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间的印记

时间的印记

2021-02-0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间的印记

作者:李杭媛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7年第07期

题目

请以“时间的印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故事,有细节,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析

“时间”是古往今来引无数哲学家、文学家展开探讨和想象的基本母题,亦是人类难以掌控又无法摆脱的永恒存在。在时间的诸多特性中,无形无迹、无踪无影,难以被直接触摸恐怕是其最直观的特征。而本题的关键恰是要赋予无形的时间一种“印记”,将“无形”的时间有形化。这是本题暗含的矛盾所在,也是破题的难点。

所谓矛盾,即构成哲学思辨的悖论性要素。换言之,如果能找到某个恰如其分的“形式”来承载抽象、无形时间的某种本质特性,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那么题目暗含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所以,就这篇文章而言,出彩的关键不仅是情节跌宕、描写细腻,更是要做到选材新颖别致。选择什么样的载体,如何表现时间的形象特质,从而触及其存在的本质意义,是写好这篇文章的第一步。

当然,选择什么样的载体又关乎考生对时间本质特性的理解与思考:时间只是单向、线性的吗?有没有可能也是轮回、循环的?时间只是冰冷、残酷、面向“刽子手”的吗?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也是温暖、深情、酿出生命芳香的酵母呢。对时间的本质理解得深入、思考得透彻,能选择一个最恰切的载体而不落窠臼,同时在情节展开中能凸显时间的多重面向,才能使文章达到选材新颖、情节曲折、立意深刻的水准。

学生在审读这类暗含矛盾、带有阐释概念特征的题目时,既要能破解矛盾,把握其内在张力,也要能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选材一定要突出素材与主题之间专属定制的特点,即非此素材不可。构思立意时不要将概念的内涵简单化、肤浅化,只有挖掘其更隐秘、更深刻的内涵,才能将文章写深、写透。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可以体现“时间印记”的素材其实不少,时间给老者留下的白发和皱纹,给古建筑、老树乃至一座城市留下的青苔痕、斑驳锈迹,都是学生常用的高频素材。但若论到既能体现时间的专属定制性,又能指向时间深刻的内涵,这类“印记”不免显得有些普通。按照素材对写作对象的表现力和对主题的阐释力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适用素材分为常见素材和优质素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常见素材如父母的白发、皱纹,老树的年轮、苔痕,泛黄的老照片,沧桑的老城等,这类素材在表现主题方面堪称“万金油”,可以表现几类常见主题的变体,如骨肉亲情、生命成长、世事变迁等。常见素材处理得当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下面列举学生习作中的三个精彩片段。 表现“生命易逝,亲情永驻”主题的:

那天,发着高烧的我突然从梦中惊醒,发现已是深夜了。眯着眼睛适应着突如其来的光线,依稀中看到有两个人影在晃动。慢慢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这世上我最熟悉的两张面孔,而此刻,脸上写满担忧的他们却显得有点儿陌生。什么时候爸爸鬓间的花白蔓延到了额前?又是什么时候,皱纹悄悄地爬上了妈妈的眼角?房间里弥漫着苦涩的药味和医用酒精的味道,越过妈妈瘦削的肩膀,我看到桌子上摆着五颜六色的胶囊和一个温度计。

透过两个人影间的缝隙,墙上的那张相片突然闯入了我的视线。刹那间,我突然看清了岁月的痕迹。脱落了些许色彩的相片上,是两张年轻而快乐的面庞——那才是我印象中他们的样子——妈妈留着一头栗色的波浪鬈发,爸爸穿着有棕榈树印花的T恤衫。他们的双颊丰满红润,清澈的眼里漾满了笑意。再看看眼前这两对布满血丝的眸子,双颊甚至已经有些凹陷进去,几道皱纹显得越发清晰。妈妈早已扎起了发髻,褪去了栗色的几根白发格外显眼;爸爸应该是刚加班回来,还没来得及换衣服,沉重的西服把他的双肩压得有些倾斜。我猛然惊觉,原来时间早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只是迟钝如我,等到它将一寸寸深刻的痕迹赤裸裸地揭开时才发觉。钟表指针的滴答声突然变得尖锐起来——我好希望时间走得慢些,再慢些,好想能回到从前……

好不容易偷得几天闲暇,我像小时候一样,把每天的趣事都讲给他们听,却还是没能说尽这两个月来积在我心里的话。听我东一句西一句地说着,他们只顾着笑,一如从前。有水光氤氲在他们眼底,荡开了,两对眸子重现了往日的清亮。我恍然觉得,随着我渐渐长大,他们确乎是变老了,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变。不由得疑惑,时间究竟有没有留下痕迹呢?不知为何,我眼中灿烂地笑着的,并非此刻笑得满脸皱褶的他们,而是脸颊丰满红润、嘴角微微上扬的他们。

(北大附中高三 张思原) 表现城市变迁中的时间印记的:

