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道家的“种阳之法”

道家的“种阳之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道家的“种阳之法”

胡海牙讲述 徐皓峰整理 转载于《武魂》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几个养生穴,只要好好去使用它们,自然就会感到阳气升腾,精力充沛。但这只是抛砖引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将养生保命的阳气固藏在体内使之不失,这才是我在这里给大家“渔”的真经,就是道家的“种阳之法”。

关于这一方法,历代祖师奉为绝秘。无论是各部丹经、还是无数道书,其中都有没有泄露,甚至还有“轻泄者必受天殃”之类的威吓言语。而我的老师仙学大师胡海牙先生却没有丝毫顾虑,毫无保留地把打开奇经八脉的入手方法奉献给了大家。

八脉里有一个道家特殊的修炼穴位——阴跷穴,历代修炼家都视为珍宝,自古就有“阴跷一穴秘不宣”的说法。为什么这个穴位如此重要?这还要从庄子的一句“真人呼吸以踵”说起。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但有些话却被无数人越解释越含糊。“踵”是脚跟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说要用脚跟来呼吸,当然这在生理上讲不通;还有的人说“踵”是“接踵而来”的意思,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如此将养生真言文学化,更是小看庄子了。

为了不再让众人猜来猜去,延误养生时机。老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踵”其实就是阴跷穴。我们的脚跟处正是阴跷脉的起始端,再结合上古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的说法,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阴跷穴在哪里?按古人的说法,它就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与我们头顶上的百会穴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气在全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所以说,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这句话其实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穴的。

有的朋友会想,既然阴跷的开端就在脚跟那儿,为什么意守脚跟又不行呢?我们说养生要抓核心,阴跷脉的核心就在阴跷穴,舍本求末肯定不对,如果仅仅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结果后来身体都出毛病了。

阴跷穴如何保养呢?实际上,激发阴跷穴最大潜能的方式就在静坐的时候。 静坐的姿式,是所有的门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样。先找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都可以,然后下面垫一个坐垫,可以保证身体不后仰;百会(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体会一下全身放松的感觉;打个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扎得很长,也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略微扎一下,这样的松紧度就是整个身体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点的那个状态,这样我们就坐好了。

就这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必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呼呼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

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了。

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近得胡海牙先生谈丹法的讲稿一篇,内中所述,均为实修者时常关注的问题,胡先生在此文开始时说:“健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诸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此番讲学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捡出一条可供大多数人行走的途径。

在古代丹书中有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比如庄子所言的“真人呼吸以踵”,就被无数人解释过,越解释越含糊,因为脚后跟呼吸,在生理上实在讲不通。于是有人聪明地说这个“踵”字是用来比喻呼吸之深沉,一直深沉到脚后跟。还有人说这个“踵”是“接踵而来”的踵,用来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搞来搞去,说成是文学修辞,就将庄子小看了,我在年轻时到各处名山寻访道友,曾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将“真人呼吸以踵”演变成一套功法,就是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他们以为这是庄子的真义,结果身体后来都出了毛病。真是“不遇名师莫强猜”呀。

先师陈撄宁曾于六十年前将西派李涵虚的文集全部较点了一遍,重新刻印发行,以自己的号召力向道友们推广。老师为什么下这番气力,因为这套文集中有些东西是别人不讲的,比如这“真人呼吸以踵”,李涵虚讲解为,脚后跟正是阴跷脉的所在,迎合上古代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这可以明白“真人呼吸以踵”的所指了。

上面这一段是我提炼出来的,李涵虚在书中可是兜着圈子说的,他在专讲“真人呼吸以踵”的篇章,只说是“接踵而来”,却在别处将这阴跷脉的道理点出。虽然遮遮掩掩,他这样已是难得,但光知道个阴跷脉并不能使人受益,我那些身体出毛病的道友,实际上就是知道了阴跷脉,才去意守的。抚查今人,倒显得古人对丹法诀窍持保守态度,就确有道理了。

李涵虚只是指了个大概,却没有将底细彻底透露。阴跷脉的根源在阴跷,舍本求末肯定不对,所以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会出危险。阴跷中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一句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的。

先师陈撄宁曾点评古代丹书:“阴跷一穴秘不宣。”阴跷即针灸时的会阴穴,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即变弱为强。难道为人有益,也可成为秘而不宣的理由吗?翻看古丹书,甚至还说下“轻泄者必受天殃”一类的威吓言语,此穴位置曾由仙师陈撄宁作文明确指出,并不曾受天殃,何以用词如此严厉,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其实天殃只说,主要是古人心存顾及。阴跷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福满后便要生祸。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跷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好在离题万里,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未发挥寿世效能,反成追命毒药,所以对于阴跷一穴古人秘而不宣。得阳后作乱者已然不对,更有不通种阳之法,胡乱行之,便真如举刀自戕了。

