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一五期间中国高校资源配置差异分析——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

十一五期间中国高校资源配置差异分析——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2年6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n.2012 Vo1.28 No.2 第28卷第2期 十一五期间中国高校资源配置差异分析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 毛建军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 由于我国各地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各异,高校教育资源的各种具体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差距,本研究主要 通过比较我国各省区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的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生师比,从极差、极差 率、标准差、变异系数四个差异指标来分析高校教育资源的占有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各省市间以及各地区间生均建筑面 积差异、生均学校固定资产总值差异均呈缩小趋势,而各省市间以及各地区间生师比均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高校;资源配置;比较分析;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2)02—0091—05 一、引言 二、高校资源配置差异衡量变量及指标 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通常将教育资源配置的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质量创新型 人才以及科技成果需求的不断提升,高校在高素质人 才培养中起了中流砥柱和改革探索的重要作用。与此 标分为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源配置、财力资源配置、 物力资源配置 ,随着资源内涵的丰富和教育研究的 深入,有学者将信息资源配置也纳为衡量教育资源配 置指标之一 。为保证所选指标的典型性、一致性、连 续性以及便于数据的采集,本研究选取代表总量的校 舍面积、固定资产、教师人数作为衡量资源配置的研 同时,高校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然而 也面临着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兼顾 高等教育的效率与公平。2006年,教发[2006]17号文 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特别 是“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 展观,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 实把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人 才培养、科研成果、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的 究对象,对这些指标取生均数后对高校所在省市资源 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省市按华北、华 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七个地区划分,进行 地区间资源配置分析。 本研究数据来自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各 优势,在制度、教学、科研和服务等社会方面都发挥着 示范作用,由于受教育部直接领导,在管理体制、管理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所 在省市校舍建筑面积、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专职教师 理念、以及制度方面很好地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 配置的政策和走向。因此,本文将分省市、按地区对教 人数及本年在校生数。由上述三个指标的总数值除以 当年在校生数得出各指标的生均值,再用极差、极差 率、标准差、变异系数这四项差异指标对上述变量的 生均值进行差异分析。其中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 变异范围和离散幅度,同时,它能体现一组数据波动 育部直属高校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借以探析我国 高校资源配置现状及差异。 的范围。极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反之,离散程度越 (收稿时间]2011—12—2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FRF…BR 09 019A) (作者简介]毛建军(1975一),女,山西人,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管理中,b-r程师。管理学博士。 9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小;极差率用以反映样本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标准 差是一组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一个较大 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 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均值; 变异系数用以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相对变异程度。 舍建筑面积最高的是华南地区,最低的是西南地区。 十一五期间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平均水平的地区华南、西北地区,始终低于教育部直 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均水平的地区分别为华 中、西南地区。2006年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 建筑面积平均水平的地区分别为华南、西北、东北、华 三、数据分析 北地区;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分别为华东、华中、西南 地区。2010年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 积平均水平的地区分别为华南、西北、华北地区,低于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建筑面积分析 表1显示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十一五期 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情况。 