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pcr相关试题

pcr相关试题

2023-06-0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C.PCR的主要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 D.PCR扩增中不需要使用热稳定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PCR技术扩增DNA时,热稳定DNA聚合酶是必须的。 考点:本题考查PCR技术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识记。

2.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 (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 【分析】

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4~9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9号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 【详解】

A、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片段。4~9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2号野生型和10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250~500bp,A正确; B、3号PCR结果包含250~500bp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错误; C、9号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正确;

D、10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由图可知,10号的

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D正确。 故选B。

3.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

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bp之间 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合成技术,如图表示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页 共32页 ◎ 第2页 共32页

A.甲过程高温使DNA变性解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B.丙过程用到的酶在高温下失活,因此在PCR扩增时需要再添加 C.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循环3次后,在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占25% D.PCR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PCR中解旋是通过高温进行的,故甲过程高温使DNA变性解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A正确;丙过程用到的酶为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不会失活,因此在PCR扩增时不需要再添加,B错误;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循环3次后,形成的DNA分子为8个,而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为2个,故在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占25%,C正确;PCR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

4.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图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B.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 C.退火温度过高可能导致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

D.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同时含有引物A和引物B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15/16 【答案】D 【解析】

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两种),但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A正确;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B正确;退火的目的是使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DNA单链结合,因此退火温度过高可能引起两种引物不能与两条DNA单链结合,进而导致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C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四轮循环即DNA复制4次,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其中含有最初模板链的2个DNA分子含有

第3页 共32页 ◎ 第4页 共32页

引物A或引物B,其余14个DNA分子均含有引物A和引物B,所以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同时含有引物A和引物B的DNA片段所占的比率为14/16=7/8,D错误。

5.通过设计引物,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图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该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如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的DNA聚合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详解】

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定向插入,A错误;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脱氧核苷酸、Taq酶等,不需要加入解旋酶,PCR中利用热变性打开DNA双链,B错误;通过2轮复制后,可以获得以①链为模板合成的②链,经过第三轮复制,以②链为模板,引物1能与图中②链的3’端结合,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C正确;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只有一个,

即以②链为模板合成的DNA分子,总DNA数目是23=8个,故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8,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A.引物中设计相同的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 B.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核苷酸、解旋酶、Taq酶等

C.第3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链的3’端结合,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6.野生型果蝇为灰身、长翅。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表型。已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灰身长翅(P1)与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5页 共32页 ◎ 第6页 共32页

少,推测产生此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5)取杂交实验二中的P1卵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减一分 ______现象,而取P2裂前期的卵母细胞,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

精巢切片观察同一时期的精母细胞却通常观察不到此现象,因为______。

根据这两对基因的DNA序列分别设计一对PCR引物,对杂交实验一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见图1.请回答问题:

【答案】一 AB和ab 增加

基因重组 P1亲本雌果蝇产生了4种卵细胞(AB、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ab多,Ab、aB少,而P2亲本雄果蝇只产生一种ab的精子 交 AB、叉 Y染色体与X染色体大小相差很多,同源区段很少 【解析】 【分析】

(1)根据杂交实验一与相关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推测两对等位基因应该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P1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2)由图1的PCR结果可以推测:果蝇B→b的突变是由于B基因内碱基对的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所致。

(3)若对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再进行PCR扩增,亲本及亲本型子代扩增结果见图2.请将新组合表型果蝇的扩增条带图绘在图2中的横线上。______

(4)分析杂交实验二后代中出现4中表现型,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F1出现的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

根据图1和杂交实验一可知:杂交一的亲本和子代的基因组成为

AaBb×aabb→AaBb:aabb=1:1,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和B再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P1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 AB和ab。

(2)由图1的PCR结果可知,B基因有600碱基对,而b基因有700碱基对,说明果蝇B→b的突变是由于B基因内碱基对的增加所致。

(3)图2说明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的亲本基因组成为AaBb和aabb,杂交实

第7页 共32页 ◎ 第8页 共32页

验二的F1出现的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P1亲本雌果蝇产生了4种卵细胞(AB、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AB、ab多,Ab、aB少,而P2亲本雄果蝇只产生一种ab的精子,因此后代的基因组成为AaBb、aabb、Aabb、aaBb。新组合表型果蝇的扩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7.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标准的PCR过程如下图,一次循环,DNA含量就增加一倍,下图为一次循环。