先师陈撄宁在六十年前已公开点出此穴位置,但并未写出详尽口诀,令人不能得法,只根据先师文章一味意守此穴,这和意守脚后跟又有什么区别?结果徒扰精神,作乱生理。将意念死死集中在阴跷,不知道火候口诀,结果肾气下垂,一旦行房事,身体精华尽出,其亏损更不可想象。

先师的一句开明之语,却被今人搞得轻重末辨,是非不明了。为敲钟示警,我接先师六十年前的话头,将阴跷一穴种阳之法的关键公布出来,以免今人手拿先师文章胡乱猜想,将丹法和自己身体双双糟蹋。

阴跷种阳之法不是直奔阴跷穴,而是有静坐为基础,静坐之法我在《载沉载浮听皮肤》一文中已详细讲解,读者可自去查阅。当静坐到一定时日,生理自然会起种种反应,到这时常人便不知该如何剪裁,解决这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口诀的用处了。逢当周身上下都有反应,要明了辘辘跳动不已的腰间才是下手处。

腰间热辘辘似有一物,气也好,神经反应也好,只将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在体内搬来运去是丹法的大忌。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

腰间热力一入阴跷穴,象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象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先师陈撄宁曾用“擎擎”两字来形容,这两字用得极好,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从此不去理它,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

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胸腔腹腔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只管宽心享受其中,自然就有受益。

正如惊蛰一声雷响,处处都是生机,因这一穴,遍体经络皆有感应。阴跷一穴与周身是这等关系,并不是将阴跷中的感触煞费苦心地牵引到一处一处。许多人往往迷惑于丹经中的“运转”“采摘”之语,所以一有感触,立刻按照从医书中看来的经络路线图搬来运去,导引不止。

其实丹经中的“运转”“采摘”只是一种比喻,如果真的凭着顽固的意念在内脏中摘摘采采,身体岂不乱套?

真正的丹法,并没有一处叫人呆板执行,扭捏作态。得阳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便能有感而遂通之灵。此阴跷一穴种阳之法,是道家回春秘诀,但只是其一,尚有其二。回阳后要趁此机会,向上一悟,求其大道,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

那已是更上一层之事了,要名师点拨之巧,需耳提面授,非文字所能解决。但晓得道不止于种阳,总是不错的。

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

修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殊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这里讲的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

先师陈樱宁有言:“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下手处,皆不外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乃肉体最紧要机关,操作吾人生命的权柄。

先不从修炼角度高谈呼吸,只考察普通的生理情况,人出生时大哭一声,外

界空气趁隙出入,令毛皮孔开,口鼻努张,从此有了呼吸,常人呼吸虽终日不断,但粗短而急浅,肺泡瘪瘪,一口空气在气管中抽来抽去,周身并不能得到丝毫滋养,又怎能长生?如此的呼吸随寿终而全歇,又怎能靠它去求那往来的不穷的大道?

仙家所言的呼吸,并不是生理书上写的“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先师陈樱宁曾从古代丹经中整理出一篇名为《真空练形法》的短文,其中对于呼吸讲解得极好,“人未出生之时,一呼一吸生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我失其气,气绝而死也。”可见仙家所言的呼吸之气,不是氧气、二氧化碳如此简单,而是沟通虚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关键,这个气勉强称之为,“先天一气”,决定着人的出生和衰亡。

所以仙家的呼吸,与常人不同,能求夺天地间造化万物的原始动力,返达婴儿处胎之时的勃勃生机,这种天人合一的呼吸状态名为“胎息”。为了获得这先天一气,古人不断琢磨呼吸之法,如做饭一般,烹饪烧烤,在呼吸道上玩出太多花样。翻开丹经,疑判纷纷,有调、闭、数、逆等勉强的作为,更有鼓胀肚腹、困守眉心等艰辛的举动。

只要神气和合凝聚,同住同行,自然能达到胎息境界。但要使神安宁,使气不乱,方能合和在一起,可一般人的神气如乱线纷飞,太难理出头绪,于是古人又发明了许多定神定气的方法,如眼盯一物或脑中假想一景,想闹中取静,待浑水自清。较为著名的是像数念珠一般数自己的呼吸声,苏东坡便身体力行,此法在士大夫中广受推崇,它也确实能令身心享受安宁。

但这类方法是刻舟求剑,与先天一气越隔越远,注意力集中在一指定的物品上,就如木头铁人一般,对身体生发出的种种反应,感觉麻木,结果许多消息白白错过,又怎能抓住机会逆天而行?

