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雯
摘要: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与传承的重要符号与象征。如何在数字技术语境下,强化古建筑遗产保护的整体实效,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技术的价值,分析了晋域古建筑遗产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借助数字采集整理古建筑数据资源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数字技术语境中晋域古建筑遗产保护的有效
路径,望对相关工作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技术;晋域古建筑遗产;保护方法;方法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古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传统保护策略与方法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结合晋域古建筑遗产保护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方法,强化古建筑遗产保护的时代性,提升工作实效。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数字技术的价值分析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古建筑遗产保护的过程与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技术人员可在立体形象的环境中把握古建筑遗产保护的各项关键点,这也逐渐发展成为提升古建筑遗产保护质量的重要路径与手段。在数字化的古建筑遗产构造中,包含了大量图像、图形等信息,这是古建筑遗产保护的技术核心所在,若单纯地对这些图像或图形进行辨识,不仅形象单一而且容易辨识失准,这时就需用到数字技术,对古建筑的各个构件及受力状态等进行仿真模拟,使技术人员更加精准地掌握古建筑的实际状况,提升保持措施的针对性。在古建筑遗产保护中深入运用数字技术,可大大丰富技术人员的创造性举措,实现古建筑相关资源的实时共享,并充分运用古建筑遗产保护数据库资源,构建系统化的古建筑遗产保护技术体系。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古建筑遗产保护的平台与载体得以完善,可对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储存与加工处理,以文本、图像、声像等形式展现建筑结构体系,有助于提高古建筑遗产保护效率1]。
2晋域古建筑遗产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2.1艺术特色
山西是国内古建筑保存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所拥有的古建筑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代表着古代建筑的先进建筑技艺,艺术研究价值极为突出。相关研究表明,晋域不可移动古建筑数量高达5.3万处,位居国内前列2]。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晋域古建筑遗产艺术特色的研究,在古建筑保护与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使得不同时期的古建筑特色愈发清晰。其中唐代古建筑具有风格粗犷、整体厚重、结构实效性强等艺术特色;宋代古建筑则在外部风格上表现为平缓柔和、典雅稳固,人文气息浓厚,比如圣母殿等;辽代古建筑则风格爽朗,材料使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斜拱的建筑技艺,比如善化寺等。这些不同类型与特色的古建筑共同构造出晋域古建筑宝库。
2.2文化价值
晋域古建筑不仅是古代建筑领域的技艺符号,更是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象征。晋域古建筑的建设时期覆盖唐代至清代,具有完整序列性特征,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艺术取向、宗教文化等内涵,拥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根据地理特点和人文背景的差异,晋域古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技艺方法同样存在一定区别,也正是这些区别与差异的存在,才使得晋域古建筑风格鲜明,特色突出,文化价值浓郁。以建筑风格相对简练的清代建筑结构为例,其更加侧重于对细节的把握,通过对建筑细节之处的精雕细琢,展现整个建筑的气势,其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忻州五台山建筑群3]。
3数字技术语境中晋域古建筑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探讨 3.1借助数字采集整理古建筑数据资源
[
[
[
对古建筑的遗产保护是时代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必然,只有采取现代化先进技术方法,才能对古建筑遗产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形成完善的建筑资源数据库。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可对古建筑的形态进行还原,提高古建筑数据资源采集的准确度,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古建筑遗产保护举措的针对性提供良好参考条件。一方面,可运用数字技术对晋域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结合其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等,全面梳理其系统性资源,对这些不同风格与不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一一建档,对照历史文献资料,形成系统化的古建筑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可通过数字技术构造立体化的古建筑模型,对古建筑的整体形态和内部结构等进行模拟复原。
3.2立足三维空间进行古建筑的数字修复
三维空间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关键方法之一,可在三维空间内构造晋域古建筑的空间特征,有助于实现古建筑的数字化修复。数字技术的系统性相对较强,可根据晋域古建筑风格类型的不同,将其进行全面分析和资源整理,有助于推动古建筑遗产保护迈向更高层次。现代三维空间构造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与实践运用,为晋域古建筑数字修复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工具与载体,使技术人员在修复方法方面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使得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古建筑模拟与构造任务更具实现可能。在该技术方法的支持下,晋域古建筑的内部空间结构将得到充分展示,将复杂的结构特点予以简化,更好地把握建筑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联关系4]。
3.3通过虚拟技术对古建筑实施动态演示
数字技术具有动态演示特性,可在基础性数据采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算法和交互技术等对古建筑进行动态演示,将古建筑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细化分解,对各个构件的受力状态进行研判分析,防止某单一化的构件失衡失稳而导致的建筑系统性风险。古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建筑领域中的表现,其中所饱含的大量建筑细节更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在虚拟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下,可对古建筑的局部细节进行鉴赏,使与之相对应的保护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此外,技术人员也可运用虚拟技术方法,按照古建筑的构造特点,对画面资源进行立体化拍摄,形成更科学的古建筑保护体系。
[
3.4利用数字技术重构建筑文化
晋域古建筑的艺术特色极为丰富,具有显著的文化发展价值,在保护实践中,更应突出历史建筑文化的重构,这同样可融合数字技术,将古建筑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现实生活,为古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与活力。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古建筑文化进行全面重组,将古建筑所蕴藏着的艺术内涵与文化气息衔接起来,以更好地传承建筑文化。同时,借助于数字交互技术,对建筑结构、建筑文化、艺术品味等进行统筹整理,生成相应的数字化产品,增进社会公众对建筑文化的了解,唤醒社会公众对建筑文化的认同,促进古建筑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4结语
综上所述,受古建筑遗产保护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当前数字技术在实践中运用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不利于实现更为高效的古建筑遗产保护效果。因此,有关人员应从晋域古建筑遗产保护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将数字技术引入其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可视化、模拟化与仿真化等优势价值,提高古建筑遗产保护的工作措施的针对性,为全面挖掘实现现代数字技术的应有价值奠定基础,不断开辟晋域古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娟娟,刘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木结构建筑文物保护——评《中国木构古建筑》[J].木材科学与技术,2021,35(1):后插3.
[2]匡标.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筑数字档案建库以及保护研究——以宋朝四大书院石鼓书院为例[J].中外交流,2017(31):5-6.
[3]高云.闽台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中的数字化创新技术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55.
[4]徐桐.基于数字技术的古建筑信息公众传播研究——兼论“建筑图像比对识别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前景[J].建筑学报,2019(8):36.
[
[5]李扬,王锐,刘平.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古建筑保护探究——以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古建筑为例[J].安徽建筑,202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