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3-0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需求不断提高,而为了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这两项具有深远实际意义的发展目标,因此,围绕新能源所构建出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当下我国电网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由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成更加复杂,所以要保证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就应充分考虑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一、确定影响因素

据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较为复杂,需要以确定规划模型和调频标准作为构建该系统的重要依据,而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该系统所处的环境、所用能源、所需技术以及设备性能都会对其运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首先将能源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此次研究中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两项因素。再加之该系统的运行负荷、报价以及容量会对电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电价是用户在选择购买电力能源时的主要参考,故此,我们将用户作为此次研究的第三项因素[1]。最后,由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规模关乎着当地的实际用电需求,实际用电需求越大,新型电力系统所要承担的负荷也就越高,所以,产业是本项研究中的第四项因素。总而言之,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运行效果、经济效益以及系统负荷进行分析,我们将能源因素、环境因素、用户因素以及产业因素确定为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的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二、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流程

新型电力系统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能源进行相互转化、互相补充的方式促使多个不同系统得以协调合作,所以,该系统具有灵活性强、安全性高、有效性显著等优势特点[2]。而要凸显出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势特点,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就应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全面考虑该系统的供电质量、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经济效益以及运行负荷,以便全方位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质量和运行实效,按照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流程我们得出图2。

图2 新型电力系统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三、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新型电力系统,由图2可知,能源、环境、用户以及产业是影响该系统的四大因素,而我们又依据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供电质量、经济效益以及系统负荷针对这四大因素进行细致划分,最终确定了包含清洁能源类型、传统能源所占比例、清洁能源的渗透率、气候特征、地理位置、空气质量、当地的人口结构、用户的用电负荷、用电习惯、当地的产业结构以及产业规模在内的影响因素集合[3]。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供电质量、经济效益以及运行负荷是衡量该系统整体质量的主

要依据,因此,这四项因素将会对新型电力系统造成直接影响,而上述集合中所涉及的十一项因素是通过对系统的运行质量、供电质量、经济效益以及负荷产生作用从而致使新型电力系统受到影响,故此,上述集合中的各项因素属于间接影响因素。

通过将各个影响因素代入到我们所构建的解释结构模型中得出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下:能源因素会受环境因素及产业因素的直接影响,即不同地区的清洁能源的类型、传统能源在当地的占比以及清洁能源的渗透率会因不同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当地总体的产业规模而有所不同。比如,在光照充足的地区,由于太阳能是当地的主要清洁能源,所以在当地应当围绕太阳能来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影响集合中的间接因素还是直接影响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实效的直接因素都是相互作用、互相关联的,因此,要深入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因素,还需利用可达矩阵构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解释模型的结构层次图,如下图3所示。

图3,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层次图

在上图中,新型电力系统是核心,各个不同的影响因素分布在整个系统的四周,不同的因素相互影响、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协调合作、共同运转的综合性系统。在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处于第七层的影响因素即气候特征、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人口结构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最小,与之相对应,影响因素距离新型电力系统结构的核心越近,其影响程度越大。这主要是因为最外层的影响因素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单向作用,而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反向影响,而处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层的因素都会与其他层面的因素产生双向作用。因此,要确保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质量和运行实效,就应全面了解各个直接或者间接因素对该系统可能造成的一切影响,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保障其构建质量和运行效果,除了应主要考虑能源、环境、用户以及产业之外,还应细致划分其子集影响因素,并结合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效果科学合理的开展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鹤男. 新型能源微电网的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1):1999.

[2] 赵有,焦稳,任雅棣. 新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影响因素及策略[J]. 电力设备管理,2022(9):5-7.

[3] 欧清海,王盛鑫,佘蕊,等.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通信网需求及应用场景探索[J]. 供用电,2022,39(2):1-8,21. 姓名:赵静(1995.08)

性别:女 籍贯:四川乐至人 民族:汉族 学历:本科 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

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单位及邮编:国网璧山供电公司 402760单位所在地:重庆市璧山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