古丹经云:“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修仙是件打破常理的事情,人间常理是必死必衰,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这必死必衰的惯性当中,盯物看景之类的方法,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根水草,又能起什么作用?但这般惯性同时又造成了人类一代代的出生,要想成仙就要转过身来,逆向而行,去寻找生机。

成仙不在于复杂的形式;因为成仙毕竟不是给死人作法事,学仙与仪式无关,与心情也无关,因为也不是作诗玩情调。学仙的关键在于能识别出翻身时机,趁此机会一举成功。古人云:“只有真师讲火候。”这火候就是指的这个翻身时机。

知道修炼是超越形式超越自己后,就可以理解先师陈樱宁为何对“数呼吸”的方法只让人去参考,并不推祟的理由了。对于苏东坡所提倡的这个方法,先师点评道:“数呼吸,还要用念头去数,好坏自己去试验。”将这话说破了,就是一个固执的念头如同把人系在拴牛桩子上,又怎能翻得了身?

先师陈樱宁曾由《庄子》一书中结晶出“听呼吸”法门,将诸般做作一律废掉,只教人“心息相依”,曾于五十年前一家疗养院所开的“静功讲座”中详细陈说,课后的实践者均有受益。此法虽佳,但若心思呆板之人,却不免难以受用,因为生理没有固定的反应。

将天气作比喻,有时昏昏暗暗的光景霎时就雪亮起来,有时暖融融的初春场景忽然便四下冰凉,修炼时的种种感受不像四季般规律变化,这等乍寒乍暖、吉中藏凶的时刻,需要届时斟酌,最好有陈老师这样的过来人在一旁指点帮忙,这也是当年疗养院中人人均能受益的原因。

如没有老师呵护,就得时时靠自己决定,不但要有智慧,还要有当机立断的

敏捷,否则便一筹莫展了,因为其中的微妙分寸,真是进一步则迷,退一步则失,而且一人一样,绝不相同。

今之从事静功的人常讲,不调息便罢,愈调息愈觉得气紧,这都是犯了以心逐气的心病,到关键时刻就冒冒失失了。为除此弊端,我在先师“听呼吸”之上,延伸出“听皮肤”法门,此法不会有变化过强的生理反应,对于细微的火候消息,人人均可把握。

即修炼者不拘行卧,放松而已,淡淡将念头散于周身皮肤,微及毛孔,听其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耳本无能听见,但意识在在,自然有感皮肤载浮载沉,一开一阖。如此久之,遍体毛窍,真气氤氲,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因为这时肺与皮肤已成一体。

其实在生理上,肺与皮肤本就相互通透,《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如露水云雾灌溉土地,这句话讲的是肺气对皮毛有润养的作用。但还有另一层反向作用,就是皮肤可以宣发肺气,皮肤上的毛窍本就是气门,可以反过来调节肺脏,这就是中医里“皮毛宣肺气”的理论,气息浮沉在皮肤上符合生理的正常。内脏与皮肤浑然一体,皮肤与虚空相交接,正像太极拳的“抱”劲,开弓不射般圆满,由内里向外的充实。

如此天人同一呼吸,直至口鼻呼吸渐止,毛窍开阖俱终,脉博微微几近不能察觉,如死人然。这个死不是真死,而是在必死必衰的惯性中翻了个身,肯定与常人的活法不同。古丹经上说:“未死先学死。”是在教人翻身的时机,而不是让人真如死尸般意志全无,血肉枯竭,而是神气拥抱在一起的感受,生理在这时已发生了微妙变化。

至此天人同一呼吸,先天一气感而遂入,悠悠然的神气相融汇,就是胎息了。一入胎息境界,种种潜伏病患,积年陈疾,都能逐渐清除,心灵也豁然清爽,有智慧发生。再修炼时每一次都能有念领悟会然于心,渐渐能做主生死。

再者,听皮肤尚另有一妙用,然此妙用非为普通说法。稍稍透出点消息,古丹经云:“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阴跷一穴可以瞬刻间转化生死,在丹书中从来是秘而不宣的,载浮载沉的呼吸是它发生作用的关键,听皮肤的呼吸比其它方法,更能令阴跷受用。