增条带如图所示:。

(4)杂交实验二后代中出现4种表现型,四种表现型是两多两少,且两两相等,其中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推测P1亲本雌果蝇产生了4种卵细胞(AB、ab、Ab、aB),数量两两相等,其中AB、ab多,Ab、aB少,而P2亲本雄果蝇只产生一种ab的精子,说明P1发生了交叉互换,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5)取杂交实验二中的P1卵巢制成切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减一分裂前期的卵母细胞,发现其中的一些染色体有联会和交叉现象,而取P2精巢切片观察同一时期的精母细胞却通常观察不到此现象,因为Y染色体与X染色体大小相差很多,同源区段很少。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配子法判断非等位基因的位置及遵循的遗传规律,分析DNA指纹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会出特定个体的DNA指纹,并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推算交换率。

第9页 共32页 ◎ 第10页 共32页

(1)PCR中使双链DNA模板的形成单链DNA,需要加热,相当于在细胞内完成此过程中_________的作用。

(2)在合成互补子链过程中,一般不使用DNA聚合酶,而使用Taq酶,请你根据图解中有关信息确定最可能原因是Taq酶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是以dNTP(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若用脱氧核糖核苷酸则不能形成互补的子链,dNTP可用简略用下图解表示。

推测:最终单个dNTP连接形成子代DNA链时,要断裂_____个磷酸键,并

同时为DNA链的形成提供______________。

(4)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DNA分子上“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下图1所示。经过一次循环后,产物如下图2所示。则经_________轮循环后,产物中出现如下图3所示DNA分子;此DNA分子共有__________个。

为DNA合成的原料。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水解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以为DNA合成提供能量。

(4)PCR中每次复制子链的合成是从引物结合的位置开始的,故第一次复制的产物如图2所示,设图2中所示DNA中的四条肽链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1、2、3、4,图3所示的DNA两条链从上到下依次为5和6,则第二次复制会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2个如图2所示,另外2个DNA分别由26号链组成及3号链和5号链组成,第3次复制时,分别以5号链和号链和

6号链为模板合成的2个DNA分子双链等长,如图3所示。 【答案】解旋酶 在高温下也具有强的催化活性 2 能量 3 2 【解析】 【分析】

PCR可以实现体外快速扩增DNA分子,原理是DNA双链的复制,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详解】

(1)PCR中通过加热破坏氢键,打开双链,在细胞内由解旋酶催化氢键打开。

(2)PCR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普通的DNA聚合酶在高温环境中会失活,故需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处理。

(3)一个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3个磷酸,1个脱氧核糖和1个含氮碱基,需要打开2个磷酸键,脱去2个磷酸基团才能作为形成脱氧核苷酸,作

评卷人 得分 四、非选择题

8.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

技术,由1983年美国Mullis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由其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即简易DNA扩增法,意味着PCR技术的真正诞生。到如今2013年,PCR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1973年,台湾科学家钱嘉韵,发现了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为PCR技术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下图为PCR扩增中第一轮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页 共32页 ◎ 第12页 共32页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

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其原理是DNA双链的复制,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的加以复制,使其数量呈指数方式增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

(1)PCR是一项在生物____________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它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的加以复制,使其数量呈________方式增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_____________。

(2)PCR技术每一轮扩增中,需要参与的引物有_______________种,引物的本质是________,PCR扩增中需要dATP、dTTP、dCTP、dGTP的参与,它们的作用是______。参与PCR扩增的酶是Tap酶,它与普通的DNA聚合酶相比,特点是____________。

n

【答案】 体外 DNA双链复制 指数(或2) 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

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2)PCR技术每一轮扩增中,需要不同的2种引物,引物的本质是链DNA,PCR扩增中需要dATP、dTTP、dCTP、dGTP的参与,提供能量和原料。参与PCR扩增的酶是Tap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9.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基因可导入农作物中,用于改良该农作性状。通过多重PCR技术可扩增并检测转基因农作物的外源基因成分。多重PCR是在一个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针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多个目的基因的PCR 技术。请回答:

(1)我国科学家将Bt毒蛋白基因、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可获得_______、_______、延熟的转基因作物。

核苷酸序列 2 单链DNA(单链DNA或RNA) 提供能量和原料 耐高温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识记有关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第13页 共32页 ◎ 第14页 共32页

(2)引物是根据__________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每种基因扩增需要一对引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下表是A、B、C三种基因的引物,据表分析,引物特异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物1 A基因 引物2 引物1 B基因 引物2 引物1 C基因 引物2

(3)PCR过程中温度从90℃降到55-6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检测人员通过多重PCR技术确定农作物中 是否含有A、B、C三种转基因。将A、B、C三种基因和待测的农作物基因样品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再进行电泳,结果如图。

5′GCGTCATGATCGGCTCGATG3′ 5′AAATGTATAATTGCGGGACTCTAATC3′ 5′CCTTCATGTTCGGCGGTCTCG3′ 5′GATAGTGGGATTGTGCGTCATCCC3′ 5′TGAATCCTGTTGCCGGTCTT3′ 据图分析:含有三种转基因的农作物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 。 (5)与PCR技术相比,多重PCR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抗虫 抗逆 (已知)目的基因 DNA在加热后得到的两条单链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序列不同,每一单链对应一条引物核苷酸的数目不同,序列不同且每对引物之间不能互补配对 使引物与模板链(或“单链”)相应序列互补结合 样品4 样品4PCR扩增后的结果与已知三种基因的电泳结果一致 一次检测效率高(可同时检测多种基因) 【解析】

本题考查PCR技术,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能根据PCR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表格和图形,进行推理和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

(1)Bt毒蛋白基因表达可提高农作物棉花抵抗棉铃虫的能力,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表达可提高农作物的抗冻能力,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表达可有利用果实延熟,故将Bt毒蛋白基因、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可获得抗虫、抗逆、延熟的转基因作物。

(2)PCR技术中,引物是根据(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合成的,

第15页 共32页 ◎ 第16页 共32页

5′GCTCCTACAAATGCCATCATTGC3′ 每种基因扩增都需要一对引物(两种),其原因是DNA在加热后得到的两条单链作为PCR扩增的模板。根据表中A、B、C三种基因引物的碱基序列可知,引物的特异性主要体现在序列不同,每一单链对应一条引物核苷酸的数目不同,序列不同且每对引物之间不能互补配对。

PCR过程中温度从90℃降到55-60℃的目的是使引物与模板链(3)(或“单链”)相应序列互补结合,即复性。

(4)根据电泳结果可知,样品4的PCR扩增后的结果与已知三种基因的电泳结果一致,可知含有三种转基因的农作物是样品4。

(5)根据题意,多重PCR是在一个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针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多个目的基因的PCR 技术;可知与PCR技术相比,多重PCR技术的优势是一次检测效率高(可同时检测多种基因)。

10.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DNA体外合成放大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DNA。回答下列有关该技术的知识:

(1)下图为PCR原理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需要__________等条件。

(2)现有目的基因“X基因”,它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1所示。经4轮循环后产物中有五种不同的DNA分子,如图2所示。

至少需要循环__________轮,图2所示的五种不同的DNA分子在产物中才都会出现。经4轮循环后,图中④所示的DNA分子数分别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从理论上推测,第四轮循环产物中不含有引物1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扩增和获取目的基因 解旋(变性) DNA解旋酶 样品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Taq酶 3 3/16 1/16

【解析】 【详解】

基因工程中,利用PCR技术来__________,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内也能完成DNA的复制,但有所不同,图中A过程称为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需要__________才能完成。图中B和C过程的完成

试题分析:PCR技术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高温变

第17页 共32页 ◎ 第18页 共32页

性,B表示低温复性,C表示中温延伸。

(1)基因工程中,可以利用PCR技术扩增和获取目的基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表示高温变性过程,即DNA分子在高温下的解旋过程,该过程在生物体内需要DNA解旋酶的催化;图中B和C过程表示复性和延伸的过程,即以DNA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有:样品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Taq酶等。

