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嘉文
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7期
陈嘉文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政法系 广东东莞 523106)
摘 要: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也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丰富感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旨在提升音乐教学深度。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情感体验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195-01
黑格尔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高校现代教学的载体,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及鉴赏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音乐中的情感,而且还可与在音乐中与自己的情感进行交流,达到共通、共融的境界,从而促使情感升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1 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意义
音乐虽然只是由简单的几个数字构成,但其中却饱含丰富的情感,其思考、想象、感受的空间广大,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鉴赏能力,熏陶学生情操。而通过情感体验,更能发挥其的作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创造能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同一首歌曲,有些人演绎能够感动听众,而有些人演唱却味同嚼蜡,之所以差别那么大,原因在于其情感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情感体验,能够充分体验创作者当初创造的初衷、所经历的情感故事、所想表达的情愫、所传递给听众的感受等,如此能够让学生在体验别人情感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为创作积累素材,同时在成功的作品中学习创作方法,从而提高创造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特殊反应,是一种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对于社会和人生阅历都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虽然其自身暂时无法拥有丰富的情感,但可通过实践教学去培养和获得。在不断的欣赏和老师的讲解中,学生可从大量的音乐实践中培养一定的欣赏、评价能力,从此以往,其对音乐的理解越来越纯熟,对音乐的把握也越来越熟练。
1.3 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音乐是门华丽的艺术,也是门最为普通的艺术。它是人类思想的近邻,更是哲学的高参。一件音乐作品的诞生,它总是凝聚了词作者和曲作者的心血。它是唯一没有国家的语言,它不仅能够成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同样也能成为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工具。往往一首好曲子或一段好旋律能够让老师和学生产生共鸣,增加交谈的话题,从而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1.4 了解学生的特点
由于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比较抽象,而且与个人的音质、音色、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情感的体验也因人而异。作为老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分析不同学生对何种音乐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作品,引导其体验音乐中的情感,让每位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找到自己的亮点,从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在欣赏其他音乐类型时,又能积累相关的鉴赏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对各种风格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2 介绍音乐作品的创造背景,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意境
音乐的欣赏不仅要从其韵律中感受,更多的需要了解其创作的背景、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创造意图、表现手法等,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平日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可能更多是从感观中体验,对其情感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挑选作品的背景做全面的收集,在课堂中先将相关的背景信息介绍给学生,后让其在音乐中体会。比如在欣赏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时,介绍了肖邦的祖国波兰面临亡国的悲惨命运,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的历史背景,学生才能够体会到这部作品中的激情,悲痛之情,才能理解他用自己的音乐向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其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式,此种表现不单是抽象的情感,或纯粹主管心灵的自我表现,更多的是在一定思想支配下来源于生活的情感表达。在欣赏过程中,对于生活经历比较单纯的学生来说,有时候无法感受到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波折,也就无法深刻体会作品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引导和启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时,在琵琶演奏中让学生想象2000多年前刘邦和项羽决战的激励战况,从音乐中感受人声鼎沸、鼓角齐鸣、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悲壮场面,引导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身临其境去进行情感体验。
4 采用不同体裁的作品,丰富学生情感
目前音乐作品缤纷多彩,给课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即要考虑到音乐作品体裁的形式,风格的多样性,还要注意作品的可接受性,艺术性和思考性,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
第一,可选择欣赏外国音乐作品。国外的一些作品,特别是一些大型交响乐、协奏曲和圆舞曲,为学生展示了音乐发展的巨大空间,在欣赏其音乐作品时,体验一种震撼、深度的感情。比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体现的是一种英雄的战斗意志,通过斗争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通过欣赏此作品,学生不仅欣赏到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作品里蕴含的思想性。
第二,可选择欣赏民族音乐。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音乐表现形式。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比如北方的民族音乐多以粗犷、豪放为主基调,江南一带则以宛转、细腻为特点;苗族的秀美、悠扬,藏族的雄浑高亢。
第三,可选择欣赏现代音乐。高校的学生都为青年人,他们成长在新时期,接触到比较多的新信息,其音乐创作形式也比较多样,流行元素比较多。因此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的流行
音乐风格,将比较受欢迎的作品放于课堂欣赏,如克莱德曼的钢琴小品《秋日私语》、肯尼金的萨克斯曲《回家》及摇滚乐。通过选择学生喜欢的类型,易与学生取得共鸣,更能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师生沟通,激发兴趣,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
总之,音乐的情感性特征决定了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选择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引导和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才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累积创造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桂琴.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究[J].电影评介,2008(20):97~98.
[2]苏森.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育,2007(1):55~56.
[3]夏芳.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J].音乐天地,2010(7):13~14.
[4]多滔.音乐情感体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9(5):2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