张三丰《参禅歌》新注

作者:龙门派卢理湘,俗名卢时湘,道号炁体子,有《炼丹歌》行于世。 说明:张三丰祖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张邋遢,以太极拳、内丹术享誉于世,为道门一代宗师。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慕其仙风,遣使寻找,但祖师“草衣木食轻王侯”,终不可得。其著作有清·李西月祖师重编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参禅歌》又名《打坐歌》,言性命双修之宗旨,在道教信徒中广为流传,其文出自《玄要篇》,被《道藏辑要·毕集》收录。今不揣冒昧,以龙门派一家之言作注此歌,文虽鄙陋,一一皆言其实也,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玄关,又名中宫、黄庭,为性命之根,在人身天地之正中。 “秘秘绵绵调呼吸”,

丹家呼吸用自然呼吸,断非播弄口鼻。呼吸在丹书中称为“息”,如张紫阳真人《悟真》中云:“但安神息任天然”。学士初打坐,只要不使呼吸过粗,匀细深长即可,此即为“调”。

“一阴一阳鼎内煎”。

一阴指离中之阴,此为真阴,又名真汞、后天之炁,一阳指坎中之阳,此阳为真阳,又名真铅、先天之炁,鼎为心位、离宫,“煎”须用炉火,故丹家立鼎于心位,安炉于肾位。一阴一阳在鼎内互相煎熬,结成一粒紫金丹。

“性要悟,命要传”, 学士要悟自性本空,本来无一物,不要妄起执着,如执着自我,则不能超脱。混沌之时,可曾分出你我!命功必要明师心传口授,无真诀,难以修命长年。

“休将火候当等闲”,

“火”为离火,喻后天之炁;“候”指采药之候,分一、二、三候。一候活子时至,用无孔双吹之法收得元精;二候正子时至,用采药下手法得此先天甘露;三候药老,元精化为后天有形之精液,顺阳关而排出体外,可生人,不可作丹。《悟真》云:“见(音现)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此火候必须明师耳提面命,才能得其真旨。火候之妙,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学士须广修德,以得明师之青睐。

“闭目观心守本命”,

双目微闭,观心位南海。“守”之一字,为双目之神光紧盯中宫。“本命”为元精,学士应勿纵欲,以保此真精。

“清静无为是根源”。

平时清静无为,平常心即为道,知足常乐,此为炼己之功。炼己不纯,于活子时炁动时无把握,必以清静之心待之,炼得见色不动,方为纯熟。“己”为离中真阴,为性,为己土。

“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

坎中一点为坎卦之阳爻,此为真阳。“往上翻”为取坎填离。坎中(——)阳爻与离中真阴(阴爻一一)相交换,坎变为坤,离变为乾,丹家称为取坎填离,复还乾体。实则指一阳初动之时(如人寅时淫根举),用无孔双吹之法以收元精。

“黄婆其间为媒娉,婴儿姹女两团圆”,

“黄婆”为真意,丹书称为黄家;“婴儿”为真阳(铅),称为他家;“姹女”为真阴(汞),丹经称为我家。铅汞为二家,真意使二家结亲,归于中宫,丹书称为“三家相见”。此丹书效人伦,男女二家恋爱,靠媒婆(黄婆)穿针引线,实则以自己身内之物喻之,非男女双修之道。

“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炁冲天”。

一阳初动采小药,心内异常舒坦,外阳缩回,浑身真炁充足,精神壮旺。 “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作梦不能言”, 这无孔双吹个中消息,非知道之人,难以明言,伪道实不知此消息。丹经曰:“其间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参同契》云:“贤者能行持,不肖勿与俱”。大道常传于贤才,奸佞之人难得其诀。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二候正子时至,采此先天之药。此药为长生酒,饮之可延年益寿,在世长年。用中指紧点会阴,用真意逮真精从督脉(脊椎中之白管子,陈泥丸祖师云:“一道白脉朝泥丸”。)上升,透过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此时要明师真指,不可盲修瞎炼,因汝后三关不通,难以运药上升。如三关不通,元精会倒流入膀胱,不可能化为先天甘露。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真精从下丹田(产精之地,又名川源,川为水,即精液之源)、会阴、三关直上泥丸,从泥丸经玄膺穴下降入气管(十二重楼)。此时自会品尝先天甘露之