(2)由图分析可知:X基因第1次复制得到两个两种DNA:①和②;X基因第2次复制得到四个四种DNA:①复制得①和③、②复制得②和④;X基因第3次复制得到八个五种DNA:①复制得①和③、③复制得③和⑤、②复制得②和④、④复制得④和⑤,因此至少需要循环3轮,图2所示的五种不同的DNA分子在产物中才都会出现;X基因第4次复制得到16个五种:①复制得①和③、两个③复制得两个③和两个⑤、两个④复制得两个④和两个⑤、两个⑤得到4个⑤,因此经4轮循环后,图中④所示的DNA分子数分别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为3/16,从理论上推测,第四轮循环产物中不含有引物1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1/16。

11.我国公布的禁止进境检疫的有害生物烟草环斑病毒(TRSV)是RNA病毒。检疫部门取烟草叶片进行该病毒的诊断和检测,将待测样品利用RTPCR技术(逆转录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势)扩增样品。下图1是RTPCR技术的过程示意图,图2是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过程①表示利用RNA获得cDNA,该过程需要________酶的参与,过程②需要加入________酶。

(2) 待测样品中RNA的提供者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也可能只是________。

(3) 图1过程①需要加入引物P2,该引物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的序列设计并生产的。过程②引物P2、P1都需加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图2中电泳带1是取自未感染的烟叶样品电泳结果,电泳带2是不同大小DNA的标准参照,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转录 热稳定DNA聚合(Taq) 烟草(叶片) TRSV 烟草 TRSV蛋白外壳基因 DNA两条链的合成需要不同的引物 电泳带3对应的样品感染了TRSV 电泳带3和电泳带1相比出现了分子量大约是600 bp的DNA电泳带 【解析】

第19页 共32页 ◎ 第20页 共32页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图1中,过程①表示利用RNA获得cDNA的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反转录酶的参与;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TRSV外壳蛋白基因cDNA的过程,需要加入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

(2)由题意“检疫部门取烟草叶片进行该病毒的诊断和检测”可推知:待测样品中RNA的提供者可能是烟草和TRSV,也可能只是烟草。

(3)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 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图1中,过程①的产物是TRSV外壳蛋白基因,因此加入的引物P2是依据TRSV蛋白外壳基因的序列设计并生产的。过程②在扩增TRSV蛋白外壳基因时,两条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不同,与这两条模板链结合的引物也不同,即DNA两条链的合成需要不同的引物,因此引物P2、P1都需加入。

(4)在图2中,已知电泳带2是不同大小DNA的标准参照,电泳带1是取自未感染的烟叶样品电泳结果,说明电泳带1对应的DNA只来自烟叶。对比分析电泳带1、2、3可知:电泳带3和电泳带1相比出现了分子量大约是600 bp的DNA电泳带,据此得出的结论是:电泳带3对应的样品感染了TRSV。 【点睛】

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特别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据此,以图1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

图2中的“3条电泳带对应的DNA的大小”为切入点,从中把握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12.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位于编码蛋白质序列内的非编码DNA片段),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有人利用RT-PCR技术(mRNA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牛的G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G蛋白(一种免疫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RT-PCR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在进行PCR扩增时需要设计_________种引物。

(2)RT-PCR的产物经过BamHⅠ、EcoRⅠ双酶切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得到的PBV载体连接,该操作程序属于_________,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与单一酶切相比,双酶切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若要检测G基因是否翻译出G蛋白,可采用的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从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G基因,同样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G蛋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逆转录酶和Taq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2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防止目的基因(或载体)自身连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连接 抗原—抗体杂交 从基因组文库获取的G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G蛋白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特别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等相关知识

第21页 共32页 ◎ 第22页 共32页

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RT-PCR过程,首先是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此时需要逆转录酶参与催化;其次是将cDNA进行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不开Taq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的催化。在进行PCR扩增时需要设计2种引物,以便分别与两条DNA模板链结合。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与单一酶切相比,双酶切具有的优点是:防止目的基因或载体自身连接;

防止目的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

(3)若要检测G基因是否翻译出G蛋白,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内含子;牛为真核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可见,从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G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G蛋白,因此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未能得到G蛋白。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题的解答,其关键在于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即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内含子,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牛和大肠杆菌的基因结构入手,分析从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G基因,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却未能得到G蛋白的原因。

