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南汇水蜜桃_产业发展趋势

南汇水蜜桃_产业发展趋势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南汇水蜜桃”产业发展趋势

胡留申,纪仁芬*,顾志新,杨颖,黄蓉,邵云龙

(上海市桃研究所 上海南汇 201302)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汇水蜜桃”逐步形成了以中晚熟品种为主的良种体系和科学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加快了南汇桃产业发展步伐;2005年“南汇水蜜桃”被国家质监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被选定为国家级水蜜桃标准化示范区,2008年荣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也为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南汇水蜜桃”产业历史渊源、产业生产现状和产业发展思路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在促进“南汇水蜜桃”产业提升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未来“南汇水蜜桃”产业发展设想,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南汇水蜜桃;历史渊源;生产现状;发展思路

桃树是我国的重要果树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桃的果实不仅汁多味美,而且有色彩艳丽的外形和诱人的芳香。桃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脯、果酱、罐头等多种制品,桃胶可作工业原料,根、叶、花和桃仁可入药,具有多种功效。

上海市南汇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端,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素有“中国水蜜桃之乡”的美誉。其水蜜桃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已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50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多亩,且经过品种结构不断更新、优化,现已形成了以大团蜜露、新凤蜜露、湖景蜜露为主的良种体系,成为华东地区水蜜桃栽培面积最广、分布最集中、产量最多、商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南汇的桃树种植在全国的同行业中,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先后取得了较多的成果:1997年被农业部命名为“瓜果之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经济林示范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经济林先进县,2005年“南汇水蜜桃”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地域保护产品)。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水蜜桃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基地。2008年,“南汇水蜜桃”荣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

1 “南汇水蜜桃”的历史渊源

“南汇水蜜桃”是一著名的地方特产。水蜜桃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水蜜桃独上海有之,而顾尚宝西园所出尤佳”。此后的多种古籍都称水蜜桃出自顾尚宝西园。“南汇水蜜桃”经过南汇区桃农和科技工作者长期技术创新、品种选育和该区所拥有的特定地域地理环境条件,逐渐演变成目前具有高商品价值和地方特色的产品之一。

据现有资料考查,浙江奉化的玉露桃是1883年从上海黄泥墙引入,无锡白花则是上个世纪20—30年代从奉化引进,另外日本著名的岗山白、大久保、白凤等品种是明治八年(1875年)引入上海水蜜桃后选育出来的,美国桃种植划时代品种爱保太(ELBERTA)和红港(RED HAVEN)也是在1850年从上海引进的,而“南汇水蜜桃”是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逐步东移,在上海水蜜桃原种的基础上,经长期的训化复壮筛选后形成的优良体系。另据考证,上海水蜜桃的原种在素有上海浦东“小上海”之称的南汇区园艺场红桥分场,

35

现仍保持有10多亩的种植面积。

“南汇水蜜桃”在解放前规模种植的有:盐仓绿园、惠南卫家桃园、周浦怡家桃园、介家桃园、永定寺桃园、帐房桃园等处,另外一些农户在住宅附近也有零星种植,截止1949年区内植桃约200余亩。解放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桃农的不断探索下,“南汇水蜜桃”经过1958~1962年的大发展,已由200多亩发展到21986亩,1982年发展到26394亩;2006年发展到8万余亩。经过三个阶段的较大规模发展,品种结构不断更新、优化,形成了以大团蜜露、新凤蜜露、湖景蜜露为主的良种体系,成为江南平原地区水蜜桃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产量最多,商品量最大的区域,被国家林业部列为特种经济林水蜜桃名、特、优商品基地。

2 “南汇水蜜桃”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探索,以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南汇水蜜桃”的品质和销售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化优势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2006年底,南汇区现有桃树面积近8万亩,约占全区经济林总面积65%。另据市林业总站统计,全市桃树约为15万亩,南汇区桃面积占全市桃总面积的55%,是华东地区桃树面积最大的区县之一。

2007年“南汇水蜜桃”总产量约为5万吨,约占南汇区年水果总产量的50%左右,年总产值约为3亿元;2008年南汇区桃果实总产量约为46000吨,年总产值约为3.5亿元(2008年桃果品市场价格较2007年同比上升20%左右),较去年总收入上升10%-15%左右,全区有上千户农民桃果品年销售收入超过3万元。 2.2 按标准生产,建立健全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 2.2.1 规范生产经营档案

