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写词语:蒙眬、咨询、浏览、简朴、审阅、思索。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崇高品质。 2、领悟课文选用生活小事、以平实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课件:周总理照片一张,“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日志一张,《一夜的工作》插图一张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周总理工件、生活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 7
(课件出示周总理照片)同学们,照片中这位刚毅消瘦、和蔼可亲的老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深深怀念着的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他每天是怎样工作的呢?诗人何其芳同志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写了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共同学习,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总理一夜的工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工作劳苦、生活俭朴)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总理的劳苦?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总理的俭朴?学生自读课文,用“______”画出说明总理工作辛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示总理生活俭朴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3.交流
(1)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有关的语句。
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到时候叫你。’”
哪些词让你感受到总理工作的劳苦,谈谈你的理解。(“一尺来高”、“一叠”、“今晚上”说明文件多、工作繁重,工作紧张,十分辛苦)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
教师相机点拨:找出表现周总理审稿过程中的动词(看、画、想、问)
从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周总理工作仔细、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文件准确无误,可见工作量之大,十分辛苦)
2 / 7
C.“喝了一会儿茶……你也回去睡觉吧。’”
这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前后联系体会。(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时间长;下午又要“参加活动”说明总理日以继夜地工作,十分辛苦)看到总理让别人抓紧时间睡觉,而自己却不停地工作,你又想到了什么?(总理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无私)
(2)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A.“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如此而已。” 教师相机点拨:
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同学们想象一下,里面应放着什么?而现在周总理的办公室摆着什么?书上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极其简单”,“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
是呀!总理的办公室“如此而已”,“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仅仅这几样,再没别的东西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住在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陈设却如此简单,你想说点什么吗?(周总理生活十分简朴,周总理严于律已、与人民同甘共苦。)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教师设疑激趣:你认为花生米的数量跟平时比有没有增加分量?为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上文,相机诱导:首先,从“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分量自然也就有所增加;其次,从句子本身来看,若去掉“好像”就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如有“好像”,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好像没有增加似的。
增加了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说明了什么?(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周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同食物简单的对比,你想到了什么?
3 / 7
4.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的关系。
(1)“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呢?(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
(2)请你从课文中找到有这种关系的内容,并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把这样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3)总结:作者有意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采用对比的写法,更加真切地让我们体会到总理的伟大人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逐段读课文。(同学评议)
2.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读。
2.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当时心情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于是只能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反映。)
3.作者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了些什么?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名回答。重点词语点拨。(“新中国”是与中国历朝历代相比,只有新中国才有这样的好总理,
4 / 7
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并引以自豪的思想感情;“多么”、“多么”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周总理赞美的强烈感情。)
4.(1)作者想高声对全世界说些什么?学生齐声回答。 (2)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生、师生讨论。
(“高声对全世界说”是作者无法抑制自己内心强烈感情的表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在同世界各国相比;“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用“每个”意在强调“我”所看见的“一夜的工作”只是周总理无数个夜晚工作的缩影;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想到了他每个夜晚的工作,周总理不辞劳苦、生活简朴的高尚品质贯穿于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奉献中,从而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以反问句式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热爱以及作者的自信与自豪。)
5.朗读(教师范读;指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多名学生一遍又一遍反复诵读,产生一种连绵不断的回音效果,仿佛全中国、整个世界都在呼应作者似的;齐读)指导要点:要读出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的自信、自豪;读“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慢而有力;读“这样”要强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6.文章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歌颂总理的精神的? (通过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运用朴实的语言)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及一些细节描写) 三、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1.周总理的高尚品质体现在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周总理工作、生活的资料都带来了吗?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向伙伴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5 / 7
2.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教师鼓励)
3.同学们愿意听老师的介绍吗?(出示:“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日志和《一夜的工作》插图) “xx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 下午3时起床 下午4时与xx会谈 晚7时陪餐 晚10时政治局会议 xx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 xx7时办公
中午12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xx 下午2时休息
4.同学们,假如你是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或何其芳,听了其他同学搜集的资料,看了上面的工作日志和插图,你想到了什么?又怎么说?
四、布置作业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6 / 7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