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智慧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给小学一年级老师的建议

用智慧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给小学一年级老师的建议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幼教特教

用智慧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给小学一年级老师的建议

董增堂

引言:五六岁的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教育,一定会有一个艰难的过程。我觉得一年级的老师应该用智慧帮孩子们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智慧一:合理的引导,积极的鼓励;智慧二:强化孩子的三个意识;智慧三:锻炼孩子的协作交往能力。

五六岁的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教育,一定会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他们在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由于年龄较小,长期受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进入小学以后,自立能力较弱,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比如上课迟到,课堂上随意走动、随便玩耍,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不会按要求写作业,上课哭闹,没有班级意识,不会为班级做事等现象,这些会让一年级的老师束手无策,学校的各种制度也会让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孩子一下子难以适从,我觉得一年级的老师应该用智慧帮孩子们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智慧一:合理的引导,积极的鼓励

幼儿从幼儿园到学校,不仅出现了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孩子有诸多的不适应,积极的鼓励,是孩子对新事物保持好奇的源泉。老师要从各方面进行合理的引导,让这眼泉水永不枯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孩子们虽然很小,但他们对赞美的渴求一点都不少。老师奖励的笑脸贴,孩子们把它当作宝贝一样呵护。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语,孩子们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毫不吝啬的表扬各方面表现好的孩子,对所有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孩子们也会越变越好。

智慧二:强化孩子的三个意识

1、时间意识。德国哈克教授说:儿童能力培养期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安排时间。很多学生因为幼儿期没有很好的时间观念,一旦养成习惯,就养成了办事、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影响终身。所以,在幼儿进入一年级后,老师要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老师可以在班里举行穿袜子、系扣子比赛,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还可以利用手工课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只有时针的小闹钟,把钟表上的数字形象化,画一些简单的图画,如床、面包、书、游戏等,把它们贴在钟表相应的位置上,如在晚十点的位置贴“上处”,表示晚上十点要睡觉了;在早上九点上贴上“面包”,因为九点要吃饭了;在下午两点的位置贴上玩游戏的图片,表示两点放学后可以玩游戏了。老师还可以通过讲名人守时的故事引导孩子树立时间意识。但不管使用什么方法,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孩子如果无故违反,要给予适当的惩罚,所以,守时既需要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道理,还需要一定的制度约束。双管齐下,才能起到效果。

2、规则意识。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聆听,学会守时,学会诚信。强化分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这需要我们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细节。所以,教师可以从日常行为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做操要学会站队,上课发言要学会举手,书包学会摆放有序,玩游戏学会遵守规则,户外活动学会遵守秩序……一系列看似不起眼

的习惯要求已经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和认同,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规则意识的培养,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老师要做出榜样,刚进入学校的小孩子,最崇拜的就是老师,常常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要求孩子做的老师自己首先做到。还可以从孩子们身边找榜样,让孩子们去模仿,比如:有些孩子上课坐没坐相,回答问题也不举手,想说就说,当遇到此类想象时,老师可以请遵守纪律的孩子回答问题,并伺机表扬:“看,xxx同学上课坐得多端正呀,回答问题时,从不乱吼乱叫,而是把手举得高高的,等着老师提问,真是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老师太喜欢你了!就想让你来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榜样示范,为孩子们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相信老师这样一说,孩子们都会坐端正举手回答问题了。

孔子曾经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句话就道出了规则教育的真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很重要,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3、任务意识。从小给予孩子一定的、合理的任务分配,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生存能力。其实,孩子在生活中的每件事情,我们都可以让孩子当作一个任务,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下完成,比如:写作业、扫地、擦窗台、做手工等,都需要孩子及时完成。如班级物品的整理,老师要合理的分配任务,并明确要求,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内容,并认真去完成。也可以利用平时的活动给孩子分配任务,比如,完成一幅画,给妈妈讲一个故事,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叠只纸船等。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如发现脱离任务或不认真完成任务的孩子及时提醒,再一次让他明确任务内容,将他的注意力迁移到任务中来。

智慧三:锻炼孩子的协作交往能力

幼儿从三岁开始,便萌生出主动注意的意识,这种意识其实是主动交往的初步显现,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正确引导他的这种意识。(德国哈克)

孩子在进入学校以后,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想办法为孩子们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课文的朗读;在游戏中,比如《找朋友》和过家家的游戏,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老师还可以在平时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如双人绑腿、多人绑腿、多人板鞋、多人跳绳、拔河等,都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孩子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净土,播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只要老师们用自己的智慧精心播种,用心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就能减少幼小衔接的难度,帮孩子们平稳渡过幼小衔接阶段。

(作者单位: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九团二中)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