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传统 众筹模式彰显独特优势
在现代社会,传统的事物似乎正在逐步消亡殆尽。然而,当郑州的地下井盖都开始穿卡通外衣,集体“卖萌”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传统事物在创意包装之后所焕发出来的生机。当“手工磨花镜子”、“复古中式地毯”、“复兴软陶文化”、“仿古纸艺”、“皮雕画”„„这些延续着传统文化血脉的项目在众筹网上筹集上线时,我们看到了新生事物在继承超越中向传统致敬。
众筹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在很多人眼中,众筹这种依托于互联网,有着“外国血统”的“混血儿”,还只是一位互联网上的新秀,似乎与中国的本土文化格格不入,唱衰声此起彼伏。然而,随着众筹模式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在与传统文化或行业的结合过程中,反而显示出了盎然生命力和独特优势。
以近日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众筹网站——众筹网的新上线项目“海钓达人”为例,让我们明白原来传统的海钓运动还能有这么新鲜的玩法。众筹网用户只要支持不等额度的金钱,就能获得海钓船资格,同时还有免费的配备钓具、专业教练的指导、海味美食加工、海钓代金券等。“海钓达人”让原本单一的海钓运动成为一项全方位、立体化、互动的运动体验,尤为重要的是让海钓走进大众,让更多的人熟知海钓。传统运动项目借助互联网金融和市场化运作,获得内在的生命力。
这只是众筹网向传统致敬的一个例子。众筹网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融资平台更好地继承并超越传统。网站在项目上不断挖掘,致力于抢救、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技艺。值得注意的是,众筹网不再采用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而是由“受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化,将传统的“施予捐赠”变为“支持需求”,借助网络平台,用一种“面对面”的平等交流方式,融入情感共鸣元素于项目的筹集当中,延续和继承传统。
然而,众筹网的探索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对于传统行业形态的探索也颇见成效。它以无法遏制的生长劲头,打破墨守成规的旧规则,按照市场需求重新打造不拘一格的新玩法。比如传统的图书出版业,似乎与众筹这种新兴模式没有太多的关联。然而就在2013年,徐志斌的《社交红利》在众筹网上进行预筹资。为了吸引人气,众筹网还增加了回报的形式,让参与者与作者能够深度互动交流,提高支持者的参与度。该项目一经推出就获得极大的支持。书的预售募集在众筹网诸多项目中遥遥领先。仅仅两周时间,就完成了预计用两个月完成的募集项目。《社交红利》的初次告捷,是一次出版业与众筹网的跨界合作,是创新与传统之间的一次成功碰撞,也给众筹从业者带来新的启发。
出版、运动、音乐、公益、艺术、科技、影视„„等等行业形态都在与众筹模式发生着交集与碰撞,用创新的跨界合作形式进行整合资源,使传统在继承中得以被发扬,获得生机。众筹网向传统致敬,是众筹模式实现中国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历程,是获得内在发展的动力源
泉,也是不断外延中国众筹概念的努力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