在桃种植示范区内,对水蜜桃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统一制订标准化档案、病虫草防治、劳动用工、土壤培肥、生产与销售计划、产品入库和出库销售和产品持续改进等记录。同时,各基地制订了内部检查制度、生产技术规程及基地质量手册,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进行生产,定期开展内部检查并形成内部检查报告。 2.2.2 建立和完善了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区农委进行了详细的筹划和安排,建立了桃种植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和区农委分管技术推广的副主任分别任正副组长。该体系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和监督实施标准化生产;桃研所等相关技术和推广部门则形成技术指导网络,在办公室的安排下,具体开展桃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种植管理和标准化技术服务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桃树各生长阶段病虫害、肥水管理进行测报和指导,负责标准化宣传手册的发放和对各示范基地、示范点及各镇果树栽培员进行定期培训;各点、镇果树栽培员则直接面向果农,在桃树不同的生长阶段,根据时令,帮助果农对每个果园进行直接管理和技术传授。初步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推广网络,将桃树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推广到每

36

家每户。

2.3 安全和原产地认证工作扎实推进,成绩显著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区农委、区质监局及桃研所的不懈努力下,“南汇水蜜桃”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地域保护产品),产地、产品均顺利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严格检测和环境评估,大大提升了“南汇水蜜桃”的地域和品牌知名度。

桃研所在积极申报绿色产品认证的同时,积极帮助龙头企业申请了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等安全果品认证。南汇已有2家生产企业成功申报有机认证,14家企事业单位成功申报绿色认证,申报无公害认证的桃树种植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区申报无公害认证及以上认证要求的桃树覆盖面达到80%以上。

2.4 通过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示范带动作用

主要采用“专业农民”科技培训班、大型农技现场会及发放技术资料、管理手册资料等方法,通过抓点带面的方式,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宣传、推广工作。桃研所和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对桃树种植人员进行定时、定期培训,并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2006年以来,市桃研所与相关部门每年面向桃树种植农户至少举办培训班5-6次,参加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年以上,并发放相关的技术资料5000余份。近几年,桃研所还对1500余个来电咨询的果农给予详尽的回复,热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培训内容除了桃树栽培管理技术外,还包括标准化生产的宣传、示范与推广等。通过培训,全区从事桃种植业的果农提高了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并且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快和促进了南汇区桃种植业标准化的实施和发展。

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资金的投入力度虽已加大,但目前尚有较大缺口;技术的研发和普及、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生产者队伍老化现象较重等。

3 “南汇水蜜桃”产业未来发展设想

为进一步提升“南汇水蜜桃”品牌知名度,促进“南汇水蜜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当前农业发展形势,特提出如下设想,仅供参考: 3.1 强化科技投入,加强外引内联,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扶持培育科技型农业合作社,切实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提高我区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生产阶段,要积极研究、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实效、受农民欢迎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力争在高产、优质上有新的突破;在产后阶段,要围绕保鲜、冷藏、精品包装等综合技术,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提高附加值上,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2 积极推进品牌建设

目前,南汇区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南汇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南汇优质

37

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桃品牌建设。因此,要继续办好农博会和迎世博特供果品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真正把我区优质桃果品推向市场。同时,要对现有的品牌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产业品牌;要通过农民专业培训,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此外,政府应加大扶植,把品牌做大打响。

3.3 依托先进栽培技术,生产绿色果品,探索有机果品的研究和生产

通过设施或避雨栽培,减少农药用量和喷药次数,降低果实农药残留量。严禁使用含重金属、剧毒及高残留农药。避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倡先进疏蕾疏花技术应用。避免化学疏果。果袋改报纸袋为专用袋.避免铅污染;改脏而臭的有机肥为颗粒有机肥,减少桃园内苍蝇、蚊虫,避免果实受到污染。适时采收,采后处理,分级包装。要根据用途、销售地远近和运输工具等来确定采收成熟度,并按成熟度不同进行分批采收。聘请国内外知名桃树专家作顾问,通过科技示范效应,普及先进栽培技术。

3.4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与都市旅游业

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加强生态农业园区、观光休闲区、休闲农庄的规划与建设,有计划地发展一批集观光、休闲、教育、购物、品尝、生态等内容为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农业区,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享受休闲度假、贴近自然、享受乡土情趣的精神生活需要,从而推动桃产业的发展。要积极发展旅游农业基地,将种植、养殖、购物相结合,增加各农业景区的互动功能,培育若干个知名“农家乐”、采摘园,逐步打造集农业旅游、科技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基地群,使桃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成为上海果农增收创汇的新舞台。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