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肃成县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甘肃成县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赵俊川:什肃成县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乡村旅游 甘肃成县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赵俊川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 成县【摘742500) 要]‘‘农家乐”旅游是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简述了甘肃戍县“农家乐”沐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 最,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本地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成县;农家乐;乡村旅游 “农家乐”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社会兴起,一般都 风格独具。农家乐饮食风格古朴、粗犷、自然、厚实。肉食以西北 建在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周围,是现代城市人回归自然而获 地区的猪、羊、鸡、牛肉为大宗,以及山珍野菌,问有淡水鱼,海 得放松身 tl,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它满足了人们日常休闲与消 鲜相对较少,多为烤、煮、烧、烩。讲究冷热分开、甜成分开,尽量 费需要,带有强烈的中国本土特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 互不干扰。在菜型上,不喜欢过分雕琢,追求自然的真趣。 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秦岭南簏徽成盆地、壬∈江上游嘉陵江 2.2返璞归真的原生态环境 水系,为南北过渡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山清水秀,四季分 由于成县地处徽成盆地的核心,四面环山,生态良好,森林 明,冷暖适宜,素有“陇右小江南”之称。本地区森林覆盖率高, 覆盖率达47.9%。相对比较闭塞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得天独厚的 江河小溪密布.地域文化沉淀深厚.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 原生生态环境。农家乐一般都依山傍水,或竹林幽幽,或花果飘 人文景观.为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通 香,小桥流水,绿野成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田园风光。丰厚多 过对成县农家乐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本地区农家乐休闲旅 彩的乡村景观资源和传统农业文化以及山乡风情使人感受到人 游业发展的特点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地区农家乐旅 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魅力.形成了休闲、质朴、安静和回归自然等 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原生态气息,给人一种 tl,旷神怡、身心舒畅之感,如置身世外桃园。 2.3食物构成更显“农”字特色 1 成县农家乐目前的发展现状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消费变得越来越 科学化,健康饮食的概念渐渐深人人,tl,,在吃腻了高蛋白质、高 自从2002年以来成县的农家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政府 热量的现代菜肴时,杂粮便成了人们最喜爱的选择。杂粮,是成 不断拓展农家乐游旅资源,培育特色旅游服务项目.加快旅游 县农家乐特色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的杂粮品种丰富,化 产业开发进程.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农家乐”109 样众多,价廉而物美。经过厨师精心研制,调配各种口味,又考虑 户.其中授予星级示范户4O户,累汁接待省内外游客2O余万 人类健康,深受众多美食者的喜爱。山野菜、手工臊子面、炖土 人(次),旅游综合收人达1100多万元,农家乐农户平均月纯收 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以及洋芋搅团、 入达4000元以上。目前,“农家乐”特色旅游服务点已延伸发展 蒸馍、烙饼、柿子饼等地方特色小吃进一步突出了“农”字特色。 到店村、城关、抛沙、红川、鸡峰等7个乡镇,逐步形成三种发展 模式:私营企业独资型。股份合资经营型,农户独资建设型。有 3成县农家乐存在的主要问题 汉、回、蒙、藏等多种民族风格。“农家乐”特色旅游业充分体现 了“游在农家,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乐在农家;去掉一份都市喧 3.1 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 嚣,找回一点农村恬静”的特色优势,正在迅速向规模化、公司 一些农家接待点配套设施不够全面.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 化和庄园化方向发展。 和医疗设施等,而且农家乐业主大多是农民,由于教育程度和生 活习惯的限制,厨房和厕所基本淌毒不严格,整体卫生状况不容 2成县农家乐的地域性特点 乐观。另外,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经营理念落后,服务意识不 够强,缺乏必要的健康证明和培训,管理比较粗放,主要服务仍 不同地区的农家乐格调各不相同。成县农家乐也有其特有 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缺少有 的一些地域性特点: 关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缺少住宿服务等。 2.1 充满浓郁的西北风情 3.2资金投入有限.宣传力度不够 成县发展了几十家“农家乐”,以浓郁的西北风情为主基 由于成县的农家乐大多以农户个体经营分散为主,容易受 凋。农家乐建筑结构方整规则,庭院较大,墙壁厚实、多用砖瓦, 到资金的限制,造成配套设施的不完备,规模较小。同时对外宣 开朗大度 很多拥有高档华丽的包厢,独具一格的民俗贴画点 传力度不够,没有专门组织推介会、展销会等进行宦传,也没有 缀,华丽而不失淳朴。幽雅宽敞的大厅,配上别致的农家小院, 通过网络等其它形式进行宣传,所以很难形成品牌 -59— 乡村旅游 3.3经营方式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22卷第l0}}Ii(总第279 ilIi) 传,开发潜在的客源市场,扩大成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影响力 4.5进一步突出自身地域性特色 合理利用天然生态环境的优势,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 统文化、文艺、古迹、典故等。在房屋建筑、饮食、生活以及旅游 活动内容的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 等特色。 总之,成县农家乐旅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充 分利用了当地资源,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就地销售和农业劳 农家乐经营者大多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良好的组织能力和 管理能力,一般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经营模式进行管理决策,跟 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 3.4服务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的服务 成县现有的农家乐主要是以娱乐型、度假型为主,没有务 农型、品尝型、购物型、疗养型等别的休闲服务形式。 