表1 2006—2010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 李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区 拄 正 矩 在 钲 高校平均值 26.43 25.48 25.6O 25.58 24.53 北京 26.O9 24.48 24.88 25.13 24.68 华北 河北 18.65 16.64 18.73 27.44 25.34 天津 3O.15 29.85 30.29 29.51 29.54 黑龙江 31.60 30-37 28.89 27.97 27.11 东北 吉林 32.82 32.46 33.7O 33I37 26.32 辽宁 20.06 20.77 21.08 22.O3 21.16 山东 25.84 24.69 25.84 26.04 24.80 安徽 41.82 41-39 34.06 26.68 25.18 江苏 25-3O 24.72 25.55 26.19 25-33 华东 上海 22.74 24.46 24.53 24.78 23.58 浙江 27.06 27.59 24.94 24.0l 23.14 福建 31.63 21.17 21.75 21.67 22.96 华南 广东 32.12 32_32 30-31 29.99 29.05 湖北 26.91 24-31 25.63 24.74 24.41 华中 湖南 20.98 19.69 18.68 20.46 17.75 甘肃 3lI31 29.99 29.69 28.87 27.79 西北 陕西 29.06 28.15 29-36 30.68 28.06 四川 25.32 26.08 24.26 24.10 22.76 西南 重庆 21.46 19.12 20.49 18.59 21.86 从表1可知,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从2006年的26.43平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4.53 平方米/人。十一五期间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 舍建筑面积平均水平的省市分别为安徽省、吉林省、 广东省、黑龙江省、天津市、陕西省;低于教育部直属 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均水平的省市分别为北京 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南省、辽宁省。此外,通过表1 还可计算得出,2006年、2008年以及2010年生均校 平均水平地区分别为东北、华东、华中、西南。 纵观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生均 校舍建筑面积极差变化趋势是23.17平方米/人/ 24.75平方米/人 15.38平方米/人 14.78平方米/ 人\11.78平方米,人,极差率变化趋势是2.24/2.49 "a1.82\1.79"-a1.66这说明十一五期间总的趋势在缩 小。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生均校舍建筑面 积标准差变化趋势是5.59/5.83\ .60 3.73 2.9 1, 变异系数变化趋势是0.20,/WO.22"-a0.18"--ao.14"-ao.,12, 与极差和极差率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各省市间与教育 部直属高校平均值间的相对差距在2006—2010年间 呈缩小趋势。 从表1计算还可得出:2006—2010年这五年问教 育部直属高校所在地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极差变化 趋势是8.04平方米/人/9.15平方米/人\7.44平 方米/人/8.23平方米/人"a6.61平方米/人,极差 率变化趋势是1.33/1.39 1.33/1.37 1.29,尽管十 一五期间的绝对数量差距有增有减,但总体的趋势在 缩小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生均校舍建 筑面积标准差变化趋势是2.74/3.24\2.85 3.17 2.51,变异系数变化趋势是0.10/0.12"-a.o.11 0.12"-a- 0.10,与极差和极差率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各省市问 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值间的相对差距在 2006—2010年间呈缩小趋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地区问的差 异要比省市间的差异小很多,说明地区间生均校舍建 筑面积差异小于各省市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二)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固定资产分析 表2显示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在十一五 期间生均固定资产总值情况。 从表2可知,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固定资产从 2006年的44412.64元/人增加到2010年的 59841.34元/人。十一五期间始终高于教育部直属高 校生均固定资产平均水平的省市分别为浙江省、福建 第28卷第2期 毛建军:十一五期间中国高校资源配置差异分析——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 表2 2006—2010年生均固定资产总值表 93 (单位:平方米/人) 、、、\ 年份 省区\\ 2006年 2007年 2008往 2009正 2010在 高校平均值 44412.64 48096.07 54126.59 574O0-37 59841.34 北京 49827.75 57747.95 62403.40 68391.33 70465.56 华北 河北 51796.57 51992.1l 50633.8 1 72198.61 68891.68 天津 43037.85 45058.60 48609.46 5 1905.79 55294.97 黑龙江 56560.19 54723.58 53327.O6 53422.40 533 17.9O 东北 吉林 40544.52 49038.96 51234.02 57267.71 58096.43 辽宁 35401.17 37095.49 39996.75 45343.76 48615.12 山东 42003.90 44297.59 57128.45 58909.41 61818.17 安徽 41783.87 44812.82 43214.23 41627.08 42747.64 江苏 421 13.O3 42635_32 51Ol8.48 55874.77 58633.35 华东 上海 51449.16 60467.40 75298.24 77981.65 81924.45 浙江 79128.25 82768.57 83017.77 83202.69 86015.26 福建 55805.21 564l2_35 61958.20 64285.22 70155_3O 华南 广东 7l 192.19 72793.52 74747.28 75606.57 76758.5 1 湖北 34524.63 38264.14 39652.O9 39430.62 40470.28 华中 湖南 35321.67 35997.95 37293.00 38960.12 44912.95 甘肃 48030.02 48470-42 52361.69 54852.62 54652.22 西北 陕西 36041.80 37851.13 48330.18 54680.83 60658.43 西南 四川 38570.5 1 37875.44 48388.92 49158.05 49040.02 重庆 25923.22 26583_37 29522.96 32702.19 35728.48 省、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 绝对差距在增加,但相对差距在2006—2010年间呈缩 均固定资产平均水平的省市分别为天津市、安徽省、 小趋势。 