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彩的绿色发展成效近年来,谷城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用绿色理念引领发展,一张绿图绘到底,谷城发展理念、产业实力、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绿意盎然,充满活力.
(一)转变发展理念,绿色理念更加深入.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纲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以规划引领谷城绿色发展,对规划任务认真分解细化,确保落到实处.
县直各部门分别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和方案,既是绿色理念的引领者,也是绿色行动的执行者和监督者.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 (二)产业实力增强,绿色基础更加稳固.十二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4%以上.
2019年、2019年连续两年居全省二类地区29个县市第8位,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286.7亿元,同比增长9.6%,努力争进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先进行列.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谷城坚持绿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城乡建设加快,绿色环境更加优化.坚持强化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宜居城市、美丽乡村.
全县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境内一江两河等107条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县城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300天.谷城县五山、南河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堰河村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石花镇平川村荣获
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石花入选十大荆楚最美乡镇,小坦山等5个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小坦山、堰河成为全省绿色幸福村,西湾等10个村成为全省宜居村庄,30个村成为全省绿色示范乡村,南河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国家级保护区.
(四)民生福祉改善,绿色成果更加丰硕.从2019年到2019年,全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3%、14.2%,分别达到24710元、12651元.
2019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7.8亿元,人均存款居襄阳各县(市、区)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进步明显.目前,全县经济发展正在向绿色化转变,产业形态正在向生态化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正在向循环化转变,谷城居民将会享受到更多的绿色发展成果.
二、生动的绿色发展实践谷城县始终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深入贯彻落实三维纲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环保监管并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探索出一条坚持绿色发展的谷城路径. (一)坚持循环发展,打造绿色转型的产业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标全国循环经济大格局,科学编制《谷城县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纲要》《谷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引领产业循环发展,先后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节能与环保产业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一是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
大力发展以骆驼集团、金.
洋公司为龙头的再生铅产业,打造中国车用蓄电池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三环车桥、三环锻造、金耐特等为龙头的再生钢铁产业,全力打造亚洲锻造中心和中部地区汽车零部件铸造基地;大力发展以金洋公司、美亚达集团为龙头的再生铝产业,全力打造鄂西北再生铝循环利用基地,形成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三大工业循环产业链.全县以循环经济为主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0家、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25家、十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家,三环车桥、骆蓄集团、湖北金洋、三环锻造跃居全国同行业 第一、
同时,依靠龙头企业,推进集约共享的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完善铅酸蓄电池、生物质能源回收服务,构建覆盖方圆500公里的再生资源回收络,初步形成了销售回收两合一、产业链双向回收等废旧资源回收模式,聚集回收企业290多家,年回收资源量300万吨.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
以建设中国有机谷谷城示范区为载体,以农业节约化、循环化、高效化、清洁化为导向,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工复合、农旅复合三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立了猪-沼-茶、猪-沼-虾、猪-沼-果等农业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产业化.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五山模式引起国际国内关注.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湿地文化体验游、养生和农业休闲游等生态旅游业.
2019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2.1倍、3.3倍,谷城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湖北旅游强县.
(二)实施建管并举,夯实绿色转型发展的基础.
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夯实绿色发展的环境基础,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扎实开展绿满谷城行动,以城乡绿化、基地造林、绿色通道、四旁植树和义务植树为重点,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谷城.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工造林20.38万亩,四旁植树811万株.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明显,五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046吨、氨氮142.9吨、二氧化硫927.4吨、氮氧化物246.6吨. 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防治,城区生活污水得到全部处理,各类水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率达100%,全县13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企业、污染行为一律零容忍,坚决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全县先后放弃引进8个高污染项目.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禁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业在谷城发展,全县有4个行业10个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取缔违法排污企业5家,责令停产整治企业12家,23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加大环境监控力度,实行、环保、城建等部门联合执法,实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三)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绿色发展保障.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乡镇、县直部门年终综合考核内容,实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把环境保护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长效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列入县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全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政策,探索生态文明奖励机制.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开展生态创建和绿色创建活动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有益的绿色发展启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通行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以理念为先导,产业为基础,共享为目的,统筹兼顾、综合施策.
(一)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大力培育全社会绿色意识.只有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血脉之中,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动,才能夯实绿色发展的社会基础.
谷城县在绿色发展过程,就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短信、报纸、络等媒体,坚持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生态环保知识,普及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在全县营造了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全民绿色意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明显提升.
(二)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大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
新常态下,面临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谷城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就是努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的过程,取得的成效非常明显,为谷城县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经济支撑.
(三)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全面形成共建共享格局.当前,生态建设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必须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组织、协调、推动作用,规范和引导全社会的生产生活行为,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谷城县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坚持大员上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负责人主动抓,全县上下全员上阵、全民动员、齐抓共管,推进绿色发展.
(四)推进绿色发展,必须要有一抓到底的勇气与担当.
绿色发展既是紧迫要求,也是长期任务,只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谷城县委、县政府从2019年就坚持走生态立县战略,以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的豁达,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全过程,同步推进,同步考核,使绿色发展得到长期坚持实施. 调研组成员:刘月明王琳邵德艾陈寰一丁侃张和年卢耀明李湘运胡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