13.萝卜的蛋白A具有广泛的抗植物病菌作用,而且对人体没有影响。我国科学家欲获得高效表达蛋白A的转基因大肠杆菌作为微生物农药,做了相关研究。

(1)研究者用相同的_________酶处理蛋白A基因和pET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置于经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悬液中,获得转基因大肠杆菌。

(2)检测发现,转入的蛋白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效率很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A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并按图2方式依次进行4次PCR扩增,以得到新的蛋白A基因。 ①这是一种定点的_________技术。

第23页 共32页 ◎ 第24页 共32页

②图2所示的4次PCR应该分别如何选择图1中所示的引物?请填写以下表格(若选用该引物划“√”,若不选用该引物则划“×”)。 PCR1 PCR2 PCR3 PCR4

(3)研究者进一步将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和_________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_________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A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A基因表达效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_________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4)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A基因的大肠杆菌,其优点是_________。 【答案】 限制酶和DNA连接 CaCl2 基因突变

引物A 引物B 引物C 引物D 空质粒(pET质粒) 抗原-抗体杂交 抑菌圈 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基本过程的四个步骤、PCR技术等,回忆相关知识点,根据题干据图分析答题。

(1)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相同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蛋白A基因和pET

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需要用氯化钙处理,以便重组质粒的导入。

(2)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经过4次PCR技术后获得了新的基因,这是一种定点的基因突变技术。

②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A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B和C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因此4次PCR应该分别选择如图所示的引物:

(3)将含有新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A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A基因表达效

含有蛋白A基因的重组质粒、

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抑菌圈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第25页 共32页 ◎ 第26页 共32页

(4)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A基因的大肠杆菌,是因为蛋白A基因的发酵产物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

14.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与模板之间的碱基配对。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_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4)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填序号:①升高退火温度 ②降低退火温度 ③重新设计引物)。

【答案】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变性 GC含量高 ②③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代表

PCR技术流程,步骤1代表

模板DNA在94℃的高温下变性,步骤2代表退火,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1)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点,由于目的基因前端插入了引物,所以在构建重组质粒时,要在引物中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保证目的基因完整地插入到重组质粒中;设计引物时要注意避免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环状DNA,使其无法插入

(1)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______________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2)图中步骤1代表______________,步骤2代表退火,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3)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

重组质粒中。

(2)步骤1所示模板DNA在94℃的高温下变性,使DNA断开双链结构。

(3)PCR的退火过程中,进行的是引物与模板链的结合,

第27页 共32页 ◎ 第28页 共32页

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链之间的碱基配对;由于碱基之间是以氢键连接的,碱基A与T之间以两个氢键连接,碱基C与G之间以三个氢键连接,相比之下C与G之间稳定性更高,所以长度相同但碱基G与C含量高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4)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说明退火过程出现问题,由于退火温度过高导致引物与模板链无法结合,或是由于引物设计的不合理,使其无法和模板链互补结合。

【点睛】本题关键需要读懂图中PCR技术流程,进一步才能合理分析作答。

15.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物A等。

(2)过程Ⅱ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_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物种之间交流;该技术还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_______。

(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__________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答案】RNA提取物 逆转录酶 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 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 2

n-1

能 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

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温度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过程Ⅰ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Ⅰ的产物是cDNA,cDNA与mRNA形成杂合双链。过程Ⅱ首先将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再以单链c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最后

利用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 【详解】

(1)过程Ⅰ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加入缓冲

(1)过程Ⅰ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引

液、原料、RNA提取物、逆转录酶和引物A等。

第29页 共32页 ◎ 第30页 共32页

(2)过程Ⅰ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形成cDNA-mRNA杂合双链。因此,过程Ⅱ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 ℃,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同时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

(3)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2n-1个引物B。

(4)不同生物体内DNA分子的基本结构相同,且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因此利用RT-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能在物种之间交流。利用该技术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温度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点睛】

准确判断题图中过程Ⅰ、Ⅱ代表的生理过程,结合PCR过程进行解答。

第31页 共32页 ◎第32页 共3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