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反腐枪声》观后感

《反腐枪声》观后感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电影《反腐枪声》观后感

作者:付红刚

2019年7月15日,曲靖市政协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电影《反腐枪声》。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因一批变质饼干、劣质雨衣透水而导致志愿军官兵出现重大非战争因素伤亡的事故为切入点,讲述了建国初期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任常务副检察长李六如同志受党中央、毛主席委托,督办共和国第一件腐败大案的故事。

影片故事取材真实,人物个性刻画鲜活,情感演绎丰满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融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反腐倡廉题材电影作品。

片中的两位主人公,他们一同从战火年代中走过,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经受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饱尝革命的艰辛和磨难。李六如能够不忘初心、心怀人民,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信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勤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所敬仰。掌权后的池化龙却未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侵袭,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下,迷乱了双眼,丢失了心神,一步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成为几十万劣质雨衣的幕后黑手,最终沦为腐败分子和阶下囚,受人民所唾弃。

两位主人公的不同结局让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在为老一辈革命家李六如同志身上所散发的浩然正气感到由衷钦佩的同时,也为昔日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池化龙腐败变质为人民罪人而感到无比的痛惜。内心不禁的发问到:如何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一)明初心,坚信仰

初心和信仰是人生和事业的灯塔,决定我们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出生在家境殷实、衣食无忧的富商家庭的李六如以挽国家于危难、救民众于水火为初心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出生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苦人家的池化龙以摆脱穷困和饥饿为初衷投身干革命,二者初心的差异最终导致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结局。

为此,我们要明确“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和使命,摒弃“一亩三分地”的狭隘利己主义思想和格局,开阔胸怀、提高站位,坚定理想和信念,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住自己,不迷失反向。

(二)知大义,强党性

知大义、明大德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思想境界高低、党性修养强弱的重要指标。影片中李六如检察长向毛主席汇报池化龙贪污腐败案件情况时谈到有很多领导帮池化龙求情,主席严厉地的训斥道:“是要池化龙?还是要新中国?”这句铿锵有力的质问,充分彰显主席的高瞻远瞩和求情者们的不识大体,二者的思想境界高低、党性修养强弱也由此可见一斑。

为此,我们要知大义、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才能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的政治本色,才能始终成为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

(三)正三观,守原则

三观是自我建构的以真善美为内核的思想价值观念体系,拥有正确的、正义的三观是一个人具有高尚精神品质的象征,能够高度自觉地遵守原则、守住 底线是一个人

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表现。片中李六如检察长对池化龙虽然聚父子情、师徒情、战友情于一身,但在情与法的面前,他坚守原则、秉公执法、大义灭亲,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浩然正气和高尚情操。

为此,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在实践中端正三观、完善自我,锻造高尚纯洁的精神品质,才能在“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冲击下保持高度敏锐的鉴别力和批判力,在大是大非前坚守住原则。

(四)严自律,防腐蚀

严格的自律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的重要表现。影片中毛泽东在面对强敌之时毅然将儿子送上朝鲜战场前线,李六如为烈士子女积极推荐工作,但在面对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时,纵然心中万分愧疚,也绝不用手中权力为其谋求半分私利。他们严格的自律充分彰显老一辈革命家所具有的坚强党性和高尚品格,为后人树立了廉洁自律、作风过硬的光辉榜样。

为此,我们要铭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高度自觉的防微杜渐意识,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在腐败”。遗忘初心、丢失理想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原则,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正如古人所告诫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因而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如今,腐败已然成为社会的毒瘤,腐败问题不仅直接侵害了民众的切身利益,也损害

着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反腐成了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争。因而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铭记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和信念,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强化责任担当,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始终保持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在工作中练就过硬作风,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才能最终打赢反腐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