滋味,显我大道之真谛。无此长生酒,难以成道,除此之外,皆非真道,为静坐枯修之辈。学士应细悟之。中元为中宫黄庭,甘露到达此处凝结为丹,如钟乳之状,丹凝即为舍利子。炁体子曰:“火逼金行逆而升,化为甘露凝成丹”。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此时水火既济,真铅真汞混合,结成还丹,“戊己”为真意。离中阴爻(一一),称为己土,坎中阳爻(一一),称为戊土。此段工夫,丹家称为流戊就己,金来归性。此时“流”字最为形象,真意为“流”。学士后三关通后,于平时无药之时,以真意行督任几遍,自会有后天炁,督升任降,采药之时,以真意催逼,后天炁自会领先天炁(元精)督升任降,得此甘露。此为我之真意使后天炁、先天炁在督任二脉内循行。先天炁沿督脉上升,后天炁沿任脉下降,先天炁沿任脉下降,后天炁沿督脉上升。此即为四个呼吸,大转任督。佛祖云:“大转我之妙任督”。

《悟真》云:“蟾乌遇朔合婵娟,二炁相资运转”。

“蟾乌”为太阳,“朔”为阴历初一,无月光,丹家喻为混沌之时,活子时难以窥测,元精隐伏水府不动。“婵娟”为太阴,即月亮,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起人们多少思亲之情。东坡先生作此词为中秋月圆之夜,月圆在内丹书上称为“望”,为二候,正是采药之时。“二炁”为先天炁、后天炁,“相资运转”之“相资”,必相资(借助于)真意在任督二脉内运转。

此句丹经真意为:混沌之时,当静待其机,二候至,当采药,以真意促使二炁运转。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采药之时,心要死,要见色不动。若此时欲起,丧失元精,焉能作到命坚。如此采之炼之,自会有七彩光色出现,如天空之灿烂云霞,五脏朗然如烛照。性光为白色,命光为红黄之色。运心普照,自会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悟真》云:“耕锄不费力,大地皆黄金”。此时身内金光灿然,佛经所谓“黄金佛”也。

“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显红莲”, “无影树”喻外阳,男子寅时(半夜三更)淫根举,为有影,平时无影。“金鸡叫”,指精炁要出未出之时,丹家称为水中火发。“红莲”喻指精炁。乾为大赤,坎中一阳原为乾有,故称为“红莲”。此时采药要心似莲叶不沾尘。黑龟旺时,如莲花似开未开时,学士何不细思之?将元精采之,得真种。自然界中结果则花谢,所谓瓜熟蒂落。丹家喻丹为果,为种。外阳萎之,如花之谢。六祖《坛经》云:“有情来下种,无情果不生”。《悟真》云:“自然果熟脱灵胎”。

“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

冬至一阳来复,正为二候。双目上视泥丸,真精自会似海潮一般朝泥丸,如自然界中海潮涌来,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又似天空炸响霹雳,就此仙凡永隔。丹士自会知我命在我不在天,直超彼岸。

“龙又啸,虎撒欢,仙乐齐鸣非等闲”。

此龙虎(铅汞)二物,因其同类相亲,同炁相求,相见恨晚,如英雄之惺惺相惜。陈泥丸祖师云:“虽然不见龙之吟,波浪高涌千万寻;虽然不见虎之啸,夜深风声吼万林”。以龙虎比喻修炼中人身的巨大变化。丹家以精炁冲动之力甚大,喻之为白虎,佛曰雪山大力白牛,以心之猖狂难制,喻之为青龙。

此时龙啸虎欢,乃指精炁越补越足,无异童年之精神。耳内会闻笛笙之音,细声细气,此即仙乐齐鸣,又名耳后风生,为精炁补足之象。

“恍恍惚惚存无有,无穷造化在其间”,

平时打坐,睡眠之时,恍恍惚惚,此为混沌之时。老君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时蕴含无穷之造化,成佛作祖之机也孕育其中。吕祖云:“意识忘后现本真,水清珠现玄难测”。学士意识忘后,即为坐忘,但要于忘中觅此动机,万不可以忘睡昏禅。

初学道之人,认为混沌之时在打坐中无缘得到,一般修道之人,不知何时为混沌,今特指明。混沌之时,乃无极,天地未判,学士打坐时只要放下万缘,不起妄念,即为无极混沌之时。吕祖云:“放下万缘毫不起,此是先天真无极”。学士当细思之!

