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摘要:随着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估变得尤为关键。本文探索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结合课堂互动与评价,使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的理解;多元化评价手段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技术手段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实时评估与反馈,旨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多元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与评价方式往往是分隔的。教师在教完一段内容后,再对学生进行测试或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只是对学生“会”或“不会”的简单判断。但实际上,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多维度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就给予学生持续、多角度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前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多数教师依赖于课本,按章节逐一进行教学,强调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而对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的培养关注不足。此外,评价方式往往固化为期末或单元测试,这些测试主要聚焦于文本信息的回忆和简单的应用,而对学生的思考、批判和深度解读能力关注不够。这种教学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文阅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情感态度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尽管学生可能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们的实际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却可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点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整合
在“教学评一体化”中,首要的任务是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紧密结合。这意味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具体的评价方式来检验这些目标是否被达成。而这些评价方式则需要确切、明确地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运用情况。当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真正融为一体时,教师的教学计划和策略会更加明确,学生也能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达到的水平与期望。
以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阅读教学为例,《西门豹治邺》教材不仅是一个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本,更是一个深入探讨人性、权力、策略和智慧的深层次文献。故事的结构清晰,各个情节都紧密相扣,全文呈现了西门豹的非凡智慧和决断,也展示了巫婆和官绅的奸诈。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文中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思考如何鉴别权威、挑战不公正,并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包括识别文章的主要观点、支持细节、结构和风格等。
针对这些教学目标,评价标准应包括:
1.学生能够准确地回忆和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
2.学生能够独立分析文本,识别其中的主题、观点和论据,并能够提供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3.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文本中的不同策略和手段,如对话、描述、比喻等,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这样,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具体的评价方法,如问答、讨论、作文等,都可以直接与上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相对应,确保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反馈
过程性评价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展的持续监控和反馈。与传统的只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不同,过程性评价让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需求,从而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能力。实时的反馈机制确保了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状态,使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涉及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文章。在教学时,学生可能对文章结构和人物性格产生疑问。为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提问和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例如,通过询问西门豹询问老大爷的原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文中的核心信息。同时,文章中的情感冲突和道德选择也值得深入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感受,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此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如制作思维导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结构。
(三)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的终结性评估
尽管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但同样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估。成果性评价是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例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全面评估。这种评价形式确保了学生已经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果性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应当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能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
在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的阅读教学的终结性评估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知识点的掌握和所培养的阅读技能。评估应结合书面测试和口头问答,考查学生对西门豹的策略、文章结构及各角色的理解,同时观察他们是否能有效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和总结。此外,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对文本的评价也是评估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读后感或评论来体现。最后,检测学生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新的情境,如分析类似故事或创作续篇,这不仅反
映知识的掌握,还展现了他们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这样的终结性评估确保学生全面达到学习目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 (一)课堂互动与评价的结合
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的关键。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将评价融入到课堂互动中,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还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参与度尤为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如“你们认为西门豹为什么要这样治邺?”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并及时给予反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围绕文章中的主题或西门豹的做法展开争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角色扮演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角色和情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及时的评价,从而使教学与评价更好地结合。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头回答外,可以尝试引入项目评价、作品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针对《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体现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除了笔试和口头问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海报、PPT或小短片。比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关于西门豹治理邺的创意故事板或短剧,这不仅可以检验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展现他们的创新和批判性思考。
(三)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实时评估与反馈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工具和平台为实时评估与反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验、学习管理系统或专门的教育软件来收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数据,如阅读速度、重点标注、笔记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难点,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同时,学生
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得到即时的反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结语
通过将课堂互动、多元评价和技术辅助评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还能更全面、精确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我们应该持续探索和实践,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充满激励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金辉.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以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2(09):43-44.
[2]包冬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2):75-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