终于还是带姥姥回去了。如我所料,城墙被推倒了,泉眼也枯了,老柳树的根在柏油和水泥的“压迫”下慢慢枯死,青石板不知做了哪里的路基,眼前林立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看着眼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感叹,往昔竟没留下一点儿痕迹。时间划过几十年,我仿佛听见它匆匆而去的脚步,毫不犹豫地抹除了城市的历史,也带走了姥姥的青春。难道记忆也在逃吗?姥姥沉默地走过曾经的剪子巷,寻寻觅觅,有些迷茫,有些失神,眉眼之间却不显凄惶。这么多年的浮沉,曾经的美好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时间冲淡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那天晚上,我们在剪子巷旧址上新建的大厦顶层吃饭。旋转餐厅巨大的玻璃窗外,曾经的城郊化作一片灯红酒绿:城市在深蓝的天幕下凝神,被一道道流光溢彩的“霓虹”吸引了目光,熙熙攘攘的人群拥向家的方向,居民区的灯光一盏盏点亮,星星点点的光汇成灿烂温暖的海洋。姥姥情不自禁地笑了。“这是现在的剪子巷!”她的脸被玻璃映出的灯光照得更显温柔,眼神明亮澄澈得如同当年那少女的秋波,沉郁的暗流也归于平静安详。姥姥的剪子巷被时间偷走了,而她对剪子巷那没有结果的眷恋是时间留下的伤疤。心里的痛也许使她麻木,却无法被抹去。而这份痛楚伴着她见证了济南城的前世今生,终于在包容中积淀成对济南这方土地的热爱。这是时间涤荡过的痕迹,是更为广博而深沉的感情。 (北大附中高三 金冰儿)

以上两个片段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时间既无情又有情的特点。作者用细腻的描写刻画出时间催人老的辛酸滋味和世事变迁、青春不返的沧桑无奈,但又能在故事情节中消化、释然这种悲剧的伤感,体悟到能够留存于时间中永恒的情感与更加宏大、开阔的美好未来。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的:

我每年都会在那里拍一张照片,背靠秋山,笑容灿烂……

还记得,在秋山的怀抱里,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了银河和满天星辰。我几乎兴奋了一整晚,又叫又跳,舍不得睡去。老板捧着油茶,热气熏红了他含笑的脸,他对我说:“不要紧,明年还有,再来看嘛!”如今,这景色怕是只能出现在梦中了。

再次登上秋山的时候,景色已经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被树林间“生产建设”的字样破坏了,我仿佛听见了秋山的哭泣。它扛过了时间的“拷打”,却终究没能迎来下一个秋天。 临走时,我还是拍了一张照片,秋山和我都笑得很勉强。这是我和秋山的告别。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等到人们彻底征服自然的时候,又有谁愿意倾听秋山的哭泣?不知时间对人类刻下的新印记是否满意,人类的印记又是否会被时间烙下新的印痕? (北大附中高三贺雨萌)

作者从另一个维度思考时间,注意到自然的时间印记与现代化的人为时间印记。通过物候节气的变化,点出文章的第一层“印记”:时间给自然留痕;通过人类开山建设的破坏活动,写明文章的第二层“印记”:在一个更大的时间维度中,人类加诸自然的印记,亦是现代化留给时间的印记。文末一连串的反问珠玉落地,将文章引入对现代化的反思,高潮迭起。

而所谓优质素材往往与作文的主题丝丝相扣,不需要化用、阐释,素材本身就可以直接体现主题。常见素材是万能灵药,可适用于多个主题,考生可作为平时积累,没有灵感时拿来化用。而优质素材往往专为某个主题而生,虽然适用范围不及常见素材广,但能够更加贴切地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主题。比如,成长过程中在墙上画的身高标线,旧书、日记本上的划痕、字迹都是能够体现“时间的印记”这一主题的优质素材。

当然,有一个颇为恰切的例子是迟子建的《撕日历的日子》。“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厚厚的那一侧是已逝的时光,由于有些日子上记着一些人的地址和电话,以及偶来的一些所思所感,所以它比原来的厚度还厚,仿佛说明着已去岁月的沉重。它有如一块沉甸甸的砖头,压在青春的心头,使青春慌张而疼痛。”作者以“撕日历”为线索,串联起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虽有对时光匆匆的感叹和对逝去青春的缅怀,但明白了时间的不可逆,便能坦然面对人生。 标杆作文 时间的印记

徐佳欣[北大附中高三]

“这一筐书,如果你不要的话,我就捐了啊!”妈妈的声音从书房传来。这些书她已经推销过好几次了,沉迷于手机的我根本不想理睬,随口回了句“随便吧”。这一筐书我并不在意,因为有了碎片化的手机阅读以后,我几乎都不怎么看纸质书了。“回归书香之气”的苦心劝告对我的吸引力远没有手机阅读的便捷来得致命。

过了一会儿,妈妈吃力地抱着那一大筐书走到我的房间,轻轻地将筐子放在了墙角,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摆放珍贵物品的小心翼翼。我对她的行为有些不满,因为我十分讨厌那些书上的灰尘。不是要捐掉吗?为什么又抱到我房间来?