“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 河车搬运(真精),即真意领真精,上朝泥丸。丹家称督任二脉为河车。尾闾为羊车,夹脊为鹿车,玉枕为牛车,喻通此督脉三关之用真炁冲撞之力不同。力小为羊车,力大为牛车。

“天地交泰生万物,口饮甘露似蜜甜”。

天地交泰,如自然界春天来临,万物生机蓬勃。在丹道中喻指天(真阴、离)地(真阳、坎)相交,即坎离交媾。丹士口饮甘露,实似蜜甜,此长生酒几人得饮?学士岂不为自己性命,多辨识明师之真伪?鱼龙混杂之地,学士多修德,得明师青睐,方能实饮甘露。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 儒释道三教同源。孔圣言老圣如龙也,以穷理尽性之说,昭示世人。释家有佛祖拈花之公案,禅宗慧能祖师云:“淫性即佛性,有情来下种,无情果不生”。佛祖为何独拈花,因春天百花齐放,春意融融,人身之春情,即为佛性。儒释与道之金液大还丹,皆一理一法,从来无别途,从无第二诀。学士沉醉于名相,皓首穷经,年老发白,反起虚无之叹。何不详究三教之根本!应寻本知源,走遍天下访道,方为大志士。三教皆修一性圆明,一性为何会圆明?精炁补足之时,印堂自见性光如明月,得丹之后,自会融入虚空之大境。此性光聚则成光,散则成炁,道家称之玄关,至玄至妙之关窍也。

“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愚迷妄想西方路,瞎汉夜走入深山”,

此处三丰祖师所言甚明,凡此种种,皆非真道,为未得真诀者之盲修瞎炼。何为真道?金液大还丹也。

“玄机妙,非等闲,妄泄天机罪如山”。

此为明师者戒!明师要识人。张紫阳祖师三传非人,三遭天谴。故不能妄泄天机,若妄泄,罪孽如山之重。但天不爱道,必使贤才得之,勿传奸佞小人。吾师云:“万两黄金不卖道,捧来送给有缘人”。

“是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

贤才士子,修道之人,应苦读丹经,此为正理。祖师作经一字一泪,焉会误导后人,阻断后贤进修之路,学士应明玄关为性命之根。不知中宫黄庭,为邪伪之道明矣。丹经云:“言语不通非眷属”,得诀之后,自会拨开云雾见青天,通晓所有丹经,自会知性命双修之诀诚为天地之至宝,可不尊师,侍师哉!

“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求明师结成丹”,

学士访师,须谦恭访道。一看师之身体是否雄壮,真师不生病,吾师身雄体健,说话中炁充足,出家七十余年不知药味,行走如飞,会采药则身轻。陈泥丸祖师《大道歌》云:“还丹入口身自轻,能消久病去妖精”。二看师之言语是否

合于金丹大道,学士应以祖师之丹经作为试金石。三看自已之实修,得诀之后是否与丹经相合,丹经能否一通百通,实修境界是否与丹经相一致。此三看,学士须明白。寻访明师,岂容易哉!

没得真诀,性命无着落,阎王要你三更死,不可留人到五更,张紫阳真人未遇明师,寝食难安,走遍三山五岳寻访至人,学士何不效法之!子时,男为活子时,要采药,午时,女为活午时,要斩赤龙。在方位上说,子为下丹田,坎位北方,藏精之府,午为心位、离宫,为南海,真阴之地。卯酉之时要沐浴,因卯时木旺,太旺则伤金;酉时金旺,金旺则伤木,故宜温养。何为温养?如鸡抱卵心常听。

“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

识得真铅汞,为真正的明师,必得性命双修之诀,丹经无一不通。学士亲近侍奉,自会语一悟百,指流知源,尘尽鉴明!《悟真》云:“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间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知铅汞,则会知神水华池,会采取、结丹、温养、脱胎!

“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下眼观”,

祖师谆谆告诫,真诀在手,应刻苦修行,莫轻视活子时之炁动!《悟真》云:“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还丹之后,甘露一日比一日坚凝,实乃紫金大丹,佛祖之舍利。

“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 三年,九载,皆虚指也。《悟真》云:“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拟日程”。采药片时(半小时)得甘露,非三年九载得之。丹经言百日筑基采药,十月怀胎哺乳,三年调神出壳,九载还虚面壁,指炼精化炁、炼炁成神、炼神还虚之功,需时不等,皆视精炁之充足程度。金丹之凝结成象,婴儿显像,阳神出现尸解,面壁化形,皆为还原太虚。

“要问此歌何人作,邋遢道人三丰仙”。

三丰祖师名邋遢道人,宇宙在乎手,万化归于身,乃天仙也。 学士照此歌修行,断不会有误,学士何不精进耶? (《弘道》2008年第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