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陕西省、辽宁省、湖南省。从 此外,通过计算表2还可得出:2006—2010年这 表2计算可得出,2006—2010年生均固定资产最高的 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地区生均固定资产极差 是华南地区,最低的是西南地区。十一五期间始终高 变化趋势是36686.05元/人/39106.65元/人 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固定资产平均水平的地区始 35688.89元/人 36294.98元/人\35164.51元/ 终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始终低于教育部 人,极差率变化趋势是2.06/2.16"-a-1.91/1.92"-a 直属高校生均固定资产平均水平的地区分别为东北 1.85,虽然十一五期间的绝对数量差距有增有减,总 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 的趋势在缩小。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地区生 纵观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生均 均固定资产标准差变化趋势是12947.38元/人 固定资产极差变化趋势是53205.03元/人 13517.30元/人 13013.80元/人/13243.61元/人 56185.20元/人"-a53494.81元/人"-a5o5oo.50元/人 /13312.83元/人,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是0.29/ ",a5o286.78元/人,极差率变化趋势是3.o5/"3.1 l 0.28"-ao24"-ao-23"ao...22,虽然各地区间与教育部直属 2.81"a254"-.a2..41,这说明十一五期间的绝对数量差 高校平均值间的绝对差距在增加,但相对差距在 距在缩小,尽管在2007年有所增加,总的趋势在缩 2006—2010年间呈缩小的趋势。 小。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生均固定资产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地区间的差 标准差变化趋势是12960.16元/人/13502.52元/ 异与省市问的差异相近,说明地区间的生均固定资产 人 13689.55元/人 14134.36元/人 14053.78元 总值差异与各省市间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差异相近。 /人,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是0.28—0.28"-ao..26"-ao..25 (三)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分析 O.24。虽然各省市间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值间的 表3显示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在十一五 9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月 表3 2006—2010教育部直属所在省高校生师比 \\ 宰 2006 2007 20O8 2009 2010 省区\ 焦 拄 正 生 钲 高校平均值 23.67 23.83 23.97 24-31 24.90 北京 22.97 22.94 23.01 23.26 23.72 华北 河北 21.56 23.3O 24.72 25.34 25.96 天津 25.16 23.05 21.42 21.51 21.45 黑龙江 21.03 21.09 21.73 22.17 22.59 东北 吉林 23.64 23.46 22.94 23.34 24.47 辽宁 27.41 27-35 26.28 25.57 26.44 山东 22.83 22.86 23.06 23.78 23.96 安徽 2l-30 2lI37 22.57 24.26 26.02 江苏 23.03 23-37 23.46 24.07 24_33 华东 上海 23.82 24.16 24.44 24.61 25.03 浙江 21.58 19.80 20.O9 20.79 22.34 福建 26.45 27.08 27.09 27.4l 27.9l 华南 广东 26.45 27.95 28.46 29.30 29.72 湖北 22-42 22.79 23.29 23.85 24.64 华中 湖南 25.26 26.39 27.13 27.2O 27.52 甘肃 24.63 24.52 24.()o 24.45 25_32 西北 陕西 23.98 24.60 24.66 24.58 24.6l 四川I 24.10 25.08 25.59 26.14 27.00 西南 重庆 27.65 25.3l 24.72 24.85 26.38 期间生均固定资产总值情况。 从表3可知,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从2006年 的23.67增加到2010年的24.90。2006—2010年的十 一五期间始终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平均水平 的省市分别为辽宁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四川 省、上海市;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平均水平的 省市分别为吉林省、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湖北省、 浙江省、黑龙江省。2006年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 比平均水平的省市均有10个,低于平均水平的省市 均有9个,其中生师比最高的均为重庆市,最低的均 为黑龙江省。2010年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平 均水平的省市均有10个,低于平均水平的省市均有 9个,其中生师比最高的均为广东省,最低的均为天 津市。从表3计算可得出,2006—2010年生师比最高 的是华南地区,最低的是华中、华北地区。十一五期间 始终高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平均水平的地区始 终为华南、西南地区,始终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 比平均水平的地区分别为华北地区。 纵观十一五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生师比 极差变化趋势是6.62/8.15/8.55 8.51 8.27,极差 率变化趋势是1.3l/1.41/1.43\1.41"a1.39,这说明 十一五期间总得趋势在缩小。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 校所在省市生师比标准差变化趋势是2.03/2.17 2.14 2.05—2.05,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是0.08/ 0.O9—0.o9"-a,o.08 0.08,虽然各省市间与教育部直属 高校平均值间的绝对差距先增后减、相对差距先增后 保持不变,但最终呈稳定状态。 此外,通过计算表3,还可以得出:2006—2010年 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地区生师比极差变化 趋势是3.40 4.99 5.79 6.22 6.25,极差率变化趋 势是1.15S1.22/1.25/1.27 1.27,虽然十一五期间 的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差距呈递增,总的趋势在增加。 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地区生师比标准差变 化趋势是1.25/1.69 1.89/2.04/2.05,变异系数的 变化趋势是O.05 0.07 0.08—加.O8 O.08,虽然各地 区间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值间的绝对差距在增加, 但最终呈稳定趋势。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教育部直属高 校地区问的差异与比省市间的差异相似,都趋于稳定 增长趋势,但较前面两项变量的变化趋势差异数值相 对较小,差异最终达到0.08的稳定状态。 四、结论 生均建筑面积是办学条件的主要内容,十一五期 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数值较大的地 区为华南和西北地区,数值较小的地区为华中、西南 地区,各省市间与各地区间离散趋势以及与均值上的 相对变异趋势相似,均呈缩小趋势,各省市间相对离 散程度以及与均值上的相对变异程度高于地区间。这 期间,教育部直属高校只有极少数省市生均校舍建筑 面积数值均高于2006年教育部规定的30平方米,绝 大部分都低于此值。如果因此影响实习实训场地,将 不能保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需不断加 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 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固定资产 76所高校平均值都高于44400元,人,然而各省市间 相差较大2007年各省市间相差最大达到56185.20 元/人。随着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省市、各地区间 差距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各省市与各地区间与均 值上的相对变异程度趋于一致。 教师是学校投入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十一五期 第28卷第2期 毛建军:十一五期问中国高校资源配置差异分析——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 95 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最高的为华南地区,最低的 20O6—9—26. 为华中、华北地区,各省市间与各地区间生师比相对 [2]范国睿.教育资源分布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8,(3). 离散趋势以及与均值上的相对变异趋势相似,均呈增 [3]范先佐.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 加趋势,各地区问相对离散程度以及与均值上的相对 [J】.教育与经济,1997,(3). 变异程度高于各省市间。此外,从前面关于生师比分 [4]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析还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 [5]李祖超.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简析[J】_高等教育研究,1997, 均高于2004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 (6). 件中规定的18:1。生师比过高一方面反映了人力资源 [6]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 利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学生人数的增加,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教师总量偏紧,教师工作负担的加大,因此,需合理规 划和调整生师比。 (责任编辑:郭德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激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 作的意见fEB/OL].http://www.moe.gov.crdpublicfiles/ business /htm1ti1e  s/moemoe/.....25311/40929.html, 0/2008—Diference Analysis on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s Peri0d ——Based on the Subordinate Universities of the Ministry MAO Jian-jliB (CEE,P.R.China,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erences in special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i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or the diferent conditions.This paper mainly compares the campus building al'eas per capita.per ed assets and pupil—teacher ratio during 2006~2010 in the subordinate universities of the Ministry by the diference measuring instruments of range,range ratio, standard deviation and variance coefficient.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diferences of hte campus building areas per capita and per ifxed assets are all becoming reduced between provinces,cities and regions,while the diferences of the pupil—teacher ratio is becoming increased between provinces,cities and region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resource allocation;contrast analysis;diferen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