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在下列各组条目中,那一组不属于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完成的功能? (C) A 计算机系统间的文件传输;访问全球各地的信息和文件。 B 在多台计算机间共享应用程序;同时对应用程序输入数据。 C 数据处理作业的批处理;分时处理用户的数据处理要求。 D 享打印机;使用电子邮件。
1.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B) A 主机与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传递数据; B 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
C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D 产生了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化标准。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之所以采用层次结构的主要原因是:(C) A 层次结构允许每一层只能同相邻的上下层次发生联系。 B 层次结构优于模块化结构。 C 使各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使得各层次实现技术的进步不影响相邻层次,从而保持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D 层次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1.4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B) A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 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 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1.5 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B) A 精度高 B 共享资源 C 可以分工协作 D 传递信息
1.6 对计算机网络按照信号频带占用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C) A 双绞线网和光纤网 B 局域网和广域网 C 基带网和宽带网 D 环形网和总线形网
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如果网络的服务区域不仅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内,则可能是广域网或城域网。 B 今后计算机网络将主要面向于商业和教育。 C 调制解调器是网络中必需的硬件设备。
D 计算机网络的唯一缺点是无法实现可视化通信。 1.8 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是:(C) A 环形结构 B 总线结构 C 层次结构 D 网状结构
1.9 下列有关网络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 星形结构的缺点是,当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站时成本比较高 B 树型结构的线路复杂,网络管理也较困难
C 早期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 D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间的分布形式 1.10 计算机通信子网技术产生的顺序是:(C) A ATM->帧中继->线路交换->报文分组交换 B 线路交换->报文分组交换->ATM->帧中继 C 线路交换->报文分组交换->帧中继->ATM D 线路交换->帧中继->ATM->报文分组交换
1.11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B)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1.12 在下列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则上,哪一项可能有误?(A) A 分层越多越好,这样同一层次中绝不会含有不同的功能。 B 应尽可能将各种功能抽象化以后进行综合及分层,层次设置应保证实现效率高且稳定性好,层数不宜过多。
C 跨越各层边界的通信量越少越好。
D 为保护在通信网络上已经投入的巨额投资,分层时应考虑现有的通信网络状况。 1.13 下列哪一种网络不适用局域网的概念?当处理机间的距离为:(D) A 10m B 100m C 1km D 100km
1.14 下列哪一种拓扑结构广为局域网采用?(C) A 星型 B 全连接 C 总线 D 树型
1.15 下列哪一项特性不是总线型局域网的优点? (D) A 可扩充性好 B 成本低 C 施工方便 D 实时性好
1.16 下列哪一项不是网络转接节点设备?(D) A 程控交换机 B 集中器
C 接口信息处理机 D 网络打印机
1.17 部分节点连接的网络必然带来经由中继节点转发而相互通信的现象,称为______。(A) A 交换 B 接力 C 转移
D 传递
1.18 将6个处理机用点-点方式全连接起来,每个处理机要连5条线路,必 须有5个通信端口,全网共需________线路。(C) A 5 B 10 C 15 D 20
1.19 计算机网络可供共享的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B) A CPU处理能力 B 各种数据文件
C 昂贵的专用硬件设备 D 大型工程软件
1.20 哪两种网络分类方法是最常用?(C) A 按网络环境和拓扑结构分类 B 按传输速率和通信介质分类 C 按通信传播和距离分类
D 按使用范围和网络控制方式分类 第二部分: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字数据需要通过模拟信道传输时,应该:(B) A 把模拟数据编码后占据频谱的不同部分
B 把数字数据用调制解调器进行调制产生模拟信号 C 用编码译码器对模拟数据编码产生数字化比特流 D 为表现二进制的两个值,信号由两个电平构成
