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探讨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堕 No.1l ! November TIME EDUCAT10N 探讨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臧传吴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指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教师理念。“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国家 大形势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走向的大事,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高职院校目前的核心任务,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是职业院校师资建设的特色要求。本文从“双师型”队伍的概念、意义 入手,查找了明确我国高职教育教师体系中的不足之处,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双师型”内涵重要意义状况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93 1“双师型”的内涵 是科技代替生产力创造财富的时代,是以通信、知识、信息占主导 地位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时代。越来越多企业的劳动 形式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为知识密集型 企业,越来越需要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在人才的能力、素 “双师型”教师是由以往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教师和专业实习 教师演变来的。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处在发展的初期 阶段,很难从高等教育的模式中挣脱出来,建立一个完全适合高 职教育的教育模式。导致高职院校对理论知识的重视远远大于 对实践技能的重视,失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由此,教师队 质和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职业教育来讲无疑是一项 挑战,以后职校的毕业生在理论知识面上必须比较宽阔,必须具 备比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 伍也呈现出理论性教师人才偏重,实践性专业教师偏少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学是要根据教学专业的需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中遵循理论的科学规律,回到 理论中来。 “双师型”教师就是为了更好地搞好高职教育应运而生的,是 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在黑板上和书本里很难学到这些应用操作 能力,它的实现需要教师的实践性教学 。因此,“双证”人才的 培养,要求必须有“双师型”的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在理论 知识上要极为丰富,在实践经验上也要十分熟练,要会操作、懂技 术、善应用,不可以在黑板上搞设计、开机器,不可以在教室里种 高职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他们是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 能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同于大学普通教师, “双师型”教师不仅是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于一身,而且就 其身份来说,也是具有双重性的,他们不仅有教师的从教资格,同 时又拥有专业经验丰富的职业经历,具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 对所传授专业的工艺流程、企业信息、行业技术都熟悉和有能力 传授。一般情况下,“双师型”教师都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同时又 是企业的技术人员。部分是学校的教授或讲师,但与其行业相关 的技能与职称又具备n 。“双师型”教师是校企合作的主体,是产 学研一体化的中坚力量,当然,职业院校办学宗旨也决定了这一 特性的产生。所以,立足于经济学角度,“双师型”教师属于比较 庄稼、养牲畜。 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前状况 3.1缺乏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 “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还有待完善,眼下各校缺乏科学 合理的方式对兼职教师进行管理,导致出现严重的师资流失问 题。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不具 备从教资格,理论知识的教学本领不过硬,缺乏正规教师所具备 的科学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也不正规,虽然也非 稀缺的资源,对教育产业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具有积极推动作 用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价值性非常独特。另外,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它还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这是由教育真 常尽力,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却是事倍功半。而学校常常出于 比较难聘专业教师和对成本的考虑,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在教学科研条件上相比于本科院校,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很 差,教师聘用制度不健全,工资福利待遇自然也很低,无法落实各 。种福利政策,加之“挖才”、“抢才”的情况严重,以致大部分高职院 正的外部性和国有主导办学模式所共同决定的。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职业院校自身的健康发展 校出现了严重的师资流失问题。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论 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会比兼职的教师在教学中所占的优势 大得多。稳定的教师队伍,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对于学生来 说,都是更具有安全感,更容易得到肯定的,教学效果也会好得 多。 目前,职业教育生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这对 于职业院校来讲无疑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所以,职业院校 教师的观念必须及时转变,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合理的专 业,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与社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的、能在第一线充分发挥作用的技术工人。另外,宽基础是专业 理论教学中必须强调的重点,为学生的就业多元化和进一步发展 3.2师资来源水平低、单一,缺乏健全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来源途径比较单一。只有少数的教师 具有双师素质,还不到专业教师总数的一半,与国家要求的比例 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大部分专业教师在大学毕业后直接担任专 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从普通高校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动手 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 教学能力都相当缺乏。因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大 部分高职院校的产教合作、产学合作还处于摸索时期、初始阶段, 社会服务、科技开发的机制和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使“双师型” 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是既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又 具备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能教学,既了解市场经 济又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的“双师型”教师 。 2.2有利于当前社会新形势发展 2l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一1 04 墨 ! No.1l TIME EDUCAT10N November 教师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影响 。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大多数职 业院校要引进“双师型”人才都比较困难。首先,高技术型人才是 企业的精英,企业会以高待遇留住这些人才,这是职业院校无法 实现的。