妈妈轻轻拿起最上面的那本书,冲着我说:“这些都是我小时候读过的书,上小学时你把它们翻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一直到初中才看完呢。”

听到这些话,我仿佛被什么触动了。抬起头,望着那本早已泛黄的《荆棘鸟》,刹那间,所有关于它的记忆一下子都涌现出来,在我脑海里翻滚着。我放下手机,从妈妈手上接过那本书,一下子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它确实值得我这样珍视。

翻开扉页,妈妈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剧创来换取”。写得那么简单,却又悲伤得让人心痛。我发现字的旁边还有一点儿油渍和眼泪留下的痕迹,那是我们无数次阅读最真实的证明。而这种证明,也贯穿了这整本书。原来会有这么一天,我突然在一本书中,发现了自己成长的痕迹,我突然觉得这本书倒映出了流逝的时间。无形的时间贯穿于那些泛黄的纸页之间;包含在每一行的批注之中,不论是妈妈娟秀的楷书,还是幼年的我留下的歪歪扭扭的“草书”。它隐藏在两代人的传承中,既陪伴了妈妈的成长,也见证了我的每一次心碎和困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间已把这些旧书“折磨”得破碎不堪,《荆棘鸟》都已散架,只能用一个大夹子夹着。而我不但没有好好珍藏它们,反而连书都不怎么读了。现在时光留给我更多的是微博和朋友圈中的繁杂信息,几乎过目即忘。这种感觉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我恍惚间明白了电子书之所以无法取代纸质书的根本原因——我们不是要在书中了解别人的生活,而是要在书中找到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回看书中时间的印记,我们才能真正认清所谓成长——时间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从生活中发现“真感情”“真故事”。直击命题要害,紧扣主题行文,这就是所谓“优质素材”。一本旧书中的印记(油渍、泪痕、批注)直接体现时间的印记,这种印记之于“我”既有个体生命的成长,也有母女两代人之间的传承,更有对文化知识的思考。于个体而言,时间是一次性、短暂、线性的;于整个人类的生命延续、文化传承而言,时间又是恒定、永远、循环的。描写两代人这一构思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厚,在时间流逝、回顾成长的主题外又增加了代际传承和找寻自我的意味。此外,开篇的欲扬先抑与后文的主题升华形成鲜明对比,使故事情节更加波折。 (李杭媛) 时间的印记

戴嘉雯[北大附中高三]

走到这条路的尽头,就能看见大柳树了。儿时在这路上与同伴飞奔而过,从未觉得像今天这般漫长。拾忆就是这样,生怕遗失,又生怕重逢。

记忆里的大柳树枝叶繁茂,撑起了童年的半边天。儿时在树荫下乘凉,小手在它粗糙的树皮上摩挲,那些凹凸不平的起伏像冬夏逝去留下的鲜明印记,给我关于岁月的启蒙。儿时,放学后的傍晚和同伴爬上树干嬉闹,直到夕阳隐没在山脚;高大的树冠“抱”住我们,耳边只余风打树叶的“沙沙”声。时间无迹可寻地流逝于欢笑和快乐中,以致我常觉得只要大柳树在,童年的记忆就不会走远,升学与搬家也并未让我有太多疑虑。直到那天,偶然听闻大柳树已被砍去大部分枝干,我才惊觉时间的流逝。

不觉间已走到街角,大柳树就在那儿了。习惯了居民楼被高大的树冠遮住的样子,而今竟看到湛蓝的天空,感觉十分突兀。阳光下,树干的截面泛着白光,曾令我日夜思念的树冠已荡然无存。谁又知道,那茂盛葱绿的树冠曾怎样庇护过孩童时的我们,又交织着多少时间的印记?心间乍寒,喉头哽塞,我呆立在原地。

恍然问,我看见树旁有跳动的鲜艳颜色。缓缓走近,竟是一群孩子正在树旁玩耍。他们正手拉手丈量大柳树的树干,脸上露出的惊叹表情与当年的我们别无二致。原来,不复昨日的大柳树,还在用另一种姿态给予孩子们欢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抬起头,我再次仔细打量这棵深深扎根在记忆里的大柳树。微风吹来,但没有风打树叶的“沙沙”声,它似乎不再活泼,变得沉默了许多。儿时曾多次“落座”的那处树干已被砍掉,只余最底端的倒“人”字。泛白的伤口像时间的标签,宣告着大柳树不再年轻,也宣告着我的童年已经逝去。不过,近距离看我才发现,原来那些树干的截面上,已经长出了细长细长的枝丫——未来的大柳树,依然会生机勃勃吧。属于我的时间已消失不见,但属于身旁这些孩子的,正分明而独特地印在眼前。

我看着他们,似乎正在无声而庄重地传递一份爱。而所有关于童年的斑驳光影,就留给时间去描摹吧。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温情且充满童趣。小作者很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用艺术手法重新加工。借物抒怀之作中,追寻一棵老树缅怀逝去的童年,似乎很多人都写过;用一棵老树的变化来体现时间的印记,也不难想到。但本文的巧妙之处在于,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同时,又引出对代际轮回与生命传承的思考,颇显深度。文章的细节描写处理得很细腻,如记忆中的树干与现实中的树干之对比,儿时玩耍的同伴与眼前玩耍的孩子的呼应。树与人体现了时间的双重印记,一个在衰老,却依然奉献自我;一个在成长,且生生不息。 (李杭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