2.2 数字数据编码后产生具预期属性的数字信号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解决:(D) A 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的传输 B 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的传输 C 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的传输 D 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的传输
2.3 下面关于利用PSTN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在网络中主要是利用模拟信号进行模拟数据的传送 B 在网络中主要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数字数据的传送 C 在网络中主要是利用数字信号进行模拟数据的传送 D 在网络中主要是进行模拟信号进行数字数据的传送 2.4 数据通信中的信道传输速率单位是比特率(b/s或bps),它的含义是:(A) A Bits Per Second B Bytes Per Second
C 和具体传输介质有关 D 和网络类型有关
2.5 由于各种的传输损耗,任何通信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和传送的信号会有所不同。最有影响的损耗包括:(A)
A 衰减和衰减失真、噪声、延时变形 B 热噪声、延时变形、衰减和衰减失真 C 衰减和衰减失真、延时变形、串扰 D 衰减是频率的增量函数
2.6 在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A)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缆(光导纤维) D 无线通信
2.7 双绞线可以用来作为___________的传输介质。(C) A 只是模拟信号 B 只是数字信号
C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D 模拟信号和基带信号
2.8 目前广泛应用于局部网络中的50Ω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送:(A) A 基带数字信号
B 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模拟信号 C 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数字信号
D 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9 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其标准频谱范围为:(B) A 20Hz~20KHz B 300Hz~3400Hz C 0Hz~300Hz D 109Hz~1010Hz
2.10 为了实现长距离传输,模拟传输系统都使用放大器来使信号中的能量 得到增加,其噪声分量_____________。(A)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2.11 为了实现长距离传输,数字传输系统可以使用中继器来使信号中的能 量得到恢复,其噪声分量_____________。(C)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2.12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 传输的(C) A 调制信号 B 已调信号 C 复合信号 D 单边带信号
2.13 双绞线中的绞合,有利于_________。(A) A 减少电磁干扰 B 线对间的信号耦合 C 消除加载 D 增加电缆强度
2.14 如果比特率为10Mb/s,发送1000位需要多长时间: (C)
A 1?s B 10?s C 100?s D 1ms
2.15 一个ASCII字符有多少位:(B) A 6 B 7 C 8 D 16
2.16 仅从传输损耗的特性的优劣来看,下列有线传输介质的排列顺序依次 为:(A)
A 光纤>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双绞线 B 光纤>双绞线>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 C 细同轴电缆>双绞线>粗同轴电缆>光纤 D 光纤>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双绞线
2.17 下列对无线型介质的描述中,那一项是错误的:(B) A 发送天线所产生的信号带宽比介质的特性更为重要。
B 天线所产生信号的关键属性是方向性。一般来说,在较高频率上的信号是全向性的;在低频上的信号才可能聚焦成有方向性的波束。 C 干扰对无线型介质至关重要。
D 一般微波系统的衰减随雨天增加,在微波频率超过10GHz时,其影响尤其显著。 2.18 将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实际上是将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 或称为数字化过程。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最典型的例子是PCM编码。 PCM编码过程为:(B) A 量化->采样->编码 B 采样->量化->编码 C 编码->采样->量化 D 采样->编码->量化
2.19 适用于建筑物内结构化布线的传输介质是:(C) A 细同轴电缆 B 粗同轴电缆 C 双绞线 D 光纤
2.20 什么因素对地面微波的衰减有较大的影响?(C) A 太阳耀斑 B 沙尘暴 C 雨雾 D 狂风
第三部分:数据链路控制
3.1 对于数据通信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C)
A 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B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线路上的数据有时可以按单一方向传送
C 半双工通信是指一个通信线路上允许数据进行非同时的双向通信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2 数据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传送大量数据时效率较高的是 ______。(A) A 同步方式 B 异步方式