其次,引进了复合型人才,而教师的从业资格又很难取 得,即使引进来,也无法实现其双师型的身份认证,从而使得人才 流失。总体来讲,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的动手能力、知识传授力、 现场指导、实训教学等方面都处于薄弱状态,无法满足当前社会 对那种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理论基础知识渊博的“双师型”教师的 需要。 制度和统一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 伍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还很 不完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制度尽快建立起来,这是“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便于教育部门评估职业院校建设水平 的高低,适应教师队伍建设向职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趋 势,而且对各级部门和政府进行财政等配套扶持政策的制定、细 化相关人事非常有利。 在实际操作上,可对国外的一些模式进行借鉴,如美国、德国 等,对一般的报名资格要求进行设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统一考 试,对报考人员进行规定,要求其在所教授专业的工作经历在1 年以上,而且相应的学位必须具备,没有学位的,要求其在专业领 域的工作经验5年以上,当成是对应的学位,对于一些特定行业 应加设一些特别条件;根据专业对考试内容进行划分;实践应用 3.3缺少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门院校 职业教育成果保障的有效手段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教育教 师素质。所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就是对高水平、高素质的“双 师型”职教教师的培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双师型”人才短 缺,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对人才的培养都是分开来的,知识型人才 和操作型人才,都是单独的培养体系,很少有融合在一起的培 养。这使得教师无法掌握操作技能,而企业的技术人才多数都是 经过专业培训而造就的,也无法进行系统的从教资格培训。虽然 眼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全国设置了很多,但对于职教教师 来讲,还缺少一所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进行专门培养的高等院 校。培训高职教师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具体为:技能培训很难对 口,并开展了制度化的操作,虽然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在 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建立起来,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很少进入实质 性的合作。还缺少畅通的途径开展学历层次的培训。教学实际 与培训内容脱节问题严重,很少有培训机会,大部分新教师一到 与理论教学要有机结合。在高职院校师资管理数据库中纳入考 试成绩合格人员的数据,通过选聘就可以开展教学,挂职培训时 间和任教年限达到一定的时候,可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对等职称 申请并申报,通过审核可对其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对双师型教 师的评定,必须制定出全国统一的办法,对已获得对等职称或副 高的人员,要给予省级教育部门的认证资格,颁发“双师型”教师 的资格证。通过过渡期办法的制定,对“双师型”师资进行确认。 5结束语 学校,就会被繁重的课务缠住,也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师资的培 训大都是表面化的资格认证培训形式和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全面 综合素质的培训,也不可能把师资的培训加入企业的生产实践环 节,导致拥有师资的无法拥有企业实际的资历。大部分学校的师 资培训还在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上停留,受经费所限,很少 有机会去国外参加培训,而且各校也没有一致的培训政策 。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渠道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 径,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 育的发展核心,没有“双师型”教师的高职院校是走不快的,也是 走不远的。对于我国现有的教师管理体制来说,是很难大规模的 培养出“双师型”人才的。但是“双师型”人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 多方注意,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已经逐步走进高职教育 系统,一个立足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相结合,集教学理论和专业 实践与一体的高职教学模式正在蓬勃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卟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1,(3):44-45. f2】艾文娟,韦海燕.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的研究评析Ⅱ】.职教论坛,2011,(16):57—61. 4.1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模式 建立实习实训制度,规范专业课教师多在工厂、企业中进行 深入锻炼,实施岗位培训。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 师队伍建设走过了不寻常的发展道路。要让教师逐步实现从知 识型转变为技术、技能型,促使高职院校不仅出人才,还出产品、 成果。条件好的院校教师应多参加技术开发、企业管理、企业员 工培训的活动,通过培训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同时,对教师 进行鼓励,使其积极参加建设实训室、实验和开发实训项目、新实 验,主动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或在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利用 项目开发等活动,推动教师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由单一教学型转 变为生产实践、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从两个 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企业的技术实践环节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中,对高校的教师进行鼓励参与和派遣参与;二是在院校的专业 教学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中,邀请和借调企业人员参与进来。企事 [3】罗莉,李梦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例U】.职教论坛, 2011,(4):5O一52. 【41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Ⅱ].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11,(11):32—33. 『51杨俊生,韩越,陈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课程整体优化的 途径探析Ⅱ】.教育与职业,2010,(14):45. 『6陈丽君.61基于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我国“双师型”教师 系统培养U1.教育与职业,2012,(20):49—52. 【71张舸.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研究 U】.教育与职业,2012,(24):56—58. 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是院校的出发点,职业院校对企事业单位的利 益需求要多加关注,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将“双师型”教师的培 养嵌入进去,从而获得校企共赢的运行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为 “双师型”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实践渠道。 4.2在资格认定上要确立全国统一标准 建立相关的认证制度和认证系统,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资格 认证。这也要求资格认证系统要有全国统一的认证标准、统一的 —[8朱冰.8J“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Ⅱ】.中国成人教育, 2011,(23):54-59. 作者简介:臧传昊(1984一),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研究 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 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7 1 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