿地公园在降雨一蒸发最大净余量的最大水面标高 日 遇到当地最大日降雨.要求雨水不外溢,则需在最大滞水量 未来的城市.将不再出现重复建设的拉链路,不再经常出现因为 道路开挖堵车问题;城市把雨水就地滞留了.将根本改变城市水 的水体深度的基础上再增加当地历史最大日暴雨量H 因此湿地 公园水体深度最大深度=h/n水+H。 比如某城市某湿地公园绿地面积占30%.水面面积占70%. 环境和生态环境,地下水逐年下降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城市热岛 效应将逐渐减小,不会在天刚刚下完雨.空气就热烘烘的 到那 时.早晨起来.可以看到薄薄的晨雾.可以看到滴滴露珠.可以 感觉到一丝丝的湿润 暴雨日.道路上不再出现城市看海和交通 依据当地气象资料.该地区年降雨一蒸发最大净余量为580mm 历史最大日暴雨降雨量为297mm.则该湿地公园水体深度 =580/0.7+297=1 1 25mm;当该公园水体深度达到1 1 25mm深度 阻断问题了:我们不再为降雨惶恐不安.在少雨的季节,我们将 为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欢呼。也许.由于水的作用.空气扬尘减 少了,雾霾天也会减少。只有将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的 重要指标融入当地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中.才能够与城市规划建设 时.该湿地公园满足历史最大暴雨降雨日的水量不外溢的目标。 假如该城市另一湿地公园绿地面积占5O%.水面面积占50%.则 此湿地公园水体深度=580/0.5+297=1457mm:当此公园水体深度 达到1457mm深度时.其满足历史最大暴雨降雨日的水量不外溢 的目标;对于该市纯水塘工程,当水塘深度=580/1+297=877mm 有机结合起来。未来的城市一定令人向往.为了新的美丽城市. 需要我们城市规划建设者一起努力。国 时.该水塘满足历史最大暴雨降雨目的水量不外溢的目标。 城市规划部门参照计算深度确定湿地公园的水体深度指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 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l 5]75号)[EB/OL】.(2015一 即可确保湿地公园建设满足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就地滞留渗透 蒸发的要求.确保雨水不外排。 10一l6)[20l5--09-05】.http://www.djY.gov.cn/xxgk/ 结语 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将开启未来城市建设崭 新篇章。城市规划建设需要与地下综合管廊 海绵城市建设进行 技术衔接.为未来城市进入文明、生态建设阶段做好技术准备。 zyxxzz/2015lO/t2015l016_46623.htm1.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l4—2006) 国家住建部、质检总局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