C 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 无法比较
3.3 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_______通路。(A) A 物理 B 逻辑 C 虚拟 D 数字
3.4 帧结构中的帧编码用于(A) A 同步 B 呼叫设置 C 状态检测 D 呼叫终止
3.5 ITU-T定义的DCE和DTE____________________。(A) A 分别意味着“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 B 由两根或四根导线连接。
C 分别指调制解调器和计算机(或终端)。 D 是两个组织的名称。
3.6 串行和并行传输_____。(C)
A 其区别在于发送每个字符所需的位数。 B 分别被用于同步和异步系统。
C 其区别在于是所有数据位共用1根连线,还是每个数据位都各自使用1根连线。 D 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3.7 RS-232是_________________。(B) A 不同类型的传输信道的标准
B 终端与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接口标准 C 调制解调器与传输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 D 数据通信系统端到端的操作标准
3.8 RS-232-E接插件引脚RTS/CTS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B) A 制解调器用以指示有振铃,终端用以指示已准备好应答呼叫 B 表示DTE请求发送数据,DCE允许DTE发送数据 C 代表接收到传送的信息和载波的引脚 D DTE/DCE已准备就绪
3.9 RS-232-E接插件(DB25)引脚7(信号地)表示___________。(A) A 构成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完整电路 B 指示接地一侧的传送线路有故障
C 构成控制信号回路,但不构成数据信号回路 D 构成数据信号回路,但不构成控制信号回路
3.10 RS-232-E接插件引脚22(振铃指示)表示_____________。(C) A 在所有与交换网相连的调制解调器中都必须具有此信号 B 用在耦合的调制解调器中而不用于直接相连的调制解调器中
C 当线路上检测到一个振铃信号时将引脚置有效位 D 当线路上检测到一个振铃信号时引脚就关闭
3.11 在许多应用场合,RS-232插头的电缆中有些引线做成交叉连接,是因 为___________。(B)
A 有许多不同的RS-232标准
B 计算机与计算机(DTE与DTE)之间使用RS-232串行接口直接互连 C 异步调制解调器转换了标准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向 D 计算机使用RS-232串行接口与调制解调器连接
3.12 在下列各项对RS-232-E标准的描述中,有哪一项含有错误:(C)
A 相对公用接地而言,-3伏以下的电压解释为二进制1,+3伏以上解释为二进制0。 B 接口信号速度限定为<20kb/s。
C 信号距离为<50米。设计良好时,距离可以加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提高。
D 相同的电压水平也适用于控制信号,-3V以下电压解释为断开(OFF)状态而+3V以上电压解释为接通(ON)状态。
3.13 CCITT X.21(ISDN物理接口)的电气连接属于:(A) A 平衡方式 B 差动方式 C 非平衡方式 D 其它方式
3.14 就抗干扰性能而言, 物理接口电气连接属性的优劣依次为:(A) A 平衡方式>差动方式>非平衡方式 B 非平衡方式>差动方式>平衡方式 C 差动方式>平衡方式>非平衡方式 D 差动方式>非平衡方式>平衡方式
3.15 在下列对于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描述中,哪一项叙述有误:(D) A 链路管理,对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实施管理。 B 帧同步,数据链路层是以帧为单位来传送数据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出错时只要将出错的帧重传,而不必将全部数据重新发送,从而提高了效率。 C 差错控制,帧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通常采用检错重发的方法来予以补救。
D 流量控制,为防止到达的帧数过多,超出接收端的处理能力,须控制信源与信宿之间端到端的帧的流量。
3.16 在下列对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的比较中,哪一项阐述不恰当?(C)
A 数据通信需要传输媒体多台把计算机连接起来,这种媒体如电话交换线、电缆专线、电话专线等。在这种线上可提供双向数据通信,可称为数据电路(Data Circuit);而数据链路(Data Link)的含义要比数据电路更深入、抽象一点。它是在数据电路上受链路协议的控制,在源节点到目的
B 链路协议是通信控制规程的一部分。
C 通信控制规程有许多种,按照网络应用分类的技术,数据通信控制规程分为两类:面向字符的和面向比特的。
D 数据链路的建立与否,并不只判别物理联接是否接通,而是要由软件及协议来判别。有时物理联接是接通的,但并没有建立数据链路,两台计算机间仍不能传送数据。
3.17 统计时分制是对同步时分制的改进,我们特别把统计时分制下的多路复用器称为_______,以强调它的工作特点。(A)
A 集中器 B 集线器 C HUB D PAD
3.18 要通过RS-232接口进行全双工操作,至少需要几条接口线路?(B) A 2 B 3 C 4 D 5
第四部分:数据交换技术
4.1 下列对线路交换方式的主要优点的描述中,哪一项存在错误?(C)
A 数据信息的传输时延小。因为除了通过线路的传播时延之外,没有其它时延,各交换节点的延迟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B 数据信息以信号形式在通路中“透明”传输,交换机对它不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此交换机的处理开销少。
C 在传输速率、信息格式、编码类型、同步方式、通信规程等方面,通信双方不必完全兼容,这有利于用户终端之间实现互通;