4农家乐发展问题的对策 4.1 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动力的就地转化.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为农民带来丰厚 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 境.提高了居民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凋整和优化农村 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j。同时,在发展过 程中因为认识水平限制和经验不足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政 府和农户经营者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合理对策,相信未来成 县农家乐会更加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I] Richard Sharpley.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ifcation:the case of Cyprus13].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233-244.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 民臼发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应该通过多方位融资, 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多元化的群众投资渠道积极争取民间投资, 合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争取政府投资.把政府投入和个人投入 相结合,不断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 档次和水平。 4.2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农家乐业主重视治理美化环境,忽视了服务水平的重要 性.在员工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导致管理水平相对比 较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各业主要重视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 业人员的建设,从旅游知识、礼仪知识、服务规范、管理知识、烹 调技能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 验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高从业 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4.3发挥政府指导功能.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 政府制定鼓励农家乐发展的产业政策以及投资、融资、税 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组织专家制定相关程序性管理、标准化 符理、以及进行质量控制,在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下,使农 家乐旅游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 4.4大力宣传。树立品牌意识 [2] Roberta Macdonald,Lee Jollife.Culturla Rural Tourism Evidence from Canada U】.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2003(2):307一"322. [3] 殿亚玉、张庆。农业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其开发模式【J].农业经济, 2008(01). 【4]田喜洲,论农家乐旅游经济[J].农村经济,2002(11). [5]邹统钎、马欣、张昕玲、黄海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与政府规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o2). [6J Anne—Metre Hjlaager.Agricultural Diversiifcaiton into Tourism U J. Tourism Management,1996(2):103—111. 【7】赵成文。试论农家乐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价值和意义LJ].经济师, 2005(4). [8] 梁栋栋,旅游用地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 利H1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尽力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品牌, 进行科学的包装策划,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以及网络平台大力宣 作者简介: 赵俊川(197O一),男。汉族,甘肃省礼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 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旅游及文化。 (上接P93)上、生活上、工作上切实关心农业科技人员。 4.5加强农业教育 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I]朱道华,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1. 【2] 夏清明.西部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探讨,农 村经济.2005(3):103—105.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 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规律,有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没有能够 利用的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农业现 代化也是不能实现。因此,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在农村普及九年 【3】王宝海,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农业科技管理, 2olo(3):8.一10. . 制义务教育,特别是要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其次,要用各 种形式在农村广泛开展扫盲活动,不断减少农村人口中文盲的 【4] 官承平,加强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吉林农业,2oio(8):m. 比重,逐步提高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再次,要积极发展农村职 业技术教育,向农民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最 作者简介: 殷善福(1964一).男,汉族,湖北京山县人,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研究 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后.要切实加强高等农业教育,积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农 -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