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的全部内容。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 第二中心 小学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 一 )年组( 下 )学期

进 度 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内容 《早发白帝城》、《秋浦歌》 《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绝句》、《赠花卿》 《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 《绝句》、《江畔独步寻花》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江雪》 《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 《渔歌子》、《寒食》 《滁州西涧》、《塞下曲》 《游子吟》、《竹枝词》 《乌衣巷》、《望洞庭》 《浪淘沙》、《三字经》 《论语》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14 15 16 《毛泽东诗词》 《念奴娇 昆仑》 《采桑子 重阳》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早发白帝城》、《秋浦歌》 第( 1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 初读古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活 《秋浦歌》,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读的情况。 (1).指名读。 动 (2).读准字音与节奏。 2、任何一首诗都承载着作者的一份情怀,一段经历,这首诗又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在里面呢?要想知道这些我们就要对作者李白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李白呢? 二、 精读品悟 深度探究 1、 过 程 出示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自学提纲走近这首诗. (1).运用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的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2)。对于不懂得地方可以问问身边的同学,如果解决不了提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3、探究诗人情感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 4、(1)。 指名读诗。 (2)、尝试背诵 三、朗读比赛,激发兴趣 配乐诵读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全班齐读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 2 )周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伟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望天门山》 二、精读诗歌 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 2、哭过之后,诗人回头看了看家人?谁来读读第二句。却看:回头看。妻子指的是谁?(妻子和儿女)“愁何在\"是没有了一丝忧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用诗中的词就是“喜欲狂\",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欣喜若狂”.(板书) 3、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还要做些什么?谁来读第三句。 “白日”指什么?(大白天)放歌是(放声歌唱),纵酒是(纵情喝酒)青春指的是(明丽的春天)。 4、在歌声和美酒中,诗人的心已飞到了还乡的路上。谁来读最后一句。 5、今天,我们随着诗歌,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与杜甫同悲同喜。谁来完整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6、请同学们自由地背一背这首古诗。 三、学习四、朗读比赛 激发兴趣 1、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 《望天门山》 活 动 过 程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绝句》、《赠花卿》 第( 3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出示乐器,导入课题 1、(挂图出示)各种乐器,有琵琶、笛、箫、笙,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2、这些就是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在当时驻扎在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花卿的府上,听到弹奏出来的美妙乐曲,不禁写下了一首诗《赠花卿》。你们想读读吗?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 2、指名认读生字,再读准“赠、卿、纷”三个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三、再读古诗,体会古诗韵昧 1、师讲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乐曲如此之美,杜甫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将这首诗赠给花卿。 2、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古诗。 3、学生再美美地读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活 动 过 程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遍。 5、咱们来欣赏一段乐曲放松放松吧。播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听完后随机采访:你怎么这样陶醉呀,心情怎样? 6、诗人和你们一样,当他听到像仙乐一样的乐曲,情不自禁地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呀,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仙境才能听到,人间真是难得听到几回呀!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像诗人-样,把你美好的感受读出来。读好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7、配乐朗诵. 学习《绝句》 五、音乐擂台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音乐擂台:这里有各种不同的音乐,你可以自由选择美妙的乐曲配上朗诵。先准备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四、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 活动 目标 第( 4)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导入课题,品诗人 今天我们来品读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师板书课题。 二、读古诗,品诗意 活 动 (一)感受律诗韵律美 1.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过 2.点名读诗,教师进行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行指导. 3。老师打拍子,指导学生吟唱.通过多角度诵读,感受古诗带来的程 韵律和节奏美。 (二)抓题眼,品诗意 1。读诗题,品题眼 (1)生读诗题,抓题 (2)讲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说成语. 2.论诗句,品诗情。 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春夜喜雨》。 三、学习《江南逢李龟年》 四、课堂总结 活动 总结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绝句》、《江畔独步寻花》 第( 5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活 动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4、赛读。 四、 学习《绝句》,体会诗人情感。 五、课堂总结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江雪》 活动 目标 第( 6)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 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活 动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过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 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程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 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五、学习《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体会作者情感。 六、课堂总结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 第( 7 )周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活 动 过 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朗读训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 6、朗读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 8、 9、齐读全诗。 朗读练。 训练 训练 四、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意,练习朗读。 五、课堂总结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渔歌子》、《寒食》 第( 8)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先把整首词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的活 动 词句。 2、检查词的读音。(西塞山、白鹭飞、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过 衣、不须归) 3、让学生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箬笠、蓑衣、不须程 归”等。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伴随着音乐,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2、配乐感情朗读全词。 四、揣摩语言,指导背诵。 1、第一次背诵,看着板画,试着背诵整首词。 2、第二次背诵,闭眼,边想象边背诵. 3、第三次背诵,边背边想:这首词美在哪? 4、交流这首词的美:色彩丰富、动静结合。 五、学习《寒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六、吟唱歌曲,布置作业。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滁州西涧》、《塞下曲》 第( 9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 动 过 程 一、导语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学习《塞下曲》,理解诗意,练习背诵。 八、背诵诗歌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游子吟》、《竹枝词》 第( 10)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感受生活,激起生活体验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心中的母亲。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并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揭题:游子吟,识记“吟”并理解 (三)、欣赏交流,加深心灵体验 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情景,并说说从哪感受到的,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理解诗句,朗读体会诗句。 (四)、发掘人文内涵,丰富精神体验 师:母爱之厚博难以为报。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也可用上了这句话. (五)、设计课外延伸,激发生命体验 1、师:母亲用爱心养育我们,用智慧启迪我们,用美德陶冶我们,用真情沐浴我们,她们是多么可亲可敬啊!谁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伟大无私的母爱? 2、听、唱《烛光里的妈妈》体验母爱。 3、课后阅读、交流有关“母爱”的文章、诗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学习刘禹锡的《竹枝词》,理解诗意,练习朗诵. (七)、课堂总结。 活 动 过 程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乌衣巷》、《望洞庭》 第( 11)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活 动 2、解诗题: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3、解诗句: 过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程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四、学习《乌衣巷》,理解诗意,练习诵读。 五、课堂总结。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浪淘沙》、《三字经》 第( 12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1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 孩子们,你们平时上语文课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呢?活 你们在学习课文前会做些什么呢? 2运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我们一同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愿意吗?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带红帽 2的生字多读几遍。 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 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动 过 3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浩瀚的夜空,群星璀璨,汉字娃娃程 张 2开了笑脸。 游戏规则:每颗智多星都有一个汉字娃娃,只要你能响亮地、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就奖励你一颗智多星,比比谁摘的星星最多。 (1)自主拼读。 (2)小老师教读。 (3)“开火车”读。 (4)聪明的孩子,去掉了小红帽你还认识我吗?去掉拼音读. 四、自读自悟,学习课文 词语宝宝想家了,我们现在送他们回家。考考你们还认识吗? 1学习第一组韵文. 背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的喜爱、赞美。 (4)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 2合作学习第二组韵文。 议议,背背。 读读,五、学习《浪淘沙》,练习诵读。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论语》 第( 13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活 动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 程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毛泽东诗词》 第( 14 )周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毛泽东诗词。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活 动 2、解诗题:。 3、解诗句: 过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程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四、课堂总结.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念奴娇 昆仑》 第( 15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 初读诗词。走进作者 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毛泽东。 二、 借助注释,了解词义 三、 1、所谓“战罢玉龙三 活 动 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 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 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过 程 2、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 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 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山和 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 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wei4):赠送之意。 四、练习朗读。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采桑子 重阳》 第( 16 )周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一、导入课文。 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二、写作背景 三、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活 动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过 [采桑子] 44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4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 9月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4赏菊:喝菊花酒“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 程 活动 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