D 对数据信息的格式和编码类型没有限制。
4.2 下面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A) A 电话 B 结点 C 通信线路 D 主机
4.3 _________方式需在两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A) A 线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虚电路分组交换 D 数据报分组交换
4.4 线路交换最适用的场合为_________。(B) A 传输信息量较小 B 实时和交互式通信 C 传输信息量较大 D 存储转发方式
4.5 在报文分组交换网中的有过若干阻塞控制的控制机制的建议和实施方案,请从尽可能减少网络额外的通信量的角度评出下列方案的最佳者。(D)
A 一个阻塞节点向一些或所有信源节点发送扼流报文分组。
B 靠路由信息。类似ARPANET路由算法可以向其它的节点提供链路延迟信息并影响其路由选择。
C 利用点对点的探针报文分组。
D 把信息加入向发生阻塞的相同方向传送的报文分组。这时信宿要么要 求信源调整负载或者把该信号再反向(或在响应中)发给信源。 4.6 在下列项目中,哪一项不是X.25协议的功能? (D) A 虚电路服务 B 多路复用
C 流量和错误控制 D 数据报服务
4.7 在下列帧中继机制和传统的X.25报文分组交换业务之间的关键差异描述中,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D)
A 控制信令使用与用户数据分离的逻辑连接来承载。这样,中间节点不必要维持状态表,或处理与调用控制有关的消息。
B 多路复用和逻辑连接的交换发生在数据链路层,而不是网络层上,删除了整个一层的处理。
C 取消了节点间接力式的流量和错误控制。如果使用点对点的流量和错误控制,那也是更高层次的责任。
D 为了简化传输帧结构,用SDLC的帧结构替代了X.25采用的HDLC帧结构。 4.8 在以下各项对ATM技术的描述中,哪一项说法有误?(D)
A ATM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线路交换网络一样,是多级的交换网络结构。 B ATM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线路交换网络一样,是多级的交换网络结构。
C ATM中采用了固定长度的信元,规定为53字节,其中信头5个字节、信息段48个字节,这样,可以像STDM那样把信道的时间划分为一个时间片序列,每个时间片用来传输一个信元。
D ATM网分为三大部分:公用ATM网、专用ATM网和ATM接入网。公用ATM网是由电信管理部门经营和管理的,它通过公用用户网络接口连接各专用ATM网和ATM终端。作为骨干网,公用ATM网必须保证与现有各种网络的互通,支持现有的各种业务,只有公用ATM网实现后,ATM网的应用才有可能进入?
4.9 以下对线路交换网络的评价有哪一项不确切?(D)
A 线路交换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的透明性, 一旦线路建立,其就如同在连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了直接连接,无须更多的网络管理。
B 线路交换是为语音通信开发的,但现在也用于数据流通。 C 线路交换的效率有时会十分低下。即使没有数据传输,通道传输能力在连接期间也是专用的。对语音连接来说,线路利用率已是很高的,但是它也到不了100%。 D 建立连接阶段需要连接专用的物理线路。
4.10 在下列对虚电路方法的陈述中,哪一项说法有误?(D) A 在任何报文分组发送之前,都预先计划好发送路由。
B 由于路由在逻辑连接期间是固定的,同线路交换网络的线路类似。
C 报文分组在虚电路上传递迅速,因为它无须对每个报文分组进行路由选择。 D 该方法的健壮性较数据报方法好。
4.11 在下列的线路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的比较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D) A 对线路交换来说,在信息发送之前没有时间延迟。
B 数据报使用呼叫请求报文分组,这在每个节点上都会产生延迟。 C 一旦数据报线路建立,消息在报文分组中传送。
D 在发短消息时,数据报比虚电路报文分组交换,甚至比线路交换更快。 4.12 对报文分组交换而言,____________必须在传输前转换为数字信号。(D) A 视频信号 B 语音 C 图像
D 以上全部
4.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要呼叫建立。(A)
A 数据报报文分组 B 虚电路报文分组 C 线路交换
D 所有交换方式
4.14 当报文分组队列利用率达到________以上的时候,队列长度已达到警戒长度。(B) A 50% B 80% C 70% D 90%
4.15 X.25协议中,为分辨出报文分组属于哪个虚电路,每个报文分组都包括____位的虚电路号码。(B) A 6 B 12 C 16 D 24
4.16 帧中继方式也称为X.25的流水线方式,但帧中继网络的吞吐量要比X.25网络的吞吐量提高_________________以上。(D) A 一倍 B 二倍 C 五倍
D 一个数量级
4.17 为了简化信元的传输控制,在ATM中采用了固定长度的信元,规定为 _____字节。(C) A 48 B 64 C 53 D 1024
4.18 是ATM适配层中主要针对当前的线路交换业务,提出一种利ATM网络传输话音及各类N-ISDN业务的方法。这类业务的特点是速率恒定,并且需要端到端的定时。(A) A AAL1 B AAL2 C AAL3/4 D AAL5
4.19 关于数据交换技术,以下那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A 采用数据报方式的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中都必须包含目的站点的地址。 B 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的长度都是相同的。
C 交换技术适用于任何一种拓扑结构的计算机网络。
D 分组交换的优点在于目的站点要不需要对报文进行重新组装。
4.20 专用ATM地址利用_____________进行分层选路,能在大规模的ATM网内迅迅速定位终端所在的网络。(A) A HO-DSP B ESI
